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生颇为遗憾,母亲离世过早。她没赶上丈夫打下江山,也没看到儿子登基。隋朝覆灭、大仇得报这些事,都与她无缘,这成了李世民心中难以释怀的憾事。
李世民登上皇位后,一日夜里,竟梦到母亲,母亲模样与生前毫无二致。待他从梦中惊醒,才发觉泪水已打湿衣衫。转天,他赶忙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穷苦百姓,以此感恩母亲。
李世民的母亲究竟何人?她一生经历了啥?这位千古一帝李世民,在成长过程中,母亲对他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咱今儿讲讲李渊正妻,她可是李世民、李建成跟平阳公主的妈,也就是太穆皇后窦氏。这窦氏可不一般,在唐初历史里有着独特地位,且听我细细道来。
【01、劝谏武帝】
窦氏生于北周显赫世家。其父窦毅,在北周任上柱国、大司马之职;母亲襄阳长公主乃宇文泰之女,还是周武帝宇文邕的胞姐,如此家世,足见其门第之高。
窦氏自打降临人世,便透着与众不同。刚呱呱坠地,头发就已长至颈部。待长到3岁时,那头发竟与她身高不相上下,着实令人称奇。
即便在当下,这种情况都实属少见。要是搁在北周那会儿,那更是会被视作生来就带着奇异征兆,绝不可能是普通凡俗之人,简直超乎常人想象。
窦氏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她绝非寻常女子。从其行事风格、言语神态等方面,皆能看出她有着与众不同之处,绝非一般女性可比,仿佛自带别样光芒。
在她年纪尚幼之时,便开启了读书之路。小小年纪的她,对《女戒》《列女》这类书籍,竟有着惊人的记忆力,看一遍就能牢牢记住。
周武帝宇文邕对那既漂亮又伶俐的外甥女喜爱有加,特意将其接入宫中养育。他对外甥女的疼爱,和对待其他外甥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那时,周武帝的皇后乃是突厥公主阿史那氏。周武帝之所以迎娶她,意在获取突厥助力,携手将北齐消灭,从而实现天下统一的宏图。
阿史那皇后容貌出众,声名远扬,且言行皆以中原人为范,尽显优雅大方。可周武帝却对她毫无爱意,自二人成亲后,便将她丢在深宫,任其独守清冷。
窦氏将这所有状况尽收眼底。她目光敏锐,周围发生的种种,一丝一毫都没逃过她的眼睛,一切情形皆被她洞察。
有回,瞅见皇后没在跟前,窦氏凑到周武帝耳边轻声讲:舅舅,为天下百姓着想,您得克制自个儿情绪,对皇后好点。当下大周要打败南陈、北齐实现统一,还离不开突厥助力呢。
周武帝听闻后,顿时恍然大悟。原本混沌的思绪好似被一阵清风拂过,瞬间清明,犹如大梦初醒般,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自那之后,周武帝对待阿史那皇后的态度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不再是往日模样,而是打心底里敬重且关爱她,事事都对她多有照顾。
窦氏年仅七岁上下,便展现出非凡见识,对天下局势有着敏锐洞察,在当时那个年纪,这份能力着实难能可贵。
公元578年,窦氏的舅舅——周武帝宇文邕不幸过早离世。窦氏自幼在周武帝身旁成长,听闻噩耗时,那悲痛之情犹如亲生父亲骤然离去,心中满是哀伤。
公元581年,杨坚迫使年仅9岁的小皇帝宇文阐将皇位拱手相让,由他取而代之,就此隋朝得以建立,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北周在历史进程中彻底覆灭,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的辉煌与过往皆化为乌有,宣告其统治的终结,为新的政权更迭与时代变革拉开序幕。
当年,窦氏年仅十三岁。彼时豆蔻年华的她,尚带着几分青涩懵懂,就这样,以十三岁的年纪,悄然走进那段岁月的画卷之中。
她一下子扑倒在床上,边哭边嚷:“真恼我生为女儿,没那男儿的本事,眼睁睁看着舅舅家深陷危难,却压根儿没法子搭救!”
旁边的爹妈一听,赶忙伸手捂住她嘴巴,着急说道:可别讲这种话,稍有不慎,咱整个家族都得遭殃!
