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贤还是立子?春秋时期宋宣公兄弟先后让贤,将国家拖入战争深渊

钱越说史 2024-10-15 13:53:07

宋国是商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当年,周武王特命奉商祀的商纣王儿子武庚参与三监之乱,被周公旦诛杀。武庚死了,可商朝的祭祀却不能灭,所以周公旦又把与商纣王关系最近的微子启封为宋君,以延续殷商的香火。宋国属于周王朝的“三恪二王后”之一,被封公爵,地位特殊,理论上是周王朝的客人,可以和周天子平起平坐。

宋国故都:商丘古城

郑国通过“桓公寄孥”,东迁中原后,凭借这自身的政治地位及连续两代国君的努力,将身边的一众小国兼并,短短数十年间壮大为北有黄河、济水做屏障,西靠东周王幾成周,东与中原传统强国宋国接壤,南和陈蔡两国为邻的强国。与宋、卫、鲁并为中原四强,堪与齐晋楚比肩甚至压对方一头,属于准一流强国。

宋国对身边突然插入一个扩张欲望强烈的邻国,自有种危机感,郑、宋两国之间的气氛相当不友好。而春秋初期宋国的君位传承又给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前729年,宋国第十三任君主宋宣公病重,宋宣公舍弃自己的儿子太子与夷,要让位给弟弟公子和,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天下的通义。所以我要将君位传给公子和。”公子和再三推让之后,才肯接受。同年,宋宣公去世,公子和继任君位,是为宋穆公。

单看宋宣公传位与宋穆公这一事件,第一反应就是宋宣公被宋穆公胁迫了,迫于无奈才传位给宋穆公。可结合宋国两次君位更迭可以看出,宋宣公的让位是出于他本心的。但宋宣公让位的理由站不住脚。两周君位传承的正当途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非主流状态,不属于天下通义。

回过来单说宋国,宋国的商代老祖在君位传承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并行,因两线操作,商朝中前期多有帝室内乱,因此商朝后期兄终弟及被废止,商代后四帝都是按照父死子继的方式即位的。转过来变为诸侯国宋国之后也一直以父死子继的方式传承君位,兄终弟及同样不是宋国的通义。

宋宣公让位

2700年前发生宋宣公、宋穆公之间以兄终弟及方式进行君位传承的这一幕,由于时间久远、史籍记载简单,具体原因已经无从考证。但透过《左传》的叙述可以大致推断出:宋宣公认为东周初期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自己的儿子不足以挑起使宋国健康有序发展的重担,因此让位于自己那个有才能、重感情的弟弟公子和。同样的由于公子和重感情,让位之情必会回报到自己的后裔身上,让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地位都有保障。

果然宋穆公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这一点宋宣公没看错,不过他报恩的方式显然违背了宋宣公的初衷。

前720年,宋穆公病入膏肓,召大司马孔父嘉进宫托孤,不过被托孤的对象不是儿子公子冯,而是侄子公子与夷。

他对孔父嘉说:“先君舍弃太子与夷而将君位传于寡人,对此寡人没齿难忘。托诸位大夫的福,使寡人得以善终。如今寡人将追随先君而去,若不立公子与夷为君,到了地下,先君要是问寡人他现在过的怎样,让寡人怎么答复?所以请您辅佐他成为宋国之君吧,这样寡人也就死而无憾了。”

司马孔父嘉谏阻道:“群臣愿奉冯也。”

宋穆公不听,强迫孔父嘉应下这一诏令,为保证公子与夷能顺利即位,事先将得群臣拥护的公子冯流放。

前720年八月十五日,宋穆公病逝,公子与夷继位为君,是为宋殇公。

而公子冯的流亡目的地为宋国的老对头郑国,显然有借助外国反动势力颠覆宋国现政权的想法。这让宋殇公如鲠在喉,对公子冯欲除之而后快。

恰在此时,卫国发生了弑君事件,卫州吁弑杀兄长卫桓公自立。这是春秋弑君第一案,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为转移国内舆论,他决定拿两年前因“郑伯克段于鄢”事件而撕破脸的郑国开刀。然而单凭卫国的实力恐力有不逮,在狐朋狗友石厚的建议下,决定联络宋陈蔡诸国一道攻郑。

归德府文庙

卫国使者在宋殇公面前一通:“如果您想进攻郑国除去心头之患的话,我们卫国可以出钱出人与蔡国、陈国一道追随您的左右!”下来,立马将宋殇公哄的心花怒放,联络与宋国有盟约在身的陈、蔡两国协商四国出兵伐郑事宜。

