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的爆款现象,是不是偶然?

陈思远聊车 2025-03-21 14:45:52

小鹏汽车这几年真是过山车一样,前几年风光无限,后来突然就掉队了,现在又好像要翻身,真是让人看不懂,不过这次新车好像还不错,降价也挺狠的,不知道能不能真的翻身。

小鹏汽车以前给人感觉就是想做个便宜版的特斯拉,外观设计挺好看的,价格也比特斯拉便宜不少,确实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但是后来好像有点迷失方向了,P5和G9那会儿定价忽高忽低的,配置表也乱七八糟的,搞得用户都不知道该怎么选。不过现在看来小鹏好像又找回感觉了,去年的MONA M03和P7+卖得不错,销量也回到新势力第一梯队了。

这次新款G6和G9改动挺大的,听说有34%的功能变化,还全系标配了最新的智驾系统和电池技术。价格方面也很给力,比上一代便宜了1-2万。小鹏这次是真的下血本了,看来是想重新夺回市场。不过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光靠降价可能还不够,还得看产品力能不能真的打动消费者。

小鹏这次改款前做了不少功课,跟用户进行了279次一对一访谈,看来是真的想了解用户需求。这种做法挺好的,至少能避免闭门造车。不过用户说的和真正愿意买单的可能还是有差距,最后还是得看市场反应。

小鹏这次定价策略挺有意思的,说是要把品质基线拉到用户真实需求之上。具体来说就是要支撑销量目标,还要让用户不买就亏了定价思路确实挺吸引人的,但关键还是得看执行效果。如果真能做到物超所值,那确实很容易引发抢购。

不过也有人觉得小鹏这次定价还是高了点,如果再便宜点可能效果会更好。但是降价也是有风险的,降得太狠可能会影响品牌形象,而且利润空间也会被压缩。小鹏现在正处在上升期,确实需要在价格和品质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次新款G6和G9都没有用激光雷达,而是继续用纯视觉方案。这个选择挺有意思的,因为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强推激光雷达。小鹏坚持纯视觉,可能是觉得视觉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了,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但是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智能驾驶的效果,还得看实际表现。

小鹏去年MONA M03和P7+卖得很火,但也有人质疑是不是通过向经销商压库存造出来种做法在车圈确实不少见,短期内可以刷出不错的销量数据,但长期来看对品牌和渠道都不利。如果小鹏真的这么做了,那就得小心点,别把经销商搞怕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把车卖给经销商,至少说明经销商对产品还是有信心的。如果产品真的不行,经销商也不会傻到接盘。所以关键还是看后续的终端销售情况,如果真能卖出去,那压库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小鹏这次新车发布后,股价还出现了下跌,一度跌了7%。这反应挺有意思的,按理说发布新车应该是利好消息才对。可能是市场对小鹏的期望值比较高,觉得这次的表现还不够惊艳。或者是担心降价会影响利润,影响公司业绩。不过股价短期波动很正常,还是得看长期表现。

小鹏一直把智能驾驶作为自己的核心卖点,但现在智能驾驶已经成了行业标配,连7万块的比亚迪海鸥都能搞定。这种情况下,小鹏想要在智能驾驶上保持领先优势,难度确实很大。何小鹏说要投入更多资金来拉开差距,但是这需要有足够的收入和利润支撑。

小鹏现在的处境有点尴尬,一方面要降价抢市场,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有足够的利润来支持研发。这两个目标其实是有矛盾的,怎么平衡确实是个难题。何小鹏说要学习华为那样高比例投入研发,但华为有高利润支撑,小鹏现在的利润水平估计还差得远。

小鹏这次强调要把智驾算渲到同级最优,说这是未来十年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思路挺有意思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在比拼传感器和算法,反而忽视了算力这个基础。如果小鹏真能在算力上领先,确实可能会在未来占据优势。但是提升算力也需要大量投入,小鹏能不能顶得住压力还得打个问号。

何小鹏说企业经省不该花的钱、赚该赚的钱、花该这话说得挺实在的。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小鹏现在估计还在摸索阶段。理想和小米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小鹏还需要学习。不过每个公司情况不一样,照搬别人的做法也未必合适,还是得结合自身情况来制定策略。

小鹏这次新车定价,据说开会讨论到很晚。这说明小鹏对价格策略还是很重视的,也在努力寻找平衡点。但是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制定好的策略可能很快就会失效。所以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能快速反应的机制,随时根据市场反馈来调整策略。这对管理团队的要求其实挺高的,需要有很强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

小鹏现在说是要追求销量、用户口碑、商业价值的均衡发展。这个目标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遇到各种矛盾。比如提高用户口碑可能需要增加成本,但这又会影响商业价值。怎么在这些目标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的是管理团队的智慧。不过至少小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愿意去尝试,这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了。

小鹏说未来要做10万到50万的全系列产品,50万到100万主打差异化,比如飞行汽车。这个规划挺有意思的,覆盖了主流市场,又想在高端市场搞点新花样。不过飞行汽车这个概念听起来很酷,但实际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法规、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还没准备好,小鹏要真想做,恐怕得投入大量资源。

小鹏说他们的Max或Max Plus技术会把智驾上限拉高10-100倍,还有其他AI能力会在今年下半年有新变化。这些说法听起来很厉害,但具体怎么实现,效果如何,还得等产品上市才知道。不过小鹏敢这么说,至少说明他们对自己的技术还是很有信心的。

小鹏现在确实走出了低谷,但未来的路还是不太好走。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爆款势头,另一方面又要重新建立品牌溢价。这两个目标其实有点矛盾,因为爆款往往意味着性价比,而品牌溢价又需要高端定位。小鹏要怎么平衡这两者,确实是个难题。

小鹏现在的处境有点像高考复读生,好不容易走出低谷,但还没到能高枕无忧的地步。李斌说蔚来在复读,何小鹏说小鹏也在复读,看来新势力们现在都不太好过。不过相比之下,小鹏至少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且最近的表现也不错。如果能继续保持这种势头,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小鹏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如何在智能化成为标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毕竟智能化一直是小鹏的核心卖点,如果这个优势没了,小鹏就很难和其他品牌区分开来。所以小鹏现在加大研发投入,想要在AI和智能驾驶上继续领先,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能不能真的领先,还得看实际效果。

总的来说,小鹏现在算是站稳了脚跟,但要真正上岸还有不少功课要做。产品力要继续提升,品牌形象要重新塑造,渠道管理要进一步优化,研发投入要持续加大。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金,小鹏能不能顶住压力,还真得打个问号。不过至少现在看来,小鹏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

0 阅读:61

陈思远聊车

简介:陈思远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