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言,孩子生出来就是向父母讨债的,这句话在小凯身上正好相反,事情要在20多年以前说起。小凯爸爸本就是一个苦命人,爷爷奶奶走得早,小凯爸想要成个家没有一点帮衬,只能自己去外头拼苦力。2004年,小凯的爸爸在打工时发生意外,双腿被砸伤,虽然保住了一条命,却被迫截掉右腿从此丧失劳动能力。
后来小凯爸经人介绍认识了小凯妈妈,小凯妈同样是个苦命的女孩,从出生时就双目白瞳,眼睛双目失明,眼球就像有一层白布蒙着,从小就被村民叫着“魔女”的绰号,很多人觉得她“不祥”看见她都是绕道走。小凯爸看着眼前的这个女孩,年纪不大却和自己一样命苦,他能体会到小凯妈这些年的苦衷。小凯妈看不见眼前的男人,只是感觉这人在心里不讨厌自己,就这样两个有着相似命运的人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几年后,新生命呱呱坠地,小凯出生了。小凯妈怕自己吓到孩子,一直到出了满月才敢和小凯见面。因为两个人都不方便,小凯满月那天没有满月酒,三个人在一张床上有说有笑,小凯爸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要让儿子见见自己的妈妈。小凯妈虽然怕吓着儿子,可自己骨肉太想抱一抱他了。“他妈,你摸摸,白白胖胖,长得可好看了,都不敢想这是咱俩生出的儿子”。小凯爸仔细打量着儿子,小家伙长得分外俊俏,白白的皮肤,黑黑的眼睛,身上没有一点缺陷。
自从小凯出生后村里的风言风语说啥的都有,大部分的说法是不支持两个残疾人要孩子。可这些言语终究是从正常人嘴里说出的,身体健全的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身为残疾人的夫妻俩同样有追求幸福的权力,他们多么想有个家,多么想有一个自己的小生命。两人喜极而泣,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梦终于成了现实。
小凯爸悉心照顾着儿子,腿脚不利索的他只能左手抱着小凯,右手拄着拐杖一点点给小凯喂食,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小凯很快长到了可以上学的年纪。就在这时一个足够让全家都停摆的事发生了,小凯爸左腿严重痛风,经常痛得睡不着觉,脚腕肿得像碗口这么粗,有懂行的村民瞧出了端倪,有可能还有心脏和肾脏等疾病。小凯爸愁得心急如焚,之前还能凭着毅力咬牙做做家务和地里的农活,如今连走路都痛的十指连心,更别提重一些的农活和家务。
“爸爸,妈妈不能做事,你腿现在又严重了,以后我来养活你们”小凯道生活已经对爸爸妈妈不公,自己已经大了必须站出来帮助爸爸妈妈分担。“爸爸,你教我做农活,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我现在比你力气大,肯定比你做得还好”放学后的山坡上,经常看见一个十岁的少年在地里忙碌。小凯有模有样地用小刀把山芋种子分割成小块,汗珠和种子一起掉进坑里,再用脚踩实。
洗衣做饭喂猪喂鸡,小凯早已经接过爸爸的接力棒。妈妈看不见,小凯一针一针地缝补着袜子,爸爸不能动,小凯一桶一桶地把水挑满整个水缸,天热了小凯晾好了全家人的衣服,下雨了又要盖好捡来的柴火,周日自己走去学校,周五自己走回家里,来回的崎岖小路步行要半个多钟头,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小凯一直这么做,从来没和爸妈抱怨过辛苦。
“孩子跟着我们受苦了,他今年才十一岁啊,懂事得让人心疼,都怪我们这两个大人没用,还得让孩子来接济”小凯妈说话的声音有些愧疚,可自己和丈夫却没有一点办法能改变这一切。村里深知小凯一家的情况,能给照顾的尽可能都帮忙申请了补助,可生活却不仅仅是一日三餐,一个家庭的花销远不止口头笔算的那些。
当被问起小凯成绩的时候,小凯妈褪去了脸上的自豪,“中上等吧,在学校倒是不惹事,老师和同学都夸奖小凯是个好孩子”。后来老师的话说出了对小凯最中正的评价,“生在这样的家庭,小凯要比其他孩子多付出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哪怕怯懦一点,都会被生活无情地吞没,对于小凯来说,生不易,生活更不易,学习成绩能到中上游水平这样,已经是小凯能付出的最大努力”。
没有人生下来就愿意受苦,小凯也不愿意,只是小凯选择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在困难面前,十一岁的小凯没有掉过一滴眼泪,更多的是心疼父母的担忧和谦和善良的本心。瘦弱的肩膀上,小凯肩扛着一家人的生活,在他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最质朴的传统美德。我们送去了一些缓解生活的物资,可与小凯的困境比起来却显得微不足道,希望善良坚强的他一定能向生活讨来一缕阳光,一缕未来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