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料】蒙古帝国为何进攻库页岛和日本?

温带海洋性气候 2025-04-17 13:12:44

参考资料

八代國治「蒙古襲来に就ての研究」、『史学雑誌』29編1号、史学会、1918年1月

【征服朝鲜半岛】

以蒙古高原和中国大陆为核心统治东亚和北亚的蒙古帝国,自1231年起开始入侵高丽。1259年(正元元年·蒙哥汗九年),随着反蒙古帝国急先锋的武臣政权倒台,高丽向蒙古帝国投降。

1260年,即位的蒙古帝国第五代皇帝(大汗)忽必烈,将对高丽的武力征服政策调整为怀柔政策。这一怀柔政策的实施被认为是为了让高丽协助蒙古对日本的入侵。

【渡海出兵库页岛】《高丽史》提及"东真骨嵬"地区驻有蒙古将领。"东真"(又称东夏或大真国)作为金朝的衍生政权仅存续18年,但"骨嵬"的记载表明该地可能处于女真(通古斯系)势力影响下。

随着蒙古帝国势力扩张,蒙古势力深入黑龙江下游流域,在靠近河口、阿姆贡河交汇处的今特伊尔(Тыр)设立"东征元帅府"。该机构的职能可能包括:管辖原住民(尼夫赫)、管理流放囚犯、经营屯田等。

1264年,居住于阿穆尔河下游至库页岛地区、前一年已归附蒙古帝国的尼夫赫人(吉里迷)因遭受阿伊努人(骨嵬)的侵扰向蒙古帝国求援,蒙古帝国遂出兵攻击骨嵬。此次渡海作战是蒙古帝国在元寇(元日战争)之前的首次跨海军事行动。

此后二十年,在两次出兵日本后的1284年,蒙古再度进攻骨嵬;1285年和1286年更派遣约一万军队征讨骨嵬。

有观点认为,蒙古帝国对库页岛的渡海进攻并非以征服为目的,而是为了消除阿伊努人对蒙古势力范围的侵扰。经过数次元军渡海进攻,阿伊努人被逐出库页岛,迁往北海道。元朝在库页岛最南端设立果夥(クオフオ)作为据点,防范北海道阿伊努人的侵袭。

此后阿伊努人仅能零星渗入库页岛。值得注意的是,库页岛最南端现存白主土城(しらぬしどじょう)遗址,其方形土垒结构与阿伊努人的要塞(チャシ)不同,推测即为果夥所在地。

【日本招谕】

1265年,高丽裔蒙古官员赵彝等人建议与日本通交,成为忽必烈遣使日本的直接契机。据载,赵彝曾言:"日本乃高丽邻邦,其典章制度足堪称道。自汉唐以来,屡遣使与中国通交"。因赵彝出身朝鲜半岛南部庆尚道咸安,被认为掌握日本情报。忽必烈采纳建议,当即决定遣使赴日。

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中将日本描述为东方大洋中的岛国,并记载忽必烈因听闻日本富庶而产生兴趣:"日本国(Zipangu)是东方大洋中的大岛,距大陆1500英里(约2250公里)。居民肤色白皙、彬彬有礼,信奉偶像。

该岛盛产黄金,宫廷屋顶覆以纯金,地板铺着两指厚的金砖,窗户亦镶金,其富庶超乎想象。岛上多产赤羽鸡,滋味绝佳,又盛产宝石。大汗闻此岛之丰饶,遂命两位大将率舰队远征。"

(上图:《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忽必烈大汗。画面中央的忽必烈大汗正接受两位国王进献的日本黄金器皿。大汗足边绘有"异常美味"的日本鸡。该手抄本插画创作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抄写过程中,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南宋遗臣郑思肖亦记载:"元贼闻其富,怒倭主不臣,竭民力造舰往攻",佐证了忽必烈因财富传闻启动招谕。

另一方面,重臣刘宣的"至元初高丽赵彝建言通交日本以牵制南宋"表明构建对南宋包围网亦是目的之一。但忽必烈同期明确表示:"朕欲讨宋与日本",并称待高丽战船就绪后"逆命#者,南宋或日本皆可征讨",显示其征服日本的意志与对南宋无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