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欧洲地区最有钱的国家,德国近期明确拒绝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即军费开支从GDP占比的2%上升到5%。而德国的态度,也代表了很多欧洲国家的态度。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既然俄乌冲突爆发这么多年,西方各国都在开足马力支持军工生产,为什么提高军费这种事又不赞成呢?
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与“战争”两个名词之间产生联系,是让世界各国非常敏感的。不仅是外国,就是德国自己也是拥有非常高的敏感度。
德国机构在2023年进行了一项民调。在俄乌冲突已经爆发一年多的背景下,德国民众中支持增加军费的也不到40%。由此可见,增加军费对于德国政府来说一个生死题,一旦操作不好,就极有可能造成支持率下跌,进而让自己下台。
再加上德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债务刹车”的条款,他们要求政府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当年GDP的0.35%。德国增加军费开支就需要从社会福利中减少支出,否则就必须更改宪法。
德国按照美国的要求把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2%后,德国家庭全年福利减少了将近1200欧元的拨款。如果按照特朗普要求提高到5%,那么本届德国政府几乎会迅速垮台,连呼救的时间都没有。因此这也是他们明确拒绝美国的主要政治原因。
再加上“欧洲防务自主”的呼声在这些年非常高涨,德国与法国已经组建了首个“欧洲军”。特朗普要求德国增加军费开支,自然是要钱都花在北约集团。可德国自己还要花钱建设独立于北约之外的军事力量,自然不愿再向北约多投钱。
当然,特朗普的目的也并不单纯。他上台之后一切都以“美国优先”,要求德国增加军费,也是为了分摊自己的防务压力。
一旦德国表态同意,那么欧洲其他国家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北约诸国都同意上涨军费,不仅东欧地区围堵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更加雄厚,也能让美国抽身将军费投入到亚太地区。
而且德国提高超过两倍的军费,绝不可能相应扩充两倍的军队规模。提升的军费除了弥补美国的巨额支出外,就只能购买价格相对高昂的重型装备。
对于德国来说,远程打击、防空反导、隐形战机等方面都是弱项。德国作为传统的军工强国,却因为“战败国”身份的限制,本国对于以上方面的研发水平不足。如果要购买装备,就只能从国外进口。
那么他们从哪国进口呢?好像拥有F35战机、“海马斯”系统和“爱国者”导弹的美国成为了最佳的选项。这也就意味着,德国增加的军费会为美国带来海量的军工订单,这又十分符合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利益。
除了经济账,还有更重要的政治账。如果德国在军事上能够紧密地跟随美国,后者就能够继续保持欧洲防务老大的地位,同时还能够有效削弱欧洲防务独立的企图。
这样看来,德国势必不愿意增加军费,而美国让其增加军费的需求又十分强烈。两国之间一定会持续爆发政治交锋。
可以说,现在的德国是很可悲的。作为经济巨人,他需要承担欧洲更多的安全责任。可作为战败国,又无法摆脱各种牵绊。这种矛盾在俄乌冲突长时间无解的情况下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