前719年夏,宋、卫、陈、蔡四国合兵伐郑。郑国猝不及防之下被四国联军杀到新郑城下,将新郑东门团团围住,耀武扬威了五天之后心满意足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此战之前,卫君州吁的卫君之位获得宋、陈、蔡三国承认,国际形势一片大好。想要再接再厉安定国内民心,再次找到宋殇公协商出兵伐郑。

宋殇公对卫君州吁想法非常赞同,认为应当将郑国打的生活不能自理,乖乖的低头服罪自动献出公子冯才解气。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再拉人入伙,将声势搞得更加响亮点。目标是现成的,宋国身边的好基友鲁国就不错。鲁国摄政鲁隐公当公子时于战场上被郑国俘获过,靠贿赂守卫才得以逃脱,应当对组队一起去海扁郑国很有兴趣,却被重臣众仲一句“玩火自焚”说劝阻。

然而鲁国终究没能完全脱离漩涡。鲁隐公毕竟是摄政不是真正的国君,有点名不正言不顺。这不前面的公子豫擅自出兵助郑这是还没解决呢。这回公子翚这嚣张跋扈的家伙,竟然在请求领兵出征未得批准的情况下绕过鲁隐公,自行率兵出征,与卫、宋、陈、蔡四国合兵攻郑。

警讯传至新郑,郑国君臣难免都有些紧张,上次四国联军直接打到了新郑城下,这次五国来攻又会是怎样一种势态?一番君臣商议之后敏锐地发现了五国联军背后的弱点,五国各有述求,无法形成一股合力与郑国死磕。

于是乎郑国示之以弱,派作为辅兵的步兵与联军交锋,在损失部分兵力后,果断地撤出战场,龟缩进城池拒不出战。一年之中接连两次击败小霸王郑庄公,联军中宋、卫两方基本都比较满意,决定班师。不过为了进一步制造轰动效应,临走前仿郑庄公割取周王室稻麦的故事,就地割取郑国恰值成熟的小米而去。

商丘南湖

被从长久以来的自傲状态中敲醒的郑国高层,意识到之前郑国之所以能够无所顾忌的扩张,仰仗的是来自周王室的支持,一但王室收回这种支持,郑国会因为自己之前的行为而陷入周边诸国的群狼环伺之中。郑国要生存下去必须对自己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第一,修复与王室的关系;第二,结合前几年的情况分析,王室对郑国已经展现出诸多不满,不会永远让郑国借势,因此郑国需要盟友,盟友怎么来,最好方法的是分清主次,化敌为友,两次伐郑都是卫、宋挑的头,需要动用武力将这两货打趴下,以震慑其余国家,而鲁、陈、蔡等国属于可以争取为盟友的对象。

卫州吁得胜而归,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唾弃,最终被重臣石碏设计除去,更立其兄弟公子晋为君,是为卫宣公。

卫国在短短数月之内,接连两个国君死于非命,必然导致着高层的人事变动和政策调整,对外呈现收缩态势,暂时无力组织诸侯联军发动对郑战争,为郑国的战略调整提供了最佳的时间差。

郑国先是通过介入晋国内乱修复与王室的关系,又通过两次攻卫,震慑住卫国,令其不敢轻举妄动,得以腾出手来处理其他国家。

前718年九月,宋国进攻并占领了邾国的部分领土,邾国不甘受辱,请求郑国念及当年为郑国伐卫情份上出面干预,好好的将宋国按在地上暴揍一顿,邾国可以为王前驱,担当向导。

对此郑庄公颇有种“瞌睡了有人递枕头”的感觉,不过没急着出兵,毕竟宋国的地位和实力摆在那,一个不小心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他决定抓住这个事件,好好运作一番,将整个事办的漂漂亮亮的让人无话可说。

商丘古城南城门

各诸侯国均由周王室分封建立。封建简单言之是指周天子以爵位、土地分封诸侯,使诸侯建国于划定的疆界内。其辖境经由周王室册封后,受到王朝的法律保护,诸夏之间不得相互侵占他国领土。一国想要新土可以,拿起刀枪与外族真刀真枪的去干去抢。所以宋国掠取同属诸夏的邾国领土,看似是宋国和邾国的纠纷,但如果上纲上线的话,也可以理解为宋国对周王室权威的挑战,在西周时期必定会受到王师大兵的洗礼。

什么,你说郑国自己的屁股也不干净?我们郑国是正义之师,怎么会干这么没品的事。当年郑国是奉王令讨伐不敬王室的逆贼,将他们的国土置于郑国的统治之下是为了更好的教化万民。