打从那以后,窦氏没办法,只能将对杨坚以及隋朝的满腔愤恨,深深地藏在心底,不轻易表露出来。
说不定她自己都没料到,日后,她丈夫李渊竟能推翻隋朝,登基称帝,替她把这血海深仇给报了。
她与李渊结合的经过,堪称一段流传许久的美谈。整个过程颇具故事性,在诸多传说轶事中,这段姻缘成为人们口中经久不衰的经典,被大家长久传颂。
【02、雀屏选婿】
窦家姑娘生得花容月貌且聪明伶俐,美名传得老远。四方青年才俊听闻,纷纷慕名而来求亲,把窦家的门槛都快踩烂了,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窦毅清楚自家闺女才貌兼备,见解独到。他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为女儿寻摸个优秀的夫婿,让她能有个好归宿,过上美满日子。
他于屏风之上绘就两只孔雀,告知前来求娶女儿的公子们,每人朝这屏风射两箭。唯有射中孔雀眼眸者,方可抱得他女儿归。
前前后后,陆陆续续来了几十位贵族家的公子哥,一个接着一个地尝试射箭,可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竟没有一个能射中目标,纷纷铩羽而归。
就在这当口,年轻的李渊才慢悠悠地现身。他不慌不忙,似是并不着急,在众人或期待或焦急的目光中,终于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
窦氏的丈夫李渊,出身陇西李氏这一显赫望族,比她大三岁。李渊父亲李昞,在北周任柱国大将军,还是唐国公。可惜李渊七岁时,父亲离世,他小小年纪便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
北周覆灭后,李渊的爵位不仅未受损,反倒愈发获皇帝亲近与青睐。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喜爱与日俱增,丝毫未因朝代更迭而改变。
这其中缘由并不复杂,隋文帝杨坚所娶的皇后独孤伽罗,与李渊母亲乃是姐妹,换个说法,独孤伽罗就是李渊的小姨。
隋朝建立后,李渊起初担任千牛备身一职,时刻伴随皇帝左右。没过多久,他便得到快速提拔,陆续出任多个地方的刺史,仕途顺遂,不断在各地履职展现才能。
李渊家世非凡,未来一片光明。他为人爽朗随性,性格真诚,不管面对穷人还是富人,都能迅速打成一片,社交能力堪称一流,就像如今大家说的 “社交达人” 一样。
那时,家里有女儿的人家瞧着,咋看这人都是当女婿的绝佳之选。各方面条件出众,从哪个角度考量,都觉得把女儿许配给他再合适不过。
李渊听闻窦毅要给女儿挑夫婿,二话不说,马不停蹄地赶到窦家。
然而,他到得稍迟。在他之前,皆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富家子弟,已然列成长队,正朝着屏风张弓搭箭,那场面颇为壮观。
每个人仅配有两支箭,目标明确,得精准命中孔雀的双眼,如此方有机会赢得美人相伴。
几十号人挨个上去试了个遍,可不管怎么努力,愣是没一个人能把这任务给完成,大家纷纷铩羽而归。
李渊并非毫无转机。虽说局势或许严峻,但在那复杂多变的情形里,李渊仍存在可以扭转乾坤、获取生机的可能性,他的前路并未被完全堵死。
只见他迅速把弓拉满,全神贯注,紧接着“嗖、嗖”两声,两支箭如流星般射出,精准命中孔雀的双眼,动作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
窦毅马上将其请到了后堂之中。他动作迅速,毫不迟疑,像是早就盼着对方到来一般,一见到人,就热情地把人引向后堂。
这年轻后生,从家世出身看,从个人品行瞧,再瞧瞧未来前景,还有自身本事,在世家子弟那堆人里,都是拔尖儿的存在,各方面都极为出色。
窦毅瞧着他,各方面都合心意,心里那叫一个认可,觉得这人十分不错,方方面面都很符合自己的期待。
窦氏藏在屏风后头悄悄打量,只见那少年英俊非凡,想到这人日后将是自己夫婿,心里头欢喜得很,对这未来夫婿十分满意。
这段关于挑选女婿的美谈,衍生出一个成语叫“雀屏中选” 。简单来讲,这成语就是指某人成功被挑中成为女婿,背后这故事充满趣味,流传至今。
【03、内助之贤】
