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发现一个现象:生女儿的在躺平,生儿子的60岁还在拼命挣钱

龙湖时代呀 2024-09-18 21:49:05

在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关注”,这样既便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让您每日获取不一样的故事,在此对您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祝愿大家在龙年大吉大利,财源滚滚。

口述: 刘强(文中所用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因故事情节需要将用第一人称撰写)

整理:情感故事温馨的驿站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将予以删除

(由亲历者讲述,笔者整理,部分情节经过了艺术处理,感谢您辛苦阅读)

在农村,最近几年我注意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生女儿的家庭,五六十岁之后都开始过上了悠闲的生活,不用为生计发愁;而那些有儿子的家庭,却还在六十多岁时拼命赚钱。 这让我不禁思考,难道真的“养儿防老”已经不再适用了吗?为什么儿女不同,会让父母的晚年差距如此之大?两个家庭的对比,彻底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

大哥和邻居的不同命运

我叫刘强,已经65岁了。

生于农村,长在农村,生活的大半辈子都在这片土地上打拼。

我的大哥刘平和隔壁的邻居王大强,两家情况曾经极为相似。

但如今,我们两家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大哥只有两个女儿,而邻居家则有两个儿子。

在农村,生儿子一直被认为是福气,是养老的依靠。

而生女儿的,总被人嘲笑为“赔钱货”,觉得将来指望不上。

过去的几十年,大哥在村里过得并不算好。

邻居王大强家仗着有儿子,经常在一些分配和选举上压我们一头。

我大哥性格老实,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常常吃亏。

尤其是在村里的一些纠纷上,王大强总是仗着人多势众,欺负我大哥。

可这种局面,在最近几年,悄悄发生了变化。

我大哥家两个女儿长大成人,都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而邻居王大强的两个儿子,虽然也早早成家,却没能像大哥的女儿那样为家庭减轻负担。

我大哥和大嫂,如今早已经过上了轻松的生活。

两个女儿都很孝顺,时常给他们寄钱,甚至彩礼都给了不少。

我记得清楚,大侄女出嫁时,彩礼给了12万,小侄女嫁得远,彩礼更多,直接给了20多万。

有了这些钱,大哥家不仅还清了早年的欠债,还在村里修了新房子。

日子是越过越好。

反观邻居王大强家,两个儿子成家后,反倒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结婚的彩礼和买房的首付几乎掏空了他们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债。

王大强夫妻不仅没有轻松下来,反而更拼命了。

这几年,我经常看到他们依旧在果园里辛苦劳作。

即使已经60多岁,王大强夫妻却不敢停下。

而我大哥家,早早就将地和果树租给了亲戚,自己闲了下来。

看到两家的生活,我不禁想起过去村里那些“儿子是福”的话。

到底是儿子好,还是女儿好?

这些年来,我开始有了不同的答案。

请指示继续生成下一部分。

拼命劳作的王大强和悠闲的刘平

大哥刘平和邻居王大强的命运开始发生变化,是从孩子们成家那一年开始的。

过去几十年里,王大强夫妇一直仗着有两个儿子,在村里风风光光。

他们家早在十多年前就发了一笔小财。

凭借村里的果树生意,王大强不仅盖了四层楼的房子,还给自己的父母修了豪华的墓地,做了一堆风水摆设。

那时村里人都认为,王大强家以后肯定是越过越好。

而刘平呢?他家虽然也有果树,但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家里两个女儿,村里人常常觉得刘平家“没希望”,指望不上。

我还记得那时候,王大强说起两个儿子总是一脸骄傲。

“大儿子快要成家了,过几年也要买车了。小儿子也马上要结婚,彩礼可不能少!”

每次在村里吃饭时,王大强都会向我们炫耀儿子们的“前途”。

相比之下,大哥刘平沉默得多。

他总是笑笑,不说话。

因为他知道,自己没儿子,在村里的地位自然就低一头。

可谁能想到,随着时间推移,两家的生活轨迹竟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当大哥家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她们并没有像村里人说的那样“飞走不管家”。

反而,她们每个月都会打钱回来,给父母孝顺。

大侄女早在11年前就开始工作,月月往家寄钱,帮父母还清了家里的债务。

小侄女工作没几年后也嫁了出去,远嫁上海,但依然每月固定打钱回来。

大哥和大嫂逐渐放下了繁重的农活。

起初他们还种着几亩地,管理几十棵果树。

但后来,他们发现每个月的退休金和女儿的孝敬,完全足够维持生活。

他们决定把果树和田地都租给了村里的亲戚。

从那之后,大哥和大嫂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他们不用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日子过得轻松了许多。

