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完成全省首个50户以上的工业园区“转改直”改造工作;
——两项工作经验入选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案例;
——推出了“插电式”服务,小区充电桩报装“白名单”和居民用电业务“异地受理”机制;
……
围绕改革、服务民生、聚焦发展,南方电网广东惠州惠城供电局,为惠城区建设现代化一流中心区、打造“四个惠城”注入强劲电能,交出了一份电力十足的“成绩单”。 2024年,惠城区电力供应能力和供电量不断攀升,突破历史最高负荷,达194.669万千瓦。截至11月,惠城区全社会用电量达76.46亿千瓦时,同比去年增长8.21%,累计完成固定投资累计完成81424万元,重复停电用户比例同比下降29%,中心城区停电时间平均不超过12分钟,供电可靠性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功打造“快、省、清、稳”获得电力示范区。
“插电式”电力服务
助推重点项目加速落地,二产用电量比增6.62%
“获得电力”是评估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第一时间帮助企业用上电、用好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服务。
惠城高新区核心园的东江湾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沃尔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轰鸣,一套又一套通信电气装备随生产线流出,从这里送往泰科、安费诺、华为、戴森、广数等国内知名外企业。为进一步加快企业办电速度,早在产业园招商引资阶段,东江湾产业园管委会向南方电网广东惠州供电局发函,商请协助为落户园区的企业解决项目投产用电需求。
“不仅要让企业‘用上电’,还要‘用好电’。在接到东江湾产业园12宗项目用电需求后,惠城供电局马上开展了为企业量身定制‘插电式’用电方案。”南方电网广东惠州惠城供电局副总经理郑扶民说,以往是提供供电方案,现在惠城供电局会进一步了解企业生产运作中实际用电情况,为企业提供更综合的、个性化的供电服务。
通过电力数据运行分析和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数据的信息共享,惠城供电局在综合考虑电网管廊建设、网架完善、线路迁改、开关房(站)布点、临电及永电接入点等多重因素的基础上,整合12宗项目用电路径,建设公用通道管廊,同时通过在12个项目用电路径上选取合适的位置,由园区投资建设开闭所,提前预留用电“插口”,将配套供电线路延伸到了各家企业的“家门”。
通过这种方式提前规划,企业在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后,便可从周边电源点就近接入使用,真正实现了“即插即用”,既加快了企业办电、用电效率,又节省了企业投资成本。 “供电企业派专员收集我们几家企业的生产用电诉求,为我们量身定做用电方案,在实现项目建成就可‘插电即用’的同时,也给出了优化电缆走向、建设公用综合地下管廊、预留增容空间等方面的专业建议,不仅加快了项目建设的速度,还为我们节省投资近200万元。”宁泰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便捷、充足的电力,他们在东江湾产业投资的新型复合型材生产线、等离子气化熔融处置装配中心等项目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最终实现提前2个月建成投产。
通过综合性、定制化的一站式电力服务,助力企业铆足干劲、加快生产。截止11月,惠城区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62%,其中工业用电占了四成;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07%。
“惠城区范围内,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30%的企业,共有476家,折射出惠城区经济运行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活力。”惠城局也将持续关注企业用电诉求,主动靠前服务,以强劲的电能助力企业发展。
工业园区“抄表到户”
全省首个完成大型园区“转改直”,企业获得用电更优惠更智能
近年来,惠城中心区区位优势凸显下,平台型产业园区发展迅猛。但园区内几乎是“转供电”(“转供电”具体到工业园区,是指供电企业向工业园区供电,再由工业园区向终端企业进行转供),通常会出现第三方转供电加价和管理方收费不规范问题,增加了不少园区和企业的用电负担。
“在‘转供电’模式下,我们园区需要负责电力设备的运维和电费的核算收缴。随着电力服务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终端企业用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运维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落户惠城的重点平台型园区——惠州天安数码城相关负责人韩磊说。
为切实解决工业园区“转供电”问题,惠城供电局在惠州天安数码城启动我市首例“抄表到户”改造。2024年5月,惠城供电局成立专项工作组进驻园区,为惠州天安数码城“量身定制”改造方案,从有意向到明确方案再到改造成功,仅用时两周。
