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义》的万仙阵终局中,鸿钧道人突然降临并强制老子、元始天尊服食 “圣薨丹” 的情节,看似是对通天教主的偏袒,实则暗藏对道门内部权力失衡的雷霆矫正。
这两颗丹丸的背后,是鸿钧对两位弟子一系列 “背叛行为” 的清算 —— 从滥用封神权柄到私吞先天灵宝,从屠杀同门精英到出卖东土气运,老子与元始天尊的所作所为,早已突破了天道守护者的底线。鸿钧的处置并非偏心,而是对 “规则破坏者” 的必要警示。
封神大业本是鸿钧为平衡天道劫数、筛选仙才而设,核心在于 “顺天应人、各安其位”。然而老子与元始天尊却将其异化为打击截教的工具。元始天尊因嫉妒截教 “万仙来朝” 的盛况,暗中串联老子,借封神之名系统性清洗截教势力。

他们违背 “三教共掌封神” 的约定,通过操纵上榜名单、纵容弟子挑衅等手段,将原本公平的 “根行考验” 变为对截教的种族灭绝。从广成子三谒碧游宫辱骂截教弟子,到四大圣人围杀通天教主于诛仙阵,二人的行为早已偏离 “天道仲裁” 的初衷,沦为教派斗争的刽子手。
对截教准圣级精英的屠杀,更是老子与元始天尊不可饶恕的罪行。三霄娘娘摆下九曲黄河阵,虽属截教反击,却未主动危及阐教核心人物,其修为与功德本可位列仙班。
然而元始天尊为立威,竟亲自出手以三宝玉如意击杀琼霄,又将碧霄化为血水,这种毫无慈悲的杀戮方式,不仅违背圣人 “护道” 的本心,更摧毁了道门 “忠孝节义” 的伦理根基。一气仙余元、龟灵圣母等截教骨干的陨落,本质是二人对 “可能威胁阐教地位者” 的预防性清除,这种 “宁杀错勿放过” 的逻辑,让道门内部人人自危。

私吞诛仙四剑的行为,则暴露了二人对鸿钧权威的公然挑战。作为鸿钧亲赐的先天灵宝,诛仙四剑本应在战后归还以镇天道,老子与元始却将其据为己有。
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 “分宝岩前定人伦” 的祖制,更意味着二人试图掌握 “弑圣” 的力量 —— 诛仙四剑既能斩杀通天教主,自然也能威胁鸿钧本人。当元始天尊在万仙阵中挥动诛仙剑大肆屠戮时,其背后折射的已是 “鸿钧以下,再无圣人” 的野心。
最致命的背叛,是二人对东土气运的出卖。为彻底击败通天教主,老子与元始天尊不惜勾结西方二圣,允许其以 “渡化” 之名掠夺东土修士。孔宣、马元等截教精英被收编为佛教护法,三千散仙被纳入西方教体系,导致东土 “万仙来朝” 的盛景一去不返。

这种 “饮鸩止渴” 的策略,本质是用东土文明的根基换取阐教的一时胜利,直接动摇了鸿钧构建的 “东方道统优先” 的宇宙秩序。当西方教在封神后迅速崛起为与道门分庭抗礼的势力时,老子与元始的短视已无法用 “教派竞争” 来辩解。
鸿钧道人对 “圣薨丹” 的使用,正是对这些罪行的系统性清算。他以 “同门相残” 为表象,实则针对二人对 “天道平衡” 的破坏:服食丹丸不仅是对杀戮行为的惩罚,更是对 “野心膨胀” 的物理制约 —— 通过掌控二人的生死,鸿钧重新确立了 “天道规则高于教派利益” 的铁律。
正如他在训话中强调的 “若有先将念头改,腹中丹发即时薨”,这不仅是对未来行为的威慑,更是对过去罪行的定性:任何以 “正义” 为名的规则破坏,最终都将遭到天道的反噬。

老子与元始天尊的 “不冤”,在于他们的行为早已超越了 “教派之争” 的范畴,演变为对整个东方文明根基的背叛。鸿钧的处置看似残酷,实则是维护道统存续的必要手段 —— 当圣人都能为私念践踏规则,天道秩序将荡然无存。
从这个意义上说,“圣薨丹” 不仅是对个体的惩罚,更是对所有觊觎天道权柄者的警示:在鸿钧的棋局中,任何试图超越 “道统守护者” 身份的野心家,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