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外宣应变“活”
高致贤
拙帖《清虚洞建设速度惊人》刚刚发出,马上就有修文县的吴道华 网友说: “高老:大方有这么好的地方,我们怎么不知道呢?外宣力度还是差啊。这个地方开发计划规模有多大?要去这个地方的路线怎么走啊?参观门票多少钱?这里有没有公交车跑啊?不知道嘞”。
与此同时,又有外地发展的乡亲 田艺: 景点很好,应该好好的宣传!问我的帖子“可以转载吗?”
对于吴道华先生的评论, 我只能简单地回复:在大方县城南大约七八公里的的羊场镇,现在是免票游览,只收5元钱的停车费。其它问题我回答不了,便转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回复。
对于田艺乡亲的问题,我就回复 : “当然可以,而且希望你转,凡是我的帖子网友都可以转”。
以上答复仅仅是我们网友之间的交流。文中提到一个“外宣力度”,不禁使我联想起我了解时下的一些外宣情况:各级党政和旅游景区都很重视外宣,配备相当的人财物力,采取了不少宣传手段,是下了功夫的。可是,这种刻板外宣,抓放的活鱼极少,致使外宣效果欠佳!

所谓死鱼,就是外宣局限于专题或专业介绍。例如旅游景区的各种介绍,图片很美,文字也精,交通、食宿也具体,但都是一厢情愿往外灌的广告文体。因为而今的很多广告,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成为造假源泉了,可信度近乎于零。上述那种介绍不可少,受众也是需要的,然而,相比之下,受众更喜欢的是那些来自受众当中的评论。广告和那些广告式的介绍,必然受制于发布人的功利;来自于受众中的文章(除了那种冒充受众的买办文人为钱而写的所谓评论外)没有什么功利,比较可信。我认为外宣资料中搜集一些受众评论,就可以将机械性的外宣变活。可能有些人不愿接受受众的批评意见。其实批评意见处理好了——自己不足的提高,错误的改正;作者误解的,加以说明,这就会变成加大后续宣传!这也需要有宽大胸怀!我的一些游记被收入山东长岛旅游网、湖南张家界导游俱乐部什么的等等,也没有给我稿费,我也没有要什么稿费。受众的义务宣传效果好。这也可以作为一种外宣补充手段吧,有关方面不妨一试。
2016.7.17.于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