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忠魂,连灭满清二王,宁愿死在荒野也决不投降

圆头说影视 2023-03-21 13:37:43

本是反明义士,清军入关后,成了抗清将领,直到最后成为南明的守护神,连杀满清二王,宁可死在荒野也不决不投降,他就是南明第一忠魂李定国。

李定国出生一个贫苦家庭中,十岁那年,家乡闹饥荒只能啃树皮度日,正当他快要被饿死时,碰到了反明起义军领导人张献忠,张献忠见他小小年纪,隐约有股英勇之气,决定收他为自己的第二个义子,从此,李定国开始追随张献忠南征北战。

七年后,十七岁的李定国已是两万人的统帅,但真正令李定国的军事天分得到彰显的则是襄阳一役。

襄阳自古以来便是军事重镇,能否守得住襄阳对明朝来说非常重要,能否拿下襄阳,对张献忠来说亦是意义非凡。

张献忠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李定国,面对这样的难题,21岁的李定国想了一个妙计,他乔装成明军的军官,亲率24骑连夜进入襄阳城,兵不血刃轻松地拿下了襄阳城。

明朝先前在襄阳储备的数十万军资,尽入张献忠手中,因此奠定了之后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基础,拿下襄阳城张献忠带领的起义军也站稳了脚跟。

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自立为王,宣布建立大西政权。24岁的李定国因为战功赫赫,被封为安西将军。在日常生活中他处事公正,对手下宽容和善,作战时有勇有谋,永远冲锋在前,所以李定国受到了手下士兵的爱戴,人送外号“小尉迟”,“万人敌”。

谁能想象得到,一个曾经经常饿肚子的孩子,一跃成为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李定国的蜕变让人惊叹。

同年,清军入关。张献忠向四位养子交代:“明朝300年正统未必遂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顺治三年,张献忠率50万军队北上抗清,李定国随行,率部多次与清军展开激战,并取得胜利,眼看明的面前出现了一些希望,张献忠却在11月于凤凰山被流矢射中,不久便因伤而亡。

张献忠死后,两个义子,老大跟老二发生了分歧,老大孙可望想要投靠清军,老二李定国则认为要遵从父亲的决定,与南明一起抗击清军。

由于李定国在大西军中声望极高,很多将士纷纷表示同意随李定国归顺南明,孙可望见大势已定,只好同意,但这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

1647年,云南土司沙定州叛乱,大西军平定了叛乱,并擒了沙定州。云南平定后,大西军施行多条利民政策,周边少数民族纷纷参军,大西军一度发展到20万人的规模。

1652年,清廷派遣孔有德与吴三桂分别进攻贵州与川南,以此对大西军的基地进行两边包夹,孙可望同样派出两队兵马,刘文秀对抗吴三桂,李定国则与孔有德交手。孔有德原是毛文龙手下的将领,后投靠满清,此人在清廷汉王中位列首位,实属首恶。

李定国趁孔有德支援北路军时,赶在他之前歼灭清军5000人,七月,孔有德率军来攻,但却撞上了李定国随军的战象部队,孔有德大败而逃,而李定国则借此机会将桂林包围,在登城之时,孔有德深感逃脱无望,便于城中自行了断。

李定国大败孔有德一事,,以及李定国在广西安抚百姓,招收明将之事,也传到了顺治的耳中,这位年轻的汉人将领,不仅大败孔有德,更一路高歌猛进,将泉州、长沙、吉安等地纷纷收入囊中。

李定国仅出兵七个月,已然收复两州十六郡,南明的领土转瞬间扩张了三千余里。复明之路希望绽现。

为对抗李定国,清廷派出了此时的王牌敬谨亲王努尔哈赤的孙子尼堪,为定远大将军。在清初的诸位将领中,少有人能与尼堪并论战功。

尼堪携10万大军受命南下,向长沙而来,此时李定国心中却突然生出一计,将大军撤出长沙,并引诱尼堪渡江深入,让冯双礼与马进忠埋伏在白杲市,只等清兵踏过横山,李定国便从蒸水正面出击,而马、冯二将从背后包夹,将尼堪军歼灭。

战后清点战场之时,李定国却险些惊出一身冷汗,因为原定计划中的马冯二将并未来到战场,

自己一直都是孤军作战,原来李定国的伏击战术被冯双礼透露给了孙可望,孙可望此时一心想要处理定国而后快,便命冯双礼退出伏击圈,而马进忠看到冯双礼撤退后便同样引兵离开,而李定国则毫不知情地与尼堪正面作战。

李定国出兵尚不满一年,却已经两蹶明王,击败数十万清兵,收复千里土地。

但率领北路军的刘文秀却已经被吴三桂击败,愤怒的孙可望削去了刘文秀的爵位,将其部队拆散。此事对大西军军心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可在孙可望眼中,最是眼中钉的还要属威风凛凛的李定国。

孙可望出兵攻打李定国,但李定国不想自相残杀,因此离开湖南奔赴广西,自此开始,大西与南明走向了下坡路,接到消息的清军把前来追赶李定国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徐州等地纷纷沦陷,大好局势已然不在。

随着永历帝的去世,年42岁的李定国悲病交加,南明第一忠魂,最后留下了“任死荒郊毋降”的遗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