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阿根廷的没落和崛起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深度财鹏 2024-08-06 22:03:07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国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385万,是一个由23个省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的总统制联邦共和制国家。

阿根廷新任总统米莱的改革取得了很多成效,我们很赞同米莱的改革,非常看好其未来。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阿根廷的没落和再次崛起(即将再次)给我们什么启示?

1890年至1920年的30年间,阿根廷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良好的法治环境、宽松自由的社会治理,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是世界的前十,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一度吸引着众多外国资本与移民。

16世纪,南美洲的智利、秘鲁、阿根廷相继沦为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后来欧洲群雄崛起,西班牙国力日下。1810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最终使西班牙丧失了南美洲地区的宗主国地位,帝国也随之崩塌,之后,阿根廷于1816年7月9日正式独立。

独立后,阿根廷经过40多年打打停停的内战,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追求自由主义的联邦制,领土也向南延伸到了南美洲最南端。为此自由主义成了阿根廷的主旋律,从此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致力于农副产品的出口,农业成为支柱产业。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进程中,人口增长快,农产品需求多,供销两旺。由于阿根廷是一个基本由欧洲白人移民组成的社会,并不排斥“欧美化”的制度,因此,阿根廷照搬了欧美体制,全面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经济上坚持自由贸易,加上先进的航海和冷藏技术,让农产品入欧的成本不断降低。

政策上鼓励外国移民,起初为解决劳力短缺,政府还补贴移民。后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吸引了大量欧洲劳动力,欧洲先进的劳动力源源不断来到阿根廷,为高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欣欣向荣的农业,外向型的开放政策,以及政府鼓励外资,让以英国为主的资本纷纷投入阿根廷,1880年至1890年的十年间,来自英国的外资翻了8倍,英国对阿根廷的投资占总投资的一半。

1880年至1905年之间,阿根廷的GDP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1913年阿根廷人均GDP世界第十,与英美法等老牌强国接近,远高于加、澳等新兴移民国家。阿根廷的成就甚至可与正在崛起的美国相匹敌,当时的欧洲移民都在纠结是去纽约,还是去布宜诺斯艾利斯。

不过一战爆发,战争的巨大开销让英国从战前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金融中心也逐渐由伦敦转移到了纽约。英国已没有钱大规模投向阿根廷。加之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阿根廷的战略地位下降,投资者纷纷转向加勒比海地区。急需“热钱”的阿根廷试图建立自己的金融系统解决融资问题,但因条件不成熟,股市带来的资本极为有限,无法弥补从前英国投资的量。

随着英国国际地位急剧衰落,阿根廷政策逐步转向保守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农产品出口严重受挫。加上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大萧条,使阿根廷长期追求的自由经济的政策暴露出系统性风险,农产品出口量和价格都在暴跌状态。面对在经济危机面前毫无作为的民选政府,阿根廷军队将其推翻,至此从19世纪确立了的宪法保证民选政府的权力,也被军队破坏。

后来阿根廷开始逐步转向保守,政府发展民族工业,限制外国进口,把被外资管控的一些重要部门收归国有,大力推进国有化。自30年代大萧条后,资本来源不足,出口贸易减少,政府思路变化,政治局势更迭,导致了阿根廷的经济一直在走下坡路。

即便如此,1965年阿根廷人均GDP依旧高于日本、西班牙等国。自1930年军队首开推翻民选政府先例之后,阿根廷长期陷入军事政权和民选政府争夺权力轮换执政的恶性循环中。

让阿根廷发展起来的自由贸易主义也被抛到了一边。而国内民粹主义的盛行起来,让民选政府更加关注底层人民的呼声。

因此大量外资收归国有,发展民族工业,增加底层人民的工资,提高人民福利。为了保护民族经济,阿根廷对进出口都征收高额的关税,农牧产品出口再无优势,欧美高质量的工业品也因关税过高无法进入阿根廷市场,依靠政府补贴扶持起来的国有企业,产品又不如国外的好。民选政府的出发点没错,但违背自由主义的政策,使阿根廷的市场环境又进一步恶化。

其结果是,优质的农产品难出口,国外先进技术难进来,国有企业效率低,只能靠政府巨额补贴来维持,为了讨好工人阶级,又大幅度提高福利,这些最终导致贸易逆差严重,国库空虚,外债剧增,通胀严重,民怨沸腾。

民选政府不给力,军队就通过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建立起军政府。军政府也无力解决巨额的债务和日渐低下的生活水平,反而想转移国内矛盾,与英国爆发了“马岛战争”,最后却一败涂地,仓惶下台,还政于民。就这样,从30年代以来,民选政府和军政府轮流坐庄数次,造成阿根廷政局长期不稳,不仅破坏了国内发展的秩序,也使得帮助阿根廷起家的外资望而却步。

80年代的“马岛战争”似乎让阿根廷醒了过来,已经逐渐意识到过去几十年国家的颓势,以及民粹主义带来的恶果,开始重新试图拾回自由主义。新民选政府大刀阔斧的进行了诸如私有化国有企业、解除进出口限制、吸引外资、让经济回归市场、出售不赚钱的国企、解雇工人,提高市场的流动性等改革。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后,经济终于得到短暂的稳定,90年代通胀一度降为零,经济增速高达6%。

然而,好景不长,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阿根廷被卷入了拉美和全球的经济危机。福利支出大、经济发展欠佳积累下来的巨额外债无法偿还,成为国际上著名的“老赖”,21世纪以来,阿根廷深陷严重的债务危机。

就这样,阿根廷从1890年至1920年的30年确实红火了一阵子,大有发展成为未来世界强国之势,然而在战后折腾了几十年,依然没有找到国家发展的方向。可是,二战后的世界各国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被曾与阿根廷平起平坐的国家落得很远,甚至被后起之秀赶超。

阿根廷,丢掉了整整一百年!

阿根廷新任总统米莱在竞选时说:“过往的阿根廷政府就像一个犯罪组织,每一项许可、每一条规定、每一个程序、每一个行动,都是为了贿赂那些掌权的政客们。”;“巨额的公共支出、赤字、财政问题、债务和货币印刷制度,政治精英们利用这一体制从优秀的阿根廷人那里夺取财富,并把财富分给他们的朋友和支持者。”;“正是这一体制导致了过去一百年来阿根廷经济的普遍恶化。”;“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彻底的变革”“没有渐进主义的余地。”.......米莱提出了一系列"休克疗法"式的改革措施,包括大幅削减政府支出、取消价格管制、放开汇率、私有化国有企业等。

米莱的成功之处:

1,全世界的目光总共有10分的话,乌克兰和泽连斯基得到了5分;阿根廷和米莱的到了3分;

2,2024年4月,阿根廷财政首次转为盈余;

3,我们现在很少看到阿根廷的消息了,这就基本代表人家正在变好。

阿根廷的启示:

1,自由贸易可以使一个国家变得强大;

2,民粹主义,保守主义,公有制等都会让一个国家变得贫穷羸弱;

0 阅读:7

深度财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