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华佗”李伯藩:坚持免费出诊18年,仅凭8味药便能治愈数人

史在没有弦 2024-11-14 07:16:4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在云南大理宾川县,有一位被誉为“在世华佗”的老中医李伯藩,84岁高龄仍坚持免费出诊,已无数年如一日。即使年事已高,身体不适,他依然坚持为病人看病,只开方子不卖药,甚至有时偷偷资助贫困患者。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位“华佗”。

1940年,李伯藩出生在云南大理宾川县的一个中医世家。李家世代行医,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颇有声誉的中医,诊所里摆满了从古至今的中医经典和琳琅满目的药材。每当走进李家的诊所,便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一股清新的药香。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李伯藩从小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的李伯藩,经常趴在诊所的柜台上,静静地看着父亲和祖父忙碌地为前来看病的村民诊脉、抓药。那时的诊所总是人来人往,特别是在节假日或者特殊的日子里,诊所更是显得热闹非凡。

李家每逢年节,所有前来求医的患者都能享受免费的诊治,无论贫富。这份仁爱精神深深感染了年轻的李伯藩,使他从小就对“医者仁心”有着直观的理解。随着年岁的增长,李伯藩逐渐意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8岁那年他决定正式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并投入到这条充满挑战与责任的道路上。起初他虽然已经在家族的熏陶下积累了对中医的基本了解,但真正的学习过程远比他想象的艰辛。中医的医理博大精深,许多经典医籍的内容晦涩难懂,想要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李伯藩常常通宵达旦,捧着厚重的《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记下每一个重要的理论,揣摩其中的奥秘。

23岁那年,李伯藩的人生迎来了一次关键的转折。他被当地卫生局派往宾川县最贫困、最偏远的拉乌彝族乡担任乡村医生。这是一个偏远山区,交通极为不便,村民们大多过着贫困的生活,医疗条件更是几乎为零。许多人由于看不起病,常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李伯藩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开始了自己的行医之路。

初到拉乌乡时,李伯藩被眼前的困境震惊了。这里不仅没有医疗设施,甚至连常见的药物也无法及时供应。许多村民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医学教育,大多数人习惯性地用土方或传统偏方治疗病痛。

面对这种情况,李伯藩没有灰心,而是决定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他开始走遍整个村庄,深入每个角落,为病人诊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缓解村民的痛苦。除了看病,李伯藩还在思考如何改变这里的医疗现状。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在拉乌乡建立一个正式的医疗站,这样村民们就不用再忍受长途跋涉去县城求医的痛苦。

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建起一个医疗站,谈何容易。当地既没有资金,也缺少基本的医疗设备。面对这一难题,李伯藩并没有放弃。他开始东奔西走,向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募资、争取支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在第二年,拉乌乡建起了第一座简陋的卫生所,李伯藩也成为了这里的第一任医生。

虽然医疗站设施简陋,条件艰苦,但它却为拉乌乡的百姓带来了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开始信任李伯藩,并渐渐依赖他的医术。越来越多的病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李伯藩的名气也渐渐在周围地区传开。

李伯藩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中医治疗理论,并开创了自己的治疗方法。他始终坚信中医的精髓不在于药物的多样性,而在于精准有效的治疗。他总结出了一种简约高效的八味药方,成功地治愈了许多当时无法用现代医学治疗的疑难杂症,特别是在癌症、肾病等严重疾病的治疗上,这套药方展现出了惊人的效果。

1982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宾川县笼罩在了一片恐慌之中。就在县城外30多公里的半山区,一种不明的恶性传染病迅速蔓延,病情极为凶猛。短短一天时间,就有20人被传染,其中4人不幸去世。

剩下的16名病患,被紧急送往宾川县人民医院时,已经是气息微弱,情况危急。面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县里的医生们纷纷紧急会诊,而时任副院长的李伯藩,毫不犹豫地冲上了最前线,立即开始着手研究最佳的治疗方案。

患者的症状恶化得极快,发高烧、深度昏迷,生命垂危,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手段。面对这种情况,州医院的上级指示要求将病人尽快转院,争取更多的救治机会。然而由于病人情况危急且路途遥远,家属们异常担忧他们无法坚持到医院,最终一个个跪求李伯藩:“求求你,救救我们的家人吧!”

