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霸”到“保姆”:大学生如何看待家政行业的诱惑

木可说 2024-11-28 17:18:31

如何看待多部门联合发声,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家政行业?

最近,国家多个部门联合发声,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家政行业,称家政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呼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其中。这个消息一出来,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怎么回事?我学了四年书,是为了去做家政吗?我学的可是社会学、哲学、历史,怎么突然就要去洗碗、擦地了?

话说回来,大学生们到底该怎么看待这个“家政行业”呢?我们就从这些鼓励的声音聊起,看看能不能真正打动人心。

一问:我为什么要去做保姆?

先说说很多大学生的心声。大家其实挺委屈的——从高中到大学,四五年里,我们不断地学习各种学科,搞科研,写论文,背英语,考四六级,参加各种实习,最后终于熬到毕业。可是这些年的辛苦,不是为了去做保姆,或者说是做“家庭服务员”啊!这些年,爸妈给我们做的所有投资,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端盘子、收拾床铺、或者带孩子吗?这感觉不太对。

更有不少大学生感慨,家政行业的确可能挣钱,但问题是,我们所受的教育,是让我们充实自我、拓宽视野的,而不是让我们去做这些“社会底层”的工作。洗衣做饭、照顾老人,为什么突然就能给它贴上“高薪”的标签呢?难道不是“高薪”工作才应该有那些真正有高学历、高技能的人去做吗?

有些人说,家政行业的高薪不只是指基础工作,背后可能涉及一些专业服务,比如高级育婴师、老人护理等。这些确实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受教育,就是为了做这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呢?

二问:我们到底更想要什么?

大学生们的吐槽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对现状的无奈。大家在找工作时,当然是为了生计,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能有所作为。如果做的工作既不喜欢,也不认同,那就是人生的退步。

你说,做家政能挣钱,但它真的是我们理想中的工作吗?每个人都理解,社会上需要各种各样的工作,很多岗位都有自己的价值。可是,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最后却要回到做这些“家庭琐事”的岗位上?难道我们所有的努力,最后就只值这些低端劳动吗?

你看,大学生面对家政行业,心里难免会觉得不甘。我们觉得,凭什么我学了那么多,最后却要做这些“劳动阶层”的工作?难道我们的社会地位,就该因此而降低吗?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要再想想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鼓励大学生进入家政行业,确实有其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家政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家希望通过这一措施,调动更多的就业资源,提供更多的岗位,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这种初衷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把所有毕业生都推向家政行业,真的合适吗?每个人都适合从事这个行业吗?

家政行业的确有发展潜力,然而,如果把“家政”单纯等同于“保洁”或“照顾老人”,那么问题就来了。能不能让这个行业更加现代化,吸纳更多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智慧?能不能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符合他们专业技能的岗位,而不仅仅是“帮忙做饭、洗衣服”这些传统的家务事?

如果让大学生进入家政行业,难道不能从“家庭服务”做起,再融入一些专业化、技术化的内容?让它不仅仅是体力活,更是技能活、创造力活?

三问: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说到底,大学生们真正追求的,不仅仅是“能赚钱”,更是能做有意义的事,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大学生进入家政行业,不仅仅是为了生计,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实现个人的价值。

对于那些决定进入家政行业的年轻人来说,我们当然祝福他们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做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但对于那些还在犹豫的大学生来说,政府的鼓励政策是否能让他们感到满意,恐怕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家政行业能不能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能不能把我们的知识和创新能力与这个行业结合,带来新的变化?如果可以,或许这就是大学生能真正投身其中的理由。

最后的思考

总的来说,政府鼓励大学生进入家政行业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但能否吸引到大多数大学生,恐怕还需要更深层次的讨论。家政行业本身确实有其价值,但如何将其与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和发展相结合,如何让它不只是一个“低技术”的工作,而是一个能够吸纳年轻人创新和专业技能的行业,才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大学生所期待的,不仅是一个能赚钱的岗位,而是一个有尊严的、符合个人理想的工作。如果家政行业能做到这一点,或许就能真正成为更多大学生的“新选择”。

0 阅读:31

木可说

简介:关注社会热点,分享真实与深度的社会观察,一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