5月25日,惠城供电局率先完成全省首个50户以上的工业园区“转改直”改造工作,实现园区内58家企业“抄表到户”,有效减少园区供电中间环节,推动电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同样受益的还有恒智科技产业园。据了解,恒智科技产业园内有27家企业入驻,每月用电约20万度。“自产业园2024年11月完成‘转改直’后,电费从每度0.9元降至0.7元,每个月基础电费与电耗成本均有所下降。”惠州市恒智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申宇冬介绍,园区企业获得了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的电力服务。
电管家“为爱发电”
投入资金超过10.9亿元,接管182个老旧小区电力设备
目前,惠城区共有老旧小区200多个,主要集中在惠城桥西、江南街道、水口街道等地区。这类居民小区电力供应设备至今运行平均超过20年,不仅电力设备容量小,且都不具备自动化功能,无法实现电力故障自动隔离,难以满足该区未来用电需要。
关爱民生,电力先行。如何提高老旧小区电力供应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是惠城供电助建幸福惠城、回应民生需求的“必考题”。
郑扶民介绍说,近年来,惠城供电局落实为民办实事要求,加速推动惠州中心城区老旧小区配电设备接管和改造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
以水口街道海伦堡湖溪花园为例,小区配电房最早于2014年由开发商投资建设,自2017年小区配电房转由物业负责运行维护。尽管小区物业已经在配电房的运行维护上投入大量资金,但随着小区电力供应需求和稳定性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电力问题的投诉时有发生。2020年,小区就因配电房开关柜故障,导致小区30栋100多个住户户内停电9个小时,严重影响住户的生活。
在了解到海伦堡湖溪花园的用电情况后,惠城供电局主动联系小区物业,商讨小区供电设备的接管工作。在小区物业的配合下,该小区完成移交协议签订,小区公用供配电设施正式移交至惠城供电局运维管理。
接管后,惠城供电局将小区电力设备运行维护和改造工作以纳入公共电网的改造计划中,如今海伦堡湖溪花园已经形成了三条线路供电和一条备用线路供电的“三供一备”模式,一旦小区供电线路出现故障,就可以立即切换备用线路进行供电。
同时,惠城供电局还通过自动化改造,为每一栋居民楼用户建立一个自动化分段。这样一来当小区其中一栋楼发生电力故障时,就可以把故障隔离起来,避免整个小区受到影响,既缩小了故障影响范围,又提高了故障排查和抢修的效率。
截止目前,惠城局累计完成182个老旧小区电力设备接管工作,投入资金超过10.9亿元,进一步改善了老旧小区配电网架结构,大大提高了老旧小区电力供应可靠性。
2024惠城供电暖心服务
1.实现业务异地受理,跨区办电不再“来回跑”
为进一步提升用户办电体验,2024年6月,南方电网广东惠州惠城供电局、惠州仲恺供电局联合推出“用电业务跨区办”服务机制,实现电力业务异地受理,实现电力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增强企业、市民电力“获得感”。
2.建立“白名单机制” 实现充电桩“未诉先办”
2024年,惠城供电局落实“未诉先办”工作要求,对各细分业务领域工作机制进行优化,实现诉求的“前置服务”。
在充电桩业务领域,惠城供电局通过和惠城区科工信局、汽车流通协会开通了业务预约渠道,首创了充电桩报装“白名单”机制。如今,车企和4S店在车主订车时便会向车主推送业务预约渠道,收集车主的报装诉求,惠城供电局也可以依据诉求提前开展现场勘查和布线工作,大大提高充电桩报装的业务办理速度。
3.推动城乡低压配网“透明化”,赋能“百千万工程”
为全面落实省政府“百千万工程”关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部署,快速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用电问题,惠城供电局在惠州率先开展城乡低压供电线路“透明化”建设工作。
据统计,2024年惠城供电局共计完成了1394个低压用电台区,14万电力用户电力供应线路精细绘制工作,数量位居全市第一,高质量完成了“透明化”建设工作。
经过“透明化”建设后,惠城供电局将乡村用电变压器和居民电表位置、低压线走向及相关用电信息,编制成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浏览和导航的“电子地图”,为后期电力运维和城市规划布局调整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实现了快速定位群众用电问题,打造了惠州首批用电“透明化”示范村。
在“透明化”建设的辅助下,惠城区城中村故障抢修同比减少20.1%,152个乡村台区“低电压”问题得到改善,群众不再担心无法启动空调和使用大功率电器,有效提升乡村供电质量和村民用电体验,加速推进乡村“电气化”。
4. 打响“三线”整治攻坚战,推动镇容村貌美丽升级
为彻底解决电力线、电视线、通信线等“三线”乱拉乱接、违规交越、无序搭挂等隐患问题,惠城供电局紧跟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工作部署,以典型镇为主体,以典型村为基础单元,大力推进落实“一线三排”工作,压实隐患治理主体责任。
2024年,全面摸排并销号式立项管控三跨两临近、电气火灾、“三线”搭接等涉电公共隐患1815项,“三线”整治线路长度达45千米,助力惠城区“六乱”整治工作有效落地,推动镇容村貌提质升级。
同时,惠城供电局以乡村振兴为主线,持续强化乡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新建典型镇村电气化示范村项目16项,预计新增供电力能力10470kW,精准解决乡村生活用电问题。
来源:惠州头条APP(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陈凌 黎凯燕 吴凌飞),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