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很急:与BOE京东方的OLED诉讼大战将走向何方?

就说视听 2025-04-14 21:23:25

近日,三星(SSNLF)再次对京东方发起诉讼: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法院指控京东方通过挖角核心员工、窃取设备图纸等手段获取OLED商业机密,用于成都8.6代AMOLED产线及Micro OLED技术研发。这是近年来三星对京东方发起的第三起诉讼。

另据媒体报道,京东方在当地时间2025年3月19日的美国ITC(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中胜诉,三星败诉。即,刚刚败诉的三星再次发起法律战,时间衔接非常紧密,这背后更突显三星在与京东方的OLED竞争中的“急迫性”!

三星为啥急了?

据Omdia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OLED市占率达49.7%,韩国降至49%——这是OLED显示市场,韩国系企业逐渐让出主导权的第一步。业内分析认为,2025年或是我国OLED市占率首次明显高于韩国企业的转折时刻。

此外,从销售额看,据DSCC数据,2024年韩系依然占据OLED显示66%的份额,剩下34%的份额则由我国的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TCL华星、和辉光电等企业分得。这虽然表明溢价能力上,我国企业不及韩国企业,但是也表明我国企业在OLED产业上可能拥有的“成本优势”。2024年销量相当下,均价可能低于韩系四分之一左右。

同时,在新产能布局上,目前全球已经开工的IT用8.6代线有三条。包括三星、京东方和维信诺。其中三星在蒸镀机等关键设备上选择了日本佳能;京东方则选择了韩国供应商,并在蒸发源上选择了国内设备——即从一开始的设备选择,京东方就已经具有成本优势。此外,维信诺选择了不同于以往技术的,全新的无FMM掩膜沉积和光刻技术路线,其是否在技术能力和效果上领先传统的技术路径有待观察。

同时,我国企业TCL华星,印刷OLED显示产品全新技术路径产线在2025年将实现小批量量产。这是OLED显示向大尺寸化发展,可能的低成本路线之一。

在Micro OLED上,三星的起步较晚。其真正市场化的起点应当从2023年以 2.18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icro OLED研发公公司eMagin开始计算。三星显示2023年在天安A1产线上装备了针对MciroOLED的试生产线设备,据悉其在2024年进行了部分设备更新。设备更新的频繁,体现了其产品技术还在研发阶段。同时,媒体报道称三星天安A1产线在进行RGB-Micro OLED开发,A2产线进行W-Micro OLED开发,分别使用了Sunic 和tokki的蒸镀设备。也可见三星Micro OLED研发,多条路径推进的强度。分析称,三星的目标是2027年为苹果的新一代Vision Pro供货。

比较而言,我国企业京东方、芯视佳、湖畔光电和熙泰等早已经完成8英寸Micro OLED量产线建设和量产工作,近三年来持续推进了更高效的12英寸产线建设和量产。我国已经是全球Micro OLED最大的研发和量产中心。事实上,因为这一产品广泛的军用价值,我国企业在2010年前就已经掌握其量产技术。“Micro OLED上,三星这个后来者指责京东方这个先行者窃密,着实滑稽!”

上述分析可以看到,OLED两个投资重点,大尺寸IT线上我国企业和韩国三星齐头并进,且技术路线更丰富、规划产能更大;Micro OLED上,我国企业全面领先。加之,传统OLED显示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我国企业渴望在2025年超越韩系,这让三星等韩国显示产业的龙头“颇有压力”,不断扔出“法律战”武器也就不足为怪。

官司为啥在美国打?

“选择美国法院起诉,三星自始至终的考量就不是简单的‘是否侵权’,这进一步暴露了三星多次对京东方起诉行为的本质”。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美贸易战下,三星的起诉地选择,首先就是考虑了美国市场和舆论氛围对我国企业的不友好。

此外,选择美国市场起诉还与三星的具体“业务”有关。即美国苹果公司始终是三星显示产品“最大”的用户之一。苹果产品溢价高,也可以承受更高的新技术部件的成本。美国市场消费强劲,消费者也更愿意和有能力承担消费电子产品更高的价格,美国市场是三星OLED新品类市场开拓的首选区域。如果在美国打赢了官司,即是对大客户和优势市场的保护,也是对我国OLED显示产品创新落地路径的部分阻断。

但是,也有分析认为,苹果作为三星的大客户,并不见得就希望三星能够在美国市场成功狙击竞争对手。从历史看,三星OLED面板曾经长期只供应自家手机,并由此形成了与苹果手机产品的重大差异化竞争。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苹果很注重显示面板供应链的多元化,先后引入LG和JDI作为液晶屏供应商。目前,苹果OLED屏幕则选择三星、LG和京东方三家作为供应商。“不愉快的历史和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让苹果未必成为三星在美国起诉京东方的“有利因素”。

同时,赢得司法诉讼,最关键的不是起诉地点、各方利益的精准算计,而是要“实事求是”。此前,美国ITC(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中胜诉,三星败诉,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事实、证据链均不足的情况下,单方面的法律诉讼,不会获得哪怕与我国贸易战下的美国法务部门的支持,这是法律自身严肃性的胜利,也符合美国普通消费者的利益。

就这一次进一步的法律战而言,三星将重点从此前的“专利侵权”赛道,换到了“窃密赛道”上,其赢得诉讼的“事实层面”的难度只会更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星的重点可能并不在于“事实究竟如何”,而在于京东方如何进行反向举证,以及所谓“窃密”发生的地点显然不在美国的大前提下,美国法院和法官对举证责任的划分上——用对手举证不利来赢得官司,这可能是三星这次法律战的真正焦点。

“换一个角度就是,如果是在我国国内进行司法诉讼,在涉及的人员、涉案地点均可轻松取证、举证的条件下,三星将处于绝对的劣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星的“三次诉讼”都在玩“地点”牌。这本身就说明,三星对京东方的诉讼“底气不足”。

一个官司、一个市场,阻止不了我国显示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整体上,三星不断发起的法律挑战,本身是韩国产业在OLED显示领域越来越强的“危机感和竞争焦虑”的体现。这不是说韩国同仁“退步了”,而是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企业进步太快。

同时,从行业布局角度看,我国显示产业拥有上下游资源、产业链规模和高技术人才等红利。韩国则受限高度外向型经济,内生市场资源不足、容量有限的辖制。同时,韩国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农业保护政策等也推高了韩国制造的成本:农业保护,带来的食物价格高,必然要转移到更高的工资上,这是劳动力再生产的起点。

“底子好、龙头强、创新方向覆盖更广”!这是我国显示产业目前的基本格局。这样的局面的形成源于市场规律、经济规律,也源于我国产业的主动作为、主观努力,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更是依靠一个美国市场的变化,或者依靠一场法律战所不能改变的“大势”。

更多的研究认为,韩国显示产业的未来必须在“与我国产业唱对台戏竞争”,以及“融入我国产业体系、充分合作”两条路径上做出选择。从历史看,此前那种竞争唱主调的路线,似乎走不通。未来韩国显示产业是否选择新的发展战略,更值得观察。而在韩方做出方向的转折性选择之前,恐怕类似法律战这样的羁绊还将不断出现。

0 阅读:1

就说视听

简介:以独特角度说视听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