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民国教育经费仅次于军费。这就是民国大师辈出的原因。

楠慑虎 2025-03-13 17:54:32

19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的元年,可是就在这百废待兴的年头,中华民国教育部根据孙中山的指示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 按此规定毛爷爷的母校湖南长沙师范学校自然在免费之列。

1913年初春到1918年盛夏,毛爷爷在长沙师范学校享受了五年半的免费义务教育 。可见,毛爷爷很幸运,在民国成立的第二年就开始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民国政府不仅对学生免学费,也很注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在整个民国时期,教师工资都比其他行业要高出很多,甚至几倍。例如,1927年,大学教授工资600,相当于国民政府的部长的工资水平。大学讲师工资220元、中学老师工资120元、小学老师30元,远高于大上海一般工人的15元的月薪。再看1940年时老师工资水平。那时,普通警察工资2块,县长工资20块,而小学老师工资40块。另外,民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民国的《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中央的教育投入都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省和县则分别要达到25%和35%。最令人感动的是抗战的艰难困苦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没有减少反而增加,教育经费居然是仅次于军费第二大费用。而且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一直坚持免费义务教育不动摇。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及时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往南方组建了西南联大,让北大和清华这两个中国最高学府的师资力量到了全面的保护。付出就会有回报。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行为让它为新中国留下了将近200所包括大学、高等学院和中等专科学校在内的各类院校。其中国立大学31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等著名大学。可以说,新中国的大学绝大多数大学和大专都是是在这些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除了众多的大学好、学院和专科学校外,民国还为新中国培养了各方面大量的尖端人才。例如,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赵九章等23位“两弹一星元勋”,还有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桥梁专家茅以升以及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国学大师兼语言大师钱钟书等,美术大师齐白石等,思想家兼理论家梁启超和王国维等等。综上所述,民国并非像某些左棍描述的那样一无是处,而是有很多可歌可泣的闪光点,其中最亮眼的是教育。

3 阅读:101
评论列表
  • 2025-04-04 15:27

    国民党统治大陆38年人均寿命35岁,85%文盲,没有一件科学成果也叫大师辈出?想偷换概念吗?莫非在弱智眼里智商超过70就是天才?

楠慑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