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0岁老妇捐款80万,惊动宣城,揭开开国上将之女与皖南交情

斋小哈 2025-01-06 20:01:30

2020年11月,一位80岁的老奶奶,向安徽宣城市捐款80万元,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

80万对于80岁的老人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当宣城民政局了解到背后的故事时,顿时为之动容。

这位80岁的老人名叫傅寰,是开国上将傅秋涛的长女。皖南事变后,傅寰被父母留在皖南,颠沛流离,是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把她保护了下来......

皖南事变,率部突围立大功

傅寰的父亲傅秋涛,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论资历论战功,傅秋涛在上将中不算突出,但曾立过一次大功,名垂青史。

傅秋涛是湖南平江人,这里是彭德怀发动起义的地方。在革命浪潮中,傅秋涛曾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红军长征时,他留在苏区,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斗争。

土地革命时期,傅秋涛与陈毅结下深厚友谊,抗战时期也是绝佳搭档。1938年新四军成立时,下辖四个支队,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傅秋涛是副司令,并兼任老一团团长。

当时老一团驻扎在皖南地区的三里镇,承担着保卫新四军军部的重任。1940年春,数万日伪军对皖南地区展开大“扫荡”,傅秋涛率领老一团在父子岭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重大胜利,成功保卫了军部。此战过后,傅秋涛升任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新四军在皖南地区迅速壮大,引起了蒋介石的猜疑。1941年1月,一年当中最冷的日子。新四军9000人马离开皖南根据地,冒着连绵的冷雨前进,准备渡江北上与日军交战。

将士们士气高昂,队伍里不时传来歌声。然而1月6日,队伍行进至泾县的茂林地区时,遭到国军7个师、8万人的伏击,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了。

一时间,傅秋涛部遭受不少损失,唯一的电台也被炸毁,与上级失去联系。危难关头,傅秋涛当机立断,化整为零分散突围。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傅秋涛的第一纵队突围出千余人,几乎是新四军仅剩的部队。正是这股力量,成为重建新四军的骨干,傅秋涛因此记一大功,14年后成为开国上将。

傅秋涛、陈斐然夫妇

突围前夕,将1岁女儿留在皖南

1940年,傅秋涛在父子岭重创日军的时候,女儿傅寰刚刚满月。战斗结束后,将士们在庆祝胜利的同时,还给傅寰办了满月礼。

1941年皖南事变,第一纵队分散突围,傅秋涛带领一支十几人的小分队抵达大斧山。虽然暂时摆脱了敌人,但敌人追兵很快就到,必须继续转移。

当时,傅秋涛的妻子陈斐然和刚满一岁的女儿傅寰也在队伍里。让她们随部队行军,不仅拖累行军速度,也时时面临着危险。傅秋涛想了想,对妻子说:“把女儿留下来,寄养在老乡家吧。”

陈斐然,这个年仅17岁的女战士,虽然舍不得女儿,但还是遵照丈夫的意思,托付给当地群众抚养。临走的时候,陈斐然交给这个家庭几块大洋,含着眼泪说:“麻烦你们了,过段时间我就回来接女儿。”

两天之后,部队尚未突围出去,陈斐然担心女儿,让警卫员前去寻找。可警卫员带回一个不幸的消息:陈斐然刚走不久,这户人家就被敌人全部杀害,尸体挂在门口,女儿傅寰不知去向......

傅秋涛夫妇与部分突围干部合影

陈斐然以为女儿死了,悲痛万分,对丈夫傅秋涛说:“以后有了孩子,无论什么情况也不让他离开我!”

新四军重建后,傅秋涛担任第七师副师长,奋战在安徽无为、巢湖一带。傅秋涛忙于作战,但和妻子一样,时时牵挂着生死不明的女儿。

1942年,皖江根据地各县委书记到七师驻地开会,傅秋涛见到了旌泾太中心县县委书记胡明。傅秋涛回忆说,一年前突围的时候,他给女儿找的那户寄养的人家,应该在旌德县、泾县、宁国县三县交界处,但具体是哪个村子,他没有印象了。

傅秋涛夫妇的殷切期望,让胡明感觉责任重大,当场保证:“放心,只要孩子还活着,我一定帮你们找到!”

