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秋,日军调集1万多兵力,对濮(县)范(县)观(城)中心区进行大规模"铁壁合围"式的"扫荡"。
又连续"扫荡""蚕食"昆(山)张(秋)、泰西、运东、沙区、湖西根据地。
有一次,我(冀鲁豫边区行署教育处科长)和李侠,被包进敌人的合围圈中。
李侠由于怀孕,当时散住在老百姓家中。
日军进行"拉网式扫荡",把老百姓从地里往村子里赶。
那时根据地挖有交通沟,为的是阻碍敌人的汽车和坦克。
我迎面撞上了骑马的日本鬼子,他叫我在他的马前走。
这时,又碰到一个老百姓,鬼子哇哇地喊叫,这个老百姓以为是叫他牵马,就上前去拉马缰绳,鬼子不愿意,这时我趁机跳进交通沟跑了。
我跑到豆稞地里,创个坑,把自己埋进土里,隐蔽起来。
一直等到天黑,我才从地里爬出来,这时我已一天没吃没喝了,我在花生地里刨了些生花生吃。
在茫茫夜色的掩护下,我跑到敌占区,对村长说,我是八路军,要他掩护我。
他把我藏到高粱棵里,给我送来吃的喝的。
在鬼子进村时,我随老百姓跑到地里。
这时一个卖纸的商人认出了我,叫我"林科长"。后来我就住在他的家里,他杀鸡宰鸭地招待我,为了以后便于做生意。
1937.7,站立者左三为林茵如
在这里遇到了一个熟人,我让他找来一辆小拱车,我俩趁着夜色,潜回了根据地。
找到李侠,将李侠安置在车上,我在前边拉,他在后面推,从敌人的包围圈中拉出了李侠。
战争年代的共患难,使我和李侠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待续…
文章节选于《在冀鲁豫根据地粉碎日军"铁壁合围"》作者林茵如
注解
林茵如,男,汉族,1910年3月生,山东东平县城关(今州城)镇人。1937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童年时代就读私塾。1927年考入曲阜省立第二师范。1930年春主编墙报《狂言周刊》被当局查封,导致学潮,遭到反动当局的追捕离校。1930年秋易名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1年参加赴南京向国民政府示威、请愿,加入共产党外围组织“摩托社”。1933年毕业后在东平、诸城等县从事小学教育。1937年9月赴鲁西北战场,任山东寿张县政训处驻县干事,山东寿张政训处政训员、聊城政干校训育员。1937年冬八路军山东纵队泰西六支队三团政治处民运股长。1939年夏东平九区动委会副主任、东平抗日县政府三科科长,东平湖西办事处秘书、梁山抗日县政府秘书。1940年冀鲁豫行署文教处科长,曹县抗日县政府秘书。1943年初曹县代县长,南华县县长,中共南华县委书记,南华、东明工委书记。1947年底整党后任山商县县长、陕南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汉中专员公署副专员。建国后,历任汉中行署专员,陕西省人民委员会财粮贸办公室副主任、省供销社主任、省委财贸部副部长、部长,中共汉中地委书记。1964年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兼秘书长,后兼中共延安地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1973年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高教局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局长。1979年12月当选为陕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任省顾委常委。1985年离休。于2002年12月16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