李渊与窦氏成婚后,日子过得相当和美。二人相处融洽,婚后生活充满温馨与欢乐,家庭氛围和睦,在彼此陪伴下,尽享这美满的时光。
她精通书法,能将李渊的字迹模仿得惟妙惟肖。帮李渊处理公文时,她模仿李渊笔迹书写,那些来办事的人压根儿分不清这并非李渊亲笔,还以为就是李渊所写,全然不知竟是出自其夫人之手。
她在写作方面颇具才能,为自家丈夫与儿女创作了大量篇章。这些文字主要围绕着鼓励好好学习、引导好好做人展开,以恳切的笔触起到规劝作用。
她并非只知对他人说教,而是身体力行。无论是何种理念,她都率先践行,用自身行动为众人树立榜样,以实际表现展现应有的态度与做法。
婆婆孤独氏患病之际,窦氏那些妯娌们,纷纷找借口溜开,离得远远的,好似生怕沾染上什么麻烦,对生病的婆婆不闻不问。
独孤氏性情乖戾,张嘴就骂,她的儿媳们没少在她那受气。结果呢,她生病时,儿媳们都不想去伺候,毕竟之前被她折腾怕了。
只有窦氏一直守在她身旁,从早到晚都不离开。夜里休息,窦氏连衣服和鞋子都不脱,就怕她有什么需求,这样无论何时喊,自己都能立马出现在跟前。
从现代视角瞧,这般情况或许会让人感觉憋屈。可在古时,这却是向婆婆尽孝的典范,窦氏凭借此,美名广泛传播,为众人所称道。
窦氏自幼在周武帝宇文邕身旁成长,历经诸多。对于李渊的官场之路,她看法独特。总能凭借自身的见地,在关键时候为李渊出谋划策,助力其在官宦生涯中前行。
有回李渊得了一批良马,正高兴呢。窦氏却来劝:咱都晓得,当今皇帝喜爱猎鹰和骏马。你这马可别自留,得赶紧献给皇帝,要是被他知晓你留着,恐怕会招来灾祸。
那会儿在位的皇帝,正是隋炀帝杨广。
不过呢,李渊反复琢磨考量,终究是狠不下心把自己心爱的马交出去。那匹马对他意义非凡,实在难以割舍,即便面临一些状况,他还是选择留住爱马。
谁能料到,之后他竟真因这事儿遭贬了。原本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只因为这一桩事,他的仕途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实在令人唏嘘。
此刻李渊那叫一个懊悔,赶忙依着窦氏的提议,四处寻觅上等的鹰、良马以及其他稀罕物件,一心想着讨好隋炀帝,盼能挽回局面。
隋炀帝瞧着李渊这般懂事,心里头那叫一个畅快。二话不说,直接大手一挥,就给李渊封了个将军的职位,可见对他的满意。
可那会儿,窦氏早没了,都过去好些年头了。
李渊接过将军官印,满脸感慨,对孩子们坦言:要是当初听了你们母亲的劝,早就能当上将军,也不至于落到被降职的境地,哪还会这般啊。
当隋炀帝对李渊起了猜忌之心,处境艰难时,窦氏始终相伴其左右,耐心宽慰。她以温柔坚定的话语,为李渊缓解压力,助其应对这棘手局面。
曾有那么一阵子,朝堂上下纷纷传着一则图谶,意思是姓李之人,日后会登上皇帝之位。
隋炀帝只要瞧见姓李的人,心里就膈应,琢磨着各种法子来整治他们,想尽一切手段去打压这些姓李之人。
隋炀帝最先猜忌的,并非李渊这位表亲。但即便如此,对李渊他也毫不客气,始终没有展现出什么友善的态度。
李渊年纪尚未老迈,可外表却显沧桑,脸上皱纹密布。隋炀帝本就对他心存不满,瞧见这般模样,竟在朝堂众臣面前,毫无顾忌地讥讽李渊,称其为“阿婆面” 。
李渊心里满是憋屈,却没胆子吭声反对。从那地方回来一路到家里,始终阴沉着脸,那模样仿佛谁欠了他天大的债,满心愤懑全写在脸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窦氏在详细问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竟转而向他表示祝贺。
她嘴角上扬,笑着讲:您可是唐国公,“唐”这字读音跟“堂”相同,那所谓阿婆面,可不就有堂主的意味嘛。
在古代汉语当中,“堂”这个字所代表的含义为朝堂,而“主”这个字呢,则是用来指代国君的意思。
窦氏这是在向李渊暗暗示意,说不定日后李渊能登上皇帝宝座。
李渊听闻后,脸上的阴霾瞬间消散,原本低落的情绪一下子变得开朗起来。
这事儿,可不单单只是李渊与窦氏在卧房之中的轻松私谈。它背后或许藏着更为复杂的深意,绝非简单的闺房悄语那般纯粹,其中蕴含的意味或许有待进一步探究。
据史籍所记,这事儿出现在杨玄感事件结束后。要知道,杨玄感事件发生于公元613 年。