颠沛流离,数不清的“父母”

后来傅寰才知道,她是在皖南地下组织、游击队、当地群众的奋力掩护下,才艰难活下来的。

皖南事变后,傅寰逃过杀戮,被游击队员带到了鸟雀岭附近的胡金玉家。胡金玉不是傅寰到过的第一户人家,那时候国民党、当地还乡团为了打听傅寰的下落,经常化妆成做小生意的、剃头的,在各村庄转悠。

为了确保傅寰的安全,游击队派人日夜守护着她,为了隐藏她的身份,游击队给她理了光头,一副假小子的模样。皖南各地游击队和热心群众像传接力棒一样,将傅寰送到老乡家抚养,最长时间不超过一周,紧接着换另一户人家。

1943年,胡明苦寻一年后,终于在胡金玉家找到了傅寰。不过傅秋涛夫妇当时在延安学习,无法和女儿团聚。新四军七师党委商议后,决定把傅寰接出来,寄养在宣城地下党员桂柏林家里。在那里,傅寰有了一个新名字——桂英。

桂柏林家里孩子多,傅寰并不引人注意,可家里平白无故多出来一个孩子,还是被还乡团盯上了。1944年的一天,还乡团闯进桂家,带走了桂柏林。第二天,桂柏林被人用门板抬回了家,浑身是血,已经牺牲了。

傅寰还小,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后来听大人们说,桂柏林被抓进去后,还乡团的人问他:“你家的那个孩子是谁的?”桂柏林说:“是亲戚家的孩子。”敌人不相信,把他吊在房梁上打,将他活活打死。

桂柏林下葬的时候,傅寰哭了一场。她虽然还没记事,但心里明白,这位叔叔是为了保护她牺牲的。

桂柏林牺牲后,儿子桂有根接过抚养傅寰的任务,举家迁往一个叫做饺子坑的小山村里。这里地方偏僻、人迹罕至,国民党不愿意来,一家人总算过了一段安宁日子。

然而这种生活没有延续太久。1946年,一个名叫李金苟的游击队员叛变革命,他知道傅寰是新四军“大官”的女儿,来到桂有根家要人。

桂有根知道硬拼拼不过,吓唬李金苟:“这个小孩不能动!你把她弄死了,共产党饶不了你!你不要看国民党现在闹得欢,指不定以后是共产党坐天下!”

李金苟吓得浑身哆嗦,赶忙走了。桂有根担心他再来,急匆匆将傅寰转移,送回了游击队。

傅寰在游击队的日子也不轻松。一次,敌人抓住了游击队长,逼问傅寰的去向,队长拒绝回答,惨死在敌人枪下。

解放战争打响后,国军闯入皖南地区,烧毁百姓房屋,把几个村的百姓赶到一个很远的村子里,像集中营一样。年幼的傅寰跟着乡亲们走,布鞋磨破了,赶上倾盆大雨,一走路就疼。

国军士兵端着刺刀在后面赶,呵斥她:“小孩,快点走,不许停!”一位老爷爷跑过来,护在傅寰身前,哀求说:“老总,孩子小,路不好,你让我们一老一少慢点走。”

在老爷爷的搀扶下,傅寰终于抵达目的地。傅寰明白,老爷爷知道她的身份,是刻意来保护她的。

傅寰和父母的合影

8年后重回父母身边,晚年捐款80万

最后一个收养傅寰的人,是涌溪乡二坑村村民胡宗来。

二坑村只有8户人家,都全部是胡姓宗亲,非常团结,不会出现告密的情况。傅寰以“小妹”的身份留了下来,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因为连年奔波,小时候的傅寰体弱多病,最严重的一次连续数日高烧不退。胡家急坏了,可家里条件太差,连买药的钱都没有。无奈之下,胡家只好去庙里“请神”,把香炉里的炉灰带回家,泡水给傅寰喝。没想到炉灰有奇效,竟让傅寰的病好了。

1949年,百万雄狮过大江,皖南解放。胡明眼看时机成熟,决定让傅寰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胡明派人来接的时候,傅寰养成了机敏警惕的性格,称自己哪都不想去。而且从1941年到1949年,她在颠沛流离中度过8年时光,不想离开寄养她的家庭,不想离开给予她无限关爱的亲人。

后来还是养父母说服了她,让“义兄”胡宗来带着她坐竹排逆流而上,先到芜湖再到南京,最后抵达上海华东指挥部。在那里,傅寰见到了已是华东支前司令员的父亲傅秋涛。

母亲陈斐然非常激动,一把将傅寰抱在怀里,摸着女儿的脸蛋说:“孩子,你受苦了......”

一晃眼时间过去8年,当年那个未满周岁的女儿,如今已经成了小姑娘了。而这一切,是多少皖南百姓用血泪换来的。

傅秋涛同样百感交集,对女儿说:“从今天起,你改名吧,叫傅还(后改名傅寰)。皖南的老百姓把我的女儿养大又送回来,这叫失而复还啊!”

傅寰一辈子也忘不了皖南人民的恩情。2020年,她过80大寿的时候,特意捐出80万元,资助老区贫困学子。宣城市民政局大为震惊,得知老人身份后感慨万千。随后,这笔善款被定向捐赠给泾县中学,成立起“傅寰奖助学金”。

素材来源:《中宣在线》:开国上将之女给泾县中学捐赠80万,背后有这段感人故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