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强了!研发十六年的攻击-11,是为歼-36、歼-20S和076准备的?

雅洁信娱乐 2025-03-29 19:52:43

在歼-36频频露面的情况下,已经消失一阵子的攻击-11隐身无人机也再次出现。这款历经十多年发展,涉及多家航空单位的隐身无人机,其未来使用范围和战略意义,在2025年的今天看来,确实远超六年前我们的预估。它不再仅仅是一个“验证机”,而已经成为改变未来战争模式的关键一环。

“攻击-11”的前身是2013年11月首飞的“利剑”无人机。由沈飞设计,洪都制造,首飞地点却在西南——这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本身就体现了项目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当时技术条件下,中航工业为完成项目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起初,“利剑”更多被视为一个“带有验证元素”的测试平台,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在六年前的阅兵式上,攻击-11却获得"特殊待遇":作为全场的单独亮相,且尚未正式定型的装备,这足以说明其在军方心中的地位。

人们起初将攻击-11视为“微型B-2A”,但很快发现其载弹量和航程存在问题,“无人隐身轰炸机”的说法也站不住脚。 2022年珠海航展上,攻击-11与运-20、歼-20、直-20并列展出,再次引发热议,但人们依然停留在“微型B-2A”的刻板印象中。直到076型两栖攻击舰下水,歼-20S双座型和歼-36隐身战斗机正式亮相,人们才恍然大悟:攻击-11的实际价值,在于其与这些先进装备的协同作战能力。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为了确保两栖作战的火力支援,他们不惜代价装备了AV-8B和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中国也有类似需求,但短期内难以研制出类似F-35B的装备。攻击-11的出现,大大弥补了这一短板。相比F-35B,攻击-11具有更高的机动性和更长的航程及滞空时间,隐身/非隐身载重水平也旗鼓相当,其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空作战能力。 然而,在两栖作战中,航母编队本身就提供了空中掩护,攻击-11作为登陆编队控制的舰载重型火力支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攻击-11与F-35B的技术难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

歼-20S是歼-20A的双座改进型,其设计理念明确包含了指挥无人机群作战。作为隐身战斗机,歼-20S对僚机(无人机)的隐身性能要求很高,否则会暴露自身位置。攻击-11的隐身性能和态势感知能力,正好可以弥补歼-20S的不足,两者形成强大的互补。在歼-36亮相之前,攻击-11堪称国产大型航空装备中隐身性能很高的型号,其隐身弹舱和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能显著加大歼-20S的载弹量和信息感知能力。 歼-36作为一种颇具科幻色彩的六代机,其与攻击-11的具体配合方式尚不明确,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六代机对无人机的需求将更加强烈,攻击-11及其后续型号必将扮演关键角色。

076型两栖攻击舰的出现,使得攻击-11的舰载应用成为可能。 这艘大型两栖攻击舰,拥有强大的搭载能力和作战指挥系统,可以为攻击-11提供理想的部署和作战平台。攻击-11的加入,将显著提升076的远海作战能力,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 攻击-11的舰载能力,也是其与其他同类无人机相比的一个显著优势。

攻击-11并非单独作战的平台,其价值在于与076、歼-20S,甚至歼-36的协同作战。 这代表着中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海军和空军走向信息化、智能化作战的又一里程碑。作为人类历史上兼顾陆基和舰载的隐身无人机,攻击-11不仅走得快、走得远,更重要的是,它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它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必将在未来留下属于它自己的传奇。

0 阅读:3

雅洁信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