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生离不开四个字“衣食住行”,如果这四个字出了纰漏,哪怕是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是寸步难行。
因此也有人说,宁可得罪高官也不能得罪厨子,其实不止厨子,只要你的衣食住行中的一种被人掌控了,那么这个人你就不能得罪,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给你使绊子,而且一击必中。
而在历史上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位地位高贵的将军就是因为无意间惹到的自己的车夫,险些变成敌军的俘虏,最后这件事还出现了一个成语被人记到现在,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个成语又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自从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幽王的儿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登上周王的宝座,但是这个宝座的含金量下降了不止一星半点,因为周边的诸侯国早就不服他了。
郑国就是第一个起头的,虽然郑庄公不在春秋五霸之中,但却是第一个称霸的,自此之后,周天子在诸侯国中就成了纸糊的天子。不过这些称霸的诸侯也不好过,今天是你家明天是他家。
而郑庄公这个集天时、人和但偏偏缺了地利的小霸主,最终还是倒在时代的洪流之前,变成了一个人尽可欺的小国,甚至不敌后来居上的楚国,成为了楚国的附庸。
但这就苦了郑国的好队友宋国,郑国与宋国原本是好邻居,两国的关系可说得上是唇亡齿寒,郑国倒戈不仅为楚国大开方便之门,还直接背刺昔日好邻居宋国。
公元前607年,楚国要求郑国攻打宋国,这对于楚国来说是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无论郑国是否能赢,楚国都赢了。
因为如果这次郑国赢了,那楚国就不费一兵一子收下宋国的土地,如果宋国赢了也不要紧,宋国与郑国的实力本就在伯仲之间。宋国想赢也会消耗大量的兵力,到时楚国依旧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之力打赢宋国。
因此这对宋国来说是一巨大的危机,为了迎敌宋国派出本国的将军华元。这位将军不仅是宋国的六卿之一,还是宋戴公的后人,在宋国地位超然。
当时宋国的百姓都相信这位名门之后必然会为宋国带来胜利,但事实证明宋国的君主想多了,华元在宋国的地位与待遇明显非常的优越,甚至优越到华元有些目中无人。
将军与车夫大将军华元,他的军事能力如何我们先不做评价,但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却着实堪忧。
宋郑首战,华元将军就因为轻战失利被敌军活捉,更让华元觉得屈辱的是,敌军并没有杀死他而是将他放回来,而且期间没有折磨他反倒是好吃好喝的伺候了好几天。
这件事要是被传回宋国,华元肯定会颜面扫地。华元无法忍下这口气,回去之后发誓一定要报仇。
回去之后,华元为了激励士气特别宰杀羊犒赏军队,但也不知道华元是粗心还是故意,偏偏忘记了自己的车夫羊斟。试想一下,上司给所有人都发了奖金,但唯独少了一个人,这样很难不让人联想这个没发奖金的人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
于是车夫羊斟向华元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但华元不仅没解释,反而当众羞辱他。
因为华元觉得就是因为车夫的失误才让自己被活捉,以至于受到这种奇耻大辱,现在羊斟还有脸面向自己要求赏赐,真是搞笑。
被当众羞辱的羊斟十分生气,天下间还有这样神奇的事?将军打了败仗不仅不检讨自己的过错,反而将一切推给了一个驾驶马车的。现在的羊斟不止觉得屈辱,更加的是怨恨,于是他决定报复华元。
随后的战争当中,华元虽然改变了策略但依旧不改骄傲自大的本性,竟然还是让羊斟为自己驾车,这不禁让人觉得意外。毕竟一般人如果和自己身边的人发生过节,都会下意识地远离那个人。
但是华元因为地位远高于羊斟,因此并没有把羊斟放在眼里,最后还是让羊斟为自己驾车,正是这样的举动也让羊斟得到了报复的机会。
战场之上,两军交战正酣,没想到羊斟趁华元不注意,直接驱车冲向敌军的大本营,将华元送到郑国军队的门口,最后华元二次被俘。
这真是滑稽的一幕,一方的将军单枪匹马,两人一车冲进敌军本营。如果不知道实情的人一定会以为这将军是多么视死如归,但真相也确实这样的,这次直接把华元吓得肝胆俱裂,连忙询问羊斟原因。羊斟回答:“昨日分羊肉,你为政;今日战场上,我为政。”意思是昨天分羊肉是由你做主的,今日我驾车,就该由我来做主。
华元没想到,不过是因为少分了一块羊肉,没想到这车夫竟然如此记恨,把自己拉到了敌方阵营。如果早知道今天的结局,华元会不会对杨好一些?
未知的假设我们不清楚,但这次华元被俘可没有上次的好运气。宋国的君主为了赎回自己的将军无奈只能妥协,白白送了郑国不少马匹和兵车才将这位将军赎回来。
要知道马匹和车可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军备,如果在战场上损失还能说一句物尽其用,但这次可以说丢脸丢大了。
宋国的君主和其他贵族知道这件事都痛骂羊斟,都没想到羊斟竟然因为一块羊肉背叛国家,之后更是下令一定要杀死羊斟,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但据说羊斟早早预料到了宋国的反应,当天晚上就逃跑到鲁国。
这件事的结局虽然在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如果让现在的我们看这件事,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那羊斟是不是太小题大做,只因为一块羊肉就背叛自己的国家,是不是太可耻了?
如果放在现在的语境当中确实如此,但放在当时的环境当中也确实合理的。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和现代的人想的事情和思考的方式大不相同。
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春秋是一个武德充沛的年代,当时的人把个人的名誉看的十分重,甚至会为了名誉放弃自己的生命,二桃杀三士这种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那个年代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将个人荣誉放在国家之上是否合理呢?现代人或者是之后的朝代看来当然不合理,不过春秋时期国家的概念并不算深入人心,人们对自己的国家感情也并不深刻。
那时候国家的制度还是有分封的,意思就是当时的贵族有自己的封地,封地上也有一些普通人。对于有封地的人来说,对国家的依赖感不强,对于没有封地的人来说,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明天的主人是谁都说不准,谈何情感,说不定明天就会被赶到另一个地方了。
而羊斟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也不止是因为没有分到羊肉,是华元自己的战略出了问题不知道反思,反而把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今天是打仗的过错明天不知道又是什么过错,羊斟不敢赌自己的命,所以只好出此下策,而且上位者既然不把自己的下属当作人来看待,这样的上司也没有追随的必要。
结语这件事情究竟是羊斟错的多还是华元错的多,众说纷纭。放在当时的社会也许羊斟的做法没有问题,但放在现代社会来说就有疑惑。
华元错在作为一个领导者赏罚不明,还推卸责任。羊斟错在只为一点小问题背叛国家。
不管谁对谁错,这场战争中的最大赢家都是楚国,后来楚国越来越强大,而宋国和郑国则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当中,不过楚国也没有笑到最后,因为战国的终结者是秦国。
但戏剧的是,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国,最后也是亡于内乱,可见集体的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
而这件事后来演化出了一个成语“各自为政”,就是在比喻集体中个人干个的,互不理会,不会互相配合。集体中无论个人的实力多么出众,如果不和集体的其他成员相互配合都无法发挥出最佳的实力,严重的还会拖累集体。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团体,也不能忽视团体中的个人,因为个人是团体的基石,但是太重视团体中的某个人也会让集体分崩离析,所以要把握其中的平衡还要依靠组织者和团队中的每个人。
那么对于这个事件,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左传·宣公二年》
将军分肉忘了车夫,次日车夫驾车把他拉到敌营,从此诞生一个成语
2024-06-29 09:23·阅读时代杂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