大嫂告诉我,她们有时候去大侄女家住几天,有时候跟着老年旅游团四处走走。

而另一边,邻居王大强家的情况却急转直下。

王大强的大儿子结婚时,王大强夫妇不仅给了9万多的彩礼,还付了21万的房子首付。

为了给儿子成家,王大强夫妇把多年积攒的存款几乎掏空。

“这都是为了儿子,不成家怎么行?”王大强当时跟我说。

两年后,小儿子也结婚了,彩礼更是高达18万,房子的首付涨到了25万。

王大强家为了这两桩婚事,欠下了十几万的外债。

起初,王大强夫妻还觉得,等儿子们成家立业,自己也能享点福了。

可现实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想象发展。

大儿子看到父母给小儿子花的钱更多,心里不平衡。

他跑回家要钱,要求父母也得给他补齐。

“我们不能厚此薄彼,大儿子心里不平衡,也要补一点。”王大强无奈地跟我说道。

为了让两个儿子“水端平”,王大强夫妇在还没还清外债的情况下,偷偷帮大儿子扛起了房贷。

本以为还清债务后,王大强夫妇能轻松一点,可他们的负担并没有减少。

两个儿子自从成家后,几乎从未往家里寄过钱。

反而是王大强夫妇,不仅要操心果树的生意,还要时不时给两个儿子贴补生活费。

每次过年过节,两个儿子也没给父母送什么礼物。

甚至有时候,儿子们还会要求父母给钱过年。

看到这样的局面,我心里不禁有些难过。

王大强一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风光,但背地里的日子却满是辛酸。

他们曾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人”,可如今,老两口60多岁了,还在果园里拼命干活。

而我大哥刘平呢?

日子轻松自在。

不仅不用再劳作,两个女儿还时常接他们进城去住。

我问过大哥,为什么不干脆把果园卖掉,彻底轻松养老?

大哥笑着说:“女儿们都说,爸妈你们别操心了,生活费我们都准备好了。”

相比之下,王大强家的果树园却成了他们不敢放下的重担。

即便果树这几年收成不好,王大强夫妻也不敢停下来。

他们知道,如果果树不管,生活就会更加困难。

我曾劝过王大强:“你们年纪也大了,不如把果树交给别人管理,早点退休享福。”

可王大强苦笑着说:“我们不敢停啊,儿子们都指望我们呢。”

听到这话,我不禁感到一阵心酸。

曾经那个仗着儿子多而得意的王大强,如今却被儿子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大哥家虽然没儿子,却过得轻松自在,完全没有了年轻时的压力。

村里那些曾经说“儿子才是福气”的人,现在也不再提了。

这几年,大哥和大嫂的生活让我重新思考:生儿子真的能养老吗?

两家截然不同的境遇摆在眼前,我开始觉得,也许女儿才是最好的。

谁才是真正的福气?

转眼间,王大强夫妻已经年过六十。

可无论是春夏秋冬,他们仍然早出晚归地忙碌在果园里。

大哥刘平家的果树早已租给了村里的亲戚,大哥和大嫂每天的生活轻松自在。

他们时不时去城里的女儿家住几天,或者跟着老年团出去旅游。

而王大强夫妻的日子却完全不同。

有一天,我回村里办事,顺道去买点果子。

走到王大强家的果园时,正巧看到他和老婆在树下忙着摘果子。

两人弯着腰,脸上挂满了汗水,双手满是泥土的痕迹。

我走上前,打了个招呼:“大强,怎么还自己摘果子?这么大年纪了,别太拼命。”

王大强抬头看到我,勉强笑了笑:“刘强啊,哪能不干呢?现在果树就是我们的命根子,不干没饭吃。”

他的话里透着一股无奈,我心里一沉,继续问道:“两个儿子也没寄钱回来?你们这岁数了,应该享享福才是。”

王大强的笑容僵住了,转过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老婆,叹了口气:“儿子们也不容易,钱不够用,哪里能指望他们呢。”

我心里明白,王大强这是在给儿子们找借口。

实际上,村里人都知道,王大强的两个儿子自打结婚后就很少回家,更别说给父母钱了。

我点点头,没有继续说什么。

看着他们夫妻俩依旧在果树下忙碌的背影,我的心里涌起一阵酸楚。

回到家里,我忍不住和大哥刘平聊起了这件事。

“大哥,你看隔壁王大强家,儿子这么多,怎么他们的日子反倒比你还累?”

大哥听我这么说,抬头笑了笑:“刘强啊,这就是命吧。谁能想到呢,生儿子没享福,倒是我们生女儿的,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我点了点头,心里百感交集。

这些年,村里的人都说,大哥是“命好”,两个女儿既孝顺,又有出息,生活过得比很多生儿子的还好。

而反观王大强家,两个儿子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反而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

邻居们私下议论时,甚至开始感叹:“原来生女儿才是福气,儿子反而是个负担。”

我想起了不久前村里的一次大集会,村长组织大家讨论村里养老问题。

王大强参加了会议,他主动发言,声音透着疲惫:“我看啊,还是别指望儿子了。我们这岁数了,只能靠自己。”

王大强的话引起了很多村民的共鸣。

大家都纷纷点头,有人甚至附和道:“没错啊,儿子成家后只顾自己,哪有心思管老爹老妈的!”