此时李伯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考虑到转院的风险,他决定冒险尝试一条不同寻常的治疗路径——用中药来救治这些患者。凭借着自己多年的中医经验和深厚的医术积累,他迅速分析病情,开出了几副中药方剂。药方一经施用,奇迹般地出现了效果。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的情况逐渐好转,李伯藩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几天后16位患者的病情显著改善,最终成功康复出院,重返了正常的生活。

正是这次亲身经历,让李伯藩深刻认识到中医的力量与使命感,他从此萌生了一个构想——在宾川县创办一所中医医院,专门为当地的百姓提供更加系统、专业的医疗服务。

梦想的实现并非易事。由于资金有限,李伯藩面临着诸多困难。1982年11月24日,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宾川县中医医院终于在一片简陋的瓦房中揭开了帷幕。

最初医院只有十多间破旧的平房,医务人员也极为匮乏,但李伯藩却满怀激情与希望,带领着团队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医院虽小,却如同一盏温暖的灯塔,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病人纷至沓来。

每天李伯藩都是最早到医院的那一个,忙碌一天直到深夜才离开。他身心力行,以身作则,带动着全院的每一位医务人员共同前行。尽管条件艰苦,设备简陋,但李伯藩始终坚持“病人至上”的原则,努力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服务。

在1992年的春末,一对夫妇携着最后一线希望敲开了李伯藩的诊所门。这位妻子,名叫杨建美,正饱受肾功能衰竭的折磨。长时间的透析治疗不仅耗尽了她的体力,也逐渐消磨掉了这个家庭的经济储备。

在医疗费用成为沉重负担时,杨建美不得不从医院返回家中,面对着看似无望的未来。正当他们几乎绝望时,从邻里间传来了李伯藩的传奇故事,听说这位医者仁心的老中医曾治愈过无数被视为无药可救的病人,夫妻俩决定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他。

到达诊所时,他们的心情既紧张又期待。李伯藩细心询问了杨建美的病史和之前的治疗经过,然后沉思片刻。他没有像其他医生那样建议继续昂贵的治疗,而是从自己的药柜中取出了8种药材,配成了一副简单的药方。面对这意外的治疗方法,夫妇俩半信半疑,但仍决定尝试。

令他们惊讶的是,这副由李伯藩亲手调配的药方竟然迅速显效,杨建美的病情开始明显好转。几周之后,她的身体恢复到了足以下地劳作的程度,几个月后,她几乎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杨建美和她的丈夫对李伯藩感激涕零,认为他就是他们的救星,他们的再生父母。每当提起李伯藩,杨建美总是感慨万分,称赞李伯藩为她带来了第二次生命。

尽管他从未索取过任何诊疗费用,但许多康复后的患者出于感激,常常带着厚礼前来致谢。面对这种情况,李伯藩总是温和地拒绝,他常说:“这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到你们恢复健康,我的心愿就已足够。健康和快乐的你们,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时光荏苒李伯潘逐渐步入了老年。按理说,经历了几十年的辛勤奉献后,他完全可以选择享受属于自己的晚年时光,安享天伦之乐。但李伯潘并没有这样做。尽管他已经年过六旬,身体也开始不如从前,他依然选择了继续为百姓看病。他常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腿脚还能走,手能拿得起药方,我就会一直为百姓治病。”这种坚守,源于他对医生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患者的无私关爱。

2000年,当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许多医院纷纷向他抛出了高薪的橄榄枝,但李伯藩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坚信,医生的责任远超个人的得失,于是他选择延迟退休,继续坚守在医疗一线,继续为患者守护健康。2006年正式退休后,他毅然决定放弃舒适的生活,开始了新一轮的无偿义诊生涯。他深知:“做一件好事不难,但一辈子坚持做好事,才是真正的挑战。”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

岁月如梭,时光流转。李伯藩这位年逾八十的老中医,用一生的坚守和责任践行着医者的使命。他将“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医德传承至今,毫不动摇。他常说,家族传下的医德和责任,就是他不懈奋斗的动力。“生命至上,关注健康,关爱生命”是他一生的坚持。