隋炀帝那会,曾两度征伐高句丽,结果都铩羽而归。可他没就此罢休,而是抖擞精神,积极筹备着第三次兴兵攻打高句丽,展现出一种不轻易放弃的劲头。
此前,他又是修挖运河,又是营建东都,各种大规模工程接连不断。这一系列操作,把老百姓折腾得够呛,生活苦到了极点。如此一来,隋朝的统治根基,也变得摇摇欲坠。
碰到这般情形,那些有眼光的人,已然察觉到一场激烈动荡即将来临的迹象,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风雨欲来的气息。
李渊跟窦氏讲的这些话,透露出他俩暗藏的勃勃雄心。言语之间,他们内心对权力和霸业的渴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野心就此昭然若揭。
这时候窦氏心里清楚着呢,杨家的天下,那可是从宇文家抢来的。杨坚一当上皇帝,就把她舅舅一家人都给杀了。
当年,她年仅13岁,没办法只能窝在家里,心里满是懊恼,为啥自己不是个男孩子呢,这样就能帮舅舅家摆脱困境了,可现在只能干着急没办法。
要是李渊能够夺得天下,也算得上替他舅舅家雪恨了。
【04、追封皇后】
然而,窦氏未能熬到丈夫登基称帝之时。在丈夫迈向皇位的进程中,她早早离去,终究没能见证丈夫君临天下的那一刻。
公元613年,李渊与窦氏交谈后没过多久,窦氏就因病离世。彼时,两人一番对话刚结束,窦氏便遭病魔侵袭,很快告别了人世。
在那特定年份,窦氏正值45岁年纪,而李渊比她大三岁,彼时48岁。
他家有俩儿子,李建成时年二十五岁,而李世民则年仅十五岁。
李渊父子于太原起兵这一重大事件,尚需等待4年才会发生。在时间长河中,此刻距离那次关键起兵,尚有4年的间隔。
李渊称帝并统一全国后,没再册立皇后,而是追封原配窦氏为“穆皇后” 。在他君临天下之际,对发妻的情意深厚,以追封之举铭记窦氏,这种做法别具意义。
究其缘由,一方面,夫妻二人情谊笃厚。另一方面,帮李渊开疆拓土的子女,像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平阳公主,全是窦氏所出。李渊自然不会另立皇后,以免让孩子们处境难堪。
李世民登上皇位后,依旧尊崇母亲,为其追加尊号,追封为“太穆皇后” ,以表对母亲深切的敬重与追思。
李世民一生深感遗憾的事里,有一件是母亲未能见证他夺得天下。每每忆起母亲,他内心悲痛,常常忍不住泪如雨下,那哀伤之情溢于言表。
【05、写在最后】
唐朝窦氏的二儿子李世民,早年为大唐打下大片江山,后来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在历史众多帝王中,他的功绩极其突出,名声也极佳,是成就非凡且备受赞誉的皇帝典范。
隋末那会,女性地位低,束缚还多。可窦氏家的平阳公主不一般,她招兵买马,亲自带兵打仗,在唐朝建立过程里,贡献极大,为李唐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漫漫古代史中,她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她是唯一一位离世后,被按照军礼规格安葬的女性,于历史长河留下独特印记,其特殊待遇在古代女子里绝无仅有。
儿女如此出色,窦氏功不可没。她以言传身教、用心栽培,将良好的品德与素养传递给孩子,在她精心的引导下,儿女们逐渐成长为优秀之人。
长孙炽听闻窦氏声名远扬,认定如此出色的女子,教出的子女必不凡。正是基于此,他才决定将女儿许配给李世民。
遗憾的是,窦氏在李家举事之前就已离世。不然,凭她的见地与聪慧,肯定能在丈夫和儿女成就大业的过程中,给予诸多助力。
李渊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争斗中责任重大。正是由于他既未能妥善协调两个儿子间的关系,又没拿出切实办法阻止两人相争,才致使这场矛盾最终发展到玄武门之变这般激烈的程度。
不妨讲讲你内心的观点,把你对于此事的想法、见解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让大家知晓你独特的思考角度,也让交流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