听到这些话,我不禁回想起大哥的日子。

大哥刘平和大嫂自从女儿们成家后,生活简直就像翻了个身。

大侄女嫁到了市里,婚礼办得风风光光,彩礼给了12万。

不久后,小侄女也嫁到了上海,虽然距离远,但女婿家条件不错,彩礼给得更是高达20多万。

大嫂跟我说起这些时,脸上满是笑容:“两个女儿都很懂事,每个月还给我们寄钱,哪怕嫁远了,小的也从没忘记过我们。”

这让我不禁感慨,过去村里人总觉得,生女儿是“赔钱货”,可现在看来,谁又能说得准呢?

反倒是生了儿子的王大强,过得越来越辛苦。

有一次,我忍不住再次劝王大强:“大强,你们都这把年纪了,何必这么拼命?早点放下果树,去儿子那儿享福不好吗?”

王大强无奈地摇摇头:“你不知道啊,两个儿子都不喜欢我们去城里住。每次过去,儿子儿媳都爱搭不理的,搞得我们也不自在。”

我听后心里一阵发凉。

曾经那个村里人人羡慕的“儿子多福气”的王大强,如今竟然连去儿子家都得看眼色。

他说得轻描淡写,可我知道,那种落寞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甚至有一次,王大强偷偷告诉我:“其实现在我们去城里,儿子连过年都不让我们去。怕给他们添麻烦,说什么大城市房子小,住不下。”

我听完后,心里更是堵得慌。

这是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两个儿子啊!

王大强夫妇为两个儿子的婚事掏空了积蓄,甚至欠下外债,换来的却是这样冷漠的回报。

而我的大哥刘平,两个女儿虽然嫁得远,却一直孝顺,连过年都一定会接父母去城里过。

有一年,大侄女带着孩子从城里回来,特意在村里为大哥大嫂办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那一晚,大嫂的脸上满是笑容,村里的人看了都纷纷夸奖:“还是女儿好啊,贴心又孝顺!”

反观王大强家,两个儿子虽然在村里有房子,却过年也不常回来。

村里人私下议论时,总是摇头叹气:“谁能想到,王大强家两个儿子,连年都不愿意回家过了。”

而王大强夫妻俩,已经60多岁了,还得天天忙着打理果园。

每次我路过他们家的果园,看到他们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曾经那个得意洋洋的王大强,如今却成了大家口中“累到老”的典型。

他曾经最引以为傲的两个儿子,反而成了他最大的负担。

而大哥刘平家的两个女儿,虽然不在身边,却用另一种方式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舒心自在。

这个世道,怎么就这么颠倒了呢?

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看着大哥刘平和邻居王大强两家的境遇,我不禁感慨万千。

过去那些说“养儿防老”的老话,似乎在现在的农村已经不那么适用了。

大哥家的两个女儿,不仅没有让父母操心,还时常孝顺打钱,甚至连养老都不必愁。

他们的生活,早早就进入了舒适的节奏。

反观王大强,曾经以为两个儿子是自己的依靠,没想到老了却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我记得村里人常说:“儿子是靠山,女儿是过客。”

可如今看起来,这句话却仿佛是个笑话。

大哥刘平和大嫂经常笑着说:“我们命好,女儿就是贴心,养老不用愁。”

他们每次去女儿家住几天,回来后都是满脸的笑意。

而王大强夫妻俩呢?

虽然有两个儿子,可是两个人过得比谁都累。

果园里的重活依然压在他们的肩上,债务也早已让他们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机会。

曾经那个耀武扬威的王大强,现在却不敢去儿子家长住。

“我们在城里不自在,住几天就回来。”每次王大强这样说,我都能听出他心里的无奈。

可谁又能帮他呢?

王大强曾经对儿子的满腔期望,如今成了让他无法放手的现实。

每次看到王大强夫妇拖着疲惫的身子劳作,我心里都充满了同情。

生活就是这样,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而大哥刘平家的日子却像是一片晴空。

他们没有儿子,却过得比有儿子的人更轻松、更幸福。

有时候,生活的轨迹就是这么出人意料。

两家人的命运彻底颠倒了。

曾经觉得生儿子才是福气的人,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生儿子好,还是生女儿好?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没有定论。

但从大哥和王大强两家的故事来看,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生活到底怎样,真的和儿女的性别无关。

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懂得感恩,是否愿意孝顺父母。

或许,在这个越来越现实的社会里,所谓“养儿防老”,真的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大哥和王大强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觉得呢?

这样的问题,我想已经不需要答案了。

因为生活,已经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源自网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此文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不存在低俗等不良导向。若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倘若存在对事件存疑的部分,一经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或进行更改!

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展开讨论

0 阅读:1

龙湖时代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