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这场起义由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人指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
尽管起义最终失败,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黑云压城:起义为何爆发?大革命的余波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人遭到大规模屠杀。
同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彻底背叛革命。
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但共产党人并未屈服,而是选择以武装斗争回应。
广州的特殊地位
广州是国民革命的策源地,群众基础较好。
北伐战争期间,广州工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共产党在此有较强的组织力量。
此外,广州是当时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控制广州对全国革命形势有重要影响。
“八七会议”的决策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广州起义正是这一方针的具体实践。
当时,粤桂军阀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张发奎部主力开赴西江战场,城内仅剩7000守军。
更关键的是,我党掌握了教导团和警卫团的部分力量:教导团团长叶剑英秘密加入共产党,该团1200名官兵中有200多名共产党员;警卫团第三营营长梁秉枢也是地下党员。
此外,广州工人赤卫队已发展到3000余人,分编为7个联队,其中第六联队由省港罢工工人组成,战斗力最强。
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在起义筹备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带来最新指示:"要在广州建立苏维埃政权,作为中国革命的新中心。"
但他的激进主张也埋下隐患——坚持城市暴动模式,反对向农村转移。
二、破晓之战:72小时的血色狂飙12月11日凌晨3点,教导团操场上响起清脆的枪声——15名反对起义的军官被处决。
叶挺总指挥一声令下,三路起义军如利剑出鞘:
东路军:由教导团1营和工人赤卫队组成,经东山口攻占沙河炮台,控制广州东郊制高点
中路军:教导团主力与赤卫队联合进攻公安局,经过3小时激战,俘虏守军6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
北路军:由警卫团和农民自卫军组成,抢占观音山(今越秀山),居高临下俯瞰全城
上午10时,广州苏维埃政府在公安局大楼宣告成立。
墙上的标语"打倒帝国主义""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吸引大批市民围观。
财政部长何来打开监狱释放政治犯时,发现关押的1200人中竟有300名儿童。
然而危机正悄然逼近:张发奎急调李汉魂部三个师回援,12日晨已抵达广州外围。
叶挺建议"化整为零转移农村",却被纽曼以"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否决。
当天下午,张太雷在西瓜园广场主持群众大会时遇袭牺牲,临终前仍高呼:"革命一定会胜利!"
三、星火燎原:失败背后的历史回响起义虽然仅持续三天,但它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新希望:
政治层面:
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虽只存续3天,却颁布了《苏维埃政府政纲》等16项文件,涵盖土地分配、劳动保障等内容
吸引了朝鲜革命者参与,150名朝鲜义勇军成员在战斗中牺牲,其中包括金日成的战友金元凤
思想层面:
用鲜血证明"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推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
共产国际代表纽曼的错误指挥被总结为"左"倾冒险主义,为后续遵义会议的召开埋下伏笔
军事层面:
余部转战海陆丰,与南昌起义余部会师,组建红军第四师,师长为叶镛,党代表袁国平
起义中涌现出徐向前、聂荣臻等后来的共和国将帅,他们将城市暴动经验融入农村游击战
四、血色丰碑:从红花岗到烈士陵园起义失败后,国民党进行血腥报复,5700多名军民遇害。
在红花岗刑场,刽子手将革命者的头颅悬挂在城门示众,甚至发明"点天灯"的酷刑。
但革命火种并未熄灭:
1928年春,起义幸存者周文雍、陈铁军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留下"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的绝笔
1957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在红花岗落成,周恩来总理题写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庄严肃穆。陵园内的"血祭轩辕亭"用27块花岗岩砌成,象征起义持续27小时
五、历史启示:城市暴动的经验教训广州起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深刻启示:
脱离群众基础:虽然工人赤卫队积极参与,但未能有效发动农民,导致起义孤立无援
情报工作失误:未能及时掌握敌军动向,起义前军火库暴露已预示危机
国际因素影响:共产国际的遥控指挥与中国实际脱节,成为失败重要原因
正如叶剑英元帅所说:"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为中国革命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结语:火种不灭,革命不息广州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点燃的革命火种并未熄灭。
从广州到井冈山,从城市到农村,共产党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这种不畏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