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常常面临一个难题:明明已经反复提醒孩子该做作业或收拾房间了,但他们总是拖拖拉拉,迟迟不动。
这时候,家长们心里就像有团火在燃烧,恨不得直接把事情替他们做了。
这种情况却似乎总是持续上演。
“为啥他越催越慢呢?”今天,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孩子拖拉的问题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故事。
孩子时间观念弱的表现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常常无法自觉控制玩游戏的时间。
可能他们只是想玩几分钟,但不知不觉之间,一下午就过去了。
有些孩子会为了玩游戏拖延做作业的时间,甚至到了赶作业的紧要关头才手忙脚乱。
还有的孩子总是缺乏动力,做起事情来慢吞吞的,似乎无所谓时间流逝。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超过50%的孩子在3至8岁时表现出时间知觉和时间观念的不足。
这些孩子的表现常常包括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效率低、懒散无动力等。
这些都是时间观念不强的表现。
培养孩子时间意识的关键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时间感的培养实际上是可以被引导和教育的。
从3至6岁开始是孩子奠定时间观念非常重要的阶段。
这时候,如果能够用一些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并安排时间,对未来他们做事情的方式有极大影响。
在孩子小学阶段,尤其是7岁以后,家长可以尝试帮他们制定每天的时间表。
这不仅帮助孩子知道每天应该完成哪些事,也通过表格上的时间节点慢慢让他们有时间管理的意识。
这种意识会帮助孩子们逐渐适应学校生活以及将来的各种任务挑战。
让孩子承担后果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为了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选择了不再过多干预孩子的时间管理。
而是选择让他们直接面对行为的后果。
比如上学迟到了,那孩子会面对学校的规定和可能的惩罚。
这种策略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了不守时的真实影响。
法国教育家卢梭就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与其责骂孩子,不如让他们亲身体验错误带来的后果。
这样,他们更加能够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这种感受在许多孩子心里是非常深刻的,因为它直接且具体,这种对于时间的体验可能更加让人反思。
工具辅助提升孩子时间管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引导孩子时间管理的方法,除了规则和教导,还可以辅以一些工具的使用。
我们来看看,邻居闵闵家的孩子曾经也是做事拖拖拉拉的典型,但自从入手了一款计时器,情况竟有了巨大改善。
孩子对于时间的认知相对简单,直接面对倒计时的方式,使他们能够具体感受到时间在流逝。
当规定的时间到了,自然会唤起他们的自觉行为。
这种计时器不仅让孩子对时间的把握更加精准,甚至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动力比以前高了很多。
确实,计时器操作简单,不干扰专注力,成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辅助工具。
结尾,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最终影响的不只是学习和生活效率,还有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待事情的态度。
正如拉尔夫·爱默生所说,善于把握时间的人,才能在事业和生活中找到成功的途径。
时间观念强的孩子,会教会我们:其实时间管理并非只是对时间的掌控,而是一种自我约束和内驱力的培养。
把握时间,就是掌握未来的钥匙。
那么,你的孩子今天按时完成任务了吗?
如果没有,不妨试试上面这些方法,看能否带来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