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看红叶,我去了没有人的蓝田峙峪,就留下了一个念想:沟里进了,但是没进佛山寺。
秦岭山里的庙很多,但是像佛山寺这样殿堂依山而上、填坑打夯、石柱悬梁、镂空衔接建设的,却是不多。
现在终于没有疫情因素,今天过去看看,如何?
从峙峪沟进入,冬天的景色和秋天又不一样,冬山如睡,安静祥和。
通往佛山寺的水泥路虽然两边雪很厚,但是路面并没有残雪。
看着两边山色,车慢慢行,心慢慢静。
这次把车停到上面的停车场。
大门开着,进去先给地藏王菩萨合十,这座菩萨像高大祥和,神情慈悲。
院子里有几个过年来帮忙的义工,个个和蔼可亲,打着招呼。
按常理,应该从山门参拜,但是正门没有开,又没有路直通山门里。沿着路上坡走,就到了大雄宝殿。
宝殿雕梁画栋,先进去先合十敬礼。退出后环顾四周。
大雄宝殿前有个小小的平台(多说一句,这座寺庙地方有限,布局就像陕北的窑洞,一个大殿的屋顶上面却是另一个大殿前的平台)。
就在这个平台上,还有一尊高大的立佛。礼拜完毕,却发现大雄宝殿后面还有一个“天涯古洞”,过去拜拜。
洞也不算是很深,秦岭山里这样的古洞很多。
立佛前平台僧人和几个人,正在商量一个物什的制作。合十敬礼,僧人说是寺庙关了好长时间了,开放了,就有人气了。
大殿旁边有条小路,通往一个观景亭,我们决定先去旁边的亭子看看。
上了几十个台阶,途经一座塔,再往下,就到了亭子前。
亭子名“观音亭”,有对联:“清净地常来坐坐,太平时早去修修。”
这句话很有意思,不做作不张扬,平平淡淡的文字才耐人。
这里是一个山口。
往峪口里看,佛山寺层层楼阁,金瓦黄墙银雪,远处青山蔼蔼,残雪点点,一片清然之气,让人神情一荡。
往山外看,来路隐隐,草木漠漠,确实一个观景好地方。上次我们在路上远望亭子,红叶掩映,这次在亭子上看路,青山隐隐。
看山脊上的小塔,再往上,依稀还有小路,今天就不上去了。
返回到大雄宝殿前,沿着台阶向下,依次拜三圣殿、天王殿。
殿里的塑像塑造的不同凡俗,手艺精湛,不过还没有彩塑,寺庙还在建设中。
从这里看寺庙的建筑布局,确实巧妙,方寸之地处处相连,高低错落,却不显的乱。
设计者有巧心,施工者有巧手。整个建筑群大气凛然,让人肃然起敬。
山门没有开,左右两碑,刻有文字,曰“佛日增辉”,曰“正法永驻”。
一侧就是地藏殿,法相庄严。
一路再往上去,上面还有观音殿、念佛堂。这些建筑都密密在这一处,看着地方不大,但是功能齐全。
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间做腾挪。
僧人的住房也不少,一位比丘正在用抹布静静的把楼上扶手慢慢的擦。
佛山寺地方确实比较小,山门前平整的十几平米,也是搭建在溪流之上的。这里本来就是在深坑里面,坑内是乱石洼。
现在的寺院建筑填坑打夯、缕空衔接,整体建筑顺级而上、依次递进,建设确实不易。
仰视山门前壁"佛"字,心中赞叹:信仰的力量真是伟大。
据说1995年住持释证石法师与其弟子释悟海,从山西五台山策杖来到终南山,在此山洞主修净土宗,不畏条件艰辛,坚持清修,被信众称为苦行僧。在十方善男信女及一些大德居士发心捐助下,于2004年修建了三圣殿,2006年修建了大雄宝殿,于2008年7月由西安居土发心请来观音菩萨,2009年修建了天王殿以及钟、鼓楼,2011年修建了六方观音亭。
“佛山寺”每年3月16日的庙会活动,到了那个时候,这里就热闹了。
合十赞叹。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峙峪尽头,骑摩托去探访过
感谢分享。亭子那副对联多读几遍果然静心怡情,这两天抽空去看看。
如何去?
有人今天发了和你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