2023年7月,宾川县中医院专门设立了“李伯藩先进事迹现场教学点”,通过图文、实物展示以及音视频资料,生动展现了李伯藩的事迹与精神。大理州卫生健康党工委将其命名为“大理州卫生健康系统‘医者仁心’现场教学点”,并作为党性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的新阵地,广泛推广李伯藩的先进事迹,鼓励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向他学习,秉持医德,传承“医者仁心”的精神。

有人曾为李伯藩做过一笔账,假设他每位患者收取8块钱的挂号费,经过多年的义诊,李伯藩的收入可能轻松突破二三百万。但事实上,对于李伯藩来说,这笔钱远不及看到病人痊愈、恢复健康来的让他感到满足和欣慰。对他而言,治愈患者才是他最珍贵的回报。

即使曾多次有患者主动要送他金钱,他都会委婉拒绝。甚至当国家授予他“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荣誉时,他也毫不犹豫地将其拒绝了。李伯藩的解释总是那么简洁而直接:“我的退休金已经足够维持我的生活,其他的我不需要。”对于这位老医生来说,金钱的诱惑远不如看到患者健康的笑脸来得重要。

李伯藩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内涵。尽管他在全国甚至国际间声名远播,但他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他的衣着非常简朴,常年穿着一件磨损的毛领皮夹克和一件因多次清洗而起毛的格子衬衫。即便是日复一日的忙碌,李伯藩也从未向物质的欲望妥协。他的精神世界远比任何外在的财富更加富足。

他的白天总是被义诊填满,忙碌的诊所里经常充满了前来求医的患者。而晚上,李伯藩则在家里处理日常事务,查看邮件、回复患者的咨询,甚至通过视频为无法亲自到诊所的病人进行远程诊疗。对于李伯藩来说,行医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它已经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他生活的意义所在。

有时诊所会突然有急诊病人前来,哪怕李伯藩正在吃饭,依然毫不犹豫地放下餐具,飞奔到诊所去接诊。在许多人看来,这种超乎常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十分难得。而李伯藩的回答却总是简单又朴素:“这是家规。”他常常引用古人名言来表达自己的行医理念:“良医处世,不矜名利,此其立德也。”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服务病患,帮助他们恢复健康,而非追逐个人的名利和财富。

如今,李伯藩已经步入晚年,他依然坚持每天为前来的患者诊治,依然从未收取一分报酬。他的行医生涯,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空洞的豪言壮语,只有长年累月的默默奉献。他的医术与医德,早已超越了许多人对医生职业的传统认知,成为了无数人心中“医者仁心”的典范。

信息来源:新华网——2024年“最美医生”李伯藩:赤诚之心践医道 杏林春暖拂人心,2024年8月30日

云南日报——云新闻策划·中国医师节|只开药方不卖药,这位云南老中医获“最美医生”称号,2024年8月19日

人民网——李伯藩:悬壶济世,苍生大医,2022年5月11日

云南网2022-8-21《全国“最美医生”李伯藩:坚持十八载,百万次义诊彰显医者大爱》

山西晚报2022-08-13《81岁老中医义诊16年不收分文!只开方不卖药......》

光明网2022-8-10《义诊16年不收分文!云南81岁老中医冲上热搜》

9 阅读:571
评论列表
  • 2024-11-28 15:52

    是用:人参、附子、黄芪、桃仁,水蛭、虻虫、大黄、九香虫?[呲牙笑]肾衰。

  • 2024-12-18 09:53

    送这老头一个很灵的偏方:人血馒头治肺结核病。[笑着哭]

    梦幻 回复:
    你吃过了?
    近道 回复: 梦幻
    信就灵,不信拉倒。[笑着哭]
  • 2024-12-12 16:21

    药王谷的事还没结束,又出来一个神医[点赞]

  • 2024-12-13 07:21

    为什么𣎴药方用量病状公开

    梦幻 回复: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如果都公开了,有些人还没弄明白,就照单开药服用,出了问题谁负责?
  • 2024-11-14 12:32

    [爱心][爱心][爱心]世上好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