以此为切入点,郑庄公就有了发挥的空间。而年头时郑国主动和解的态度,让郑庄公得以能够再次利用自己在王庭的影响力,以宋国不敬王室的名义调集王师一道伐宋。

集合王师、郑军、邾军三方势力的联军攻势十分凶猛,宋都商丘的外城很快沦陷。

遭受打击的宋国也不可能坐以待毙,立刻向盟国鲁国紧急求援。

谁知派往鲁国的使节出了点小状况。宋使抵达前鲁隐公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商丘外城沦陷,联军正在攻打内城。而宋国前往告急的使者估计怕鲁国知道宋国危在旦夕而不肯出兵,在向鲁隐公汇报军情时刻意掩饰了宋国危急的状况。

为此鲁隐公大怒,直接让使者回复宋殇公:“您派使者来让寡人与您同赴社稷之难,寡人荣幸之至。然询问贵使贵国如今状况何如时,贵使回答‘敌军尚未抵达商丘外围’。贵国如此神勇,那就不需要寡人插手了。”

鲁国不仅就此打消了本已准备展开的求援行动,还为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宋国境内沃野千里,一马平川,没有能假以凭借的有利防守地形,更兼身为前朝后裔,对周王室有种淡淡的不信任感,故对自家国都的城防极为重视。在宋人的玩命建设下商丘成为当时有数的雄城。

郑庄公拿商丘内城没辙,且仗打到这个地步对宋国的惩罚已经足够,耀武扬威一番后自行撤兵。

十二月,缓过神来的宋国反击郑国,兵围长葛。长葛离新郑不远,属于新郑东南门户,郑军防守严密,宋军没有得手,遂解围而去。

鲁国都城:曲阜

前717年春,发现宋、鲁之间因上年商丘之役而产生分歧的郑庄公,果断地派使者前往鲁国“更成”,即与鲁国抛却旧怨,缔结友好关系。

郑鲁两国中间隔着宋国,双方并没有什么解不开的恩怨,属于极佳的可以争取对象。

作为两国的首次接触。郑鲁两国相关人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充分交换了意见,增进了双方的了解。最终没有签署任何官方文件,但关系有所解冻。

这年的五月十二日,齐鲁两国在位于两国边境的艾地会盟。两个同处济水以南,分列泰沂山脉两侧的大国抛弃多年旧怨,首次罢手言和。

这对想要和鲁国言和的郑国来说是一个意外之喜。

齐郑两国一个处于东海之滨,一个居于中原大地,两国间隔着宋鲁两国,彼此毫无利益冲突,又分别与处于两国之间的鲁、宋两国关系不佳,因此是传统盟友。三年前郑庄公与齐僖公就在齐国的石门有过会盟。

虽然郑齐同盟加齐鲁同盟不能等同于郑齐鲁三国同盟,但齐鲁的言和毕竟让郑国多了一条通过齐国对鲁国施加影响的途径。

当年秋末冬初,宋殇公再一次兴兵伐郑,这一次长葛在无备之下被宋国攻破。

前716年整个上半年,郑宋两国出乎意料地没有相互征伐,中原呈现出一片久违的宁静。但刚入下半年,一个劲爆的消息引爆了整个中原大地——过去三年内你来我往互殴了五次的郑宋和谈了。两国与七月十七日于宿地歃血为盟,放弃争端握手言和。这让吃瓜群众颇有种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太快的感慨。

不过仔细想想也能理解。三年之内仅郑宋两国间已经进行了五次交战,除此之外郑卫、宋邾之间各有交战。古往今来,战争都是最耗费心力人力财力的事情,频繁的战争会将一个国家拖入破产的境地。郑宋两国旗鼓相当,短期内谁也掐不死谁,再战除了让两国徒耗国力外,得不到任何好处,既然如此那就都消停消停,歇口气再说。

“战与和,两用则成,偏用则败。”(王夫之《读通鉴论》)此次郑宋两国的媾和属于中场休息性质,双方藉由媾和,一者可以巩固在前阶段斗争中各自获取的既得利益,二者为解决各自身上的问题留出时间,争取巩固自身之后轻装上阵在下半场将对方一击毙命。

商丘商都公园

宋殇公属于叔死侄继,国内一直存在一个拥护前国君之子公子冯的拥冯政治团体。过度征战消耗国力,致使民心动摇,会让对手抓住机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急需安抚民心,打压敌对势力,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郑国内部和谐,但外部形势恶劣,王室方面周桓王不愿放弃旧怨和解,策反反郑诸侯联盟内部成员没有进展,活生生的被周边势力孤立。改善自身生存环境成为郑庄公的第一要务,在瓦解反郑诸侯联盟之前,他不愿再和宋国开战。

郑宋之间何时再战,就看两国之中哪一国率先完成自身资源的整合。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