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庙村位于武当山特区东南面,是进入武当山特区的东大门,与丹江口市丁家营镇接壤,316国道、襄俞铁路、土武一级路穿境而过,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257户,1085人。现有村干部4人,党员30名。该村属山区、库区移民村,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55万元,人均纯收入7202元。
自1月22日武当山特区吹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号角以来,桑树庙村“两委”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省委、市委、特区关于防控新冠肺炎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把村民发动起来,把隐患排查出来,把困难化解开来,把病毒阻断村外”的四个目标,通过制订五级网格防控作战图、组建五位一体防控工作队、做实五包到人防控责任制,切实筑牢全民防控疫情阻击防线。截止目前,该村已排查户籍人口及流入人口257户1079人,外省返乡56人,其中武汉返乡及换乘人员44人。全村无疑似病例、无确诊病例发生,村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一、制订五级网格防控作战图。
按阻击战略地位的高低、防控难易的程度、可能波及范围的大小等等级,细分防控单元,制订出“本村与外界之间、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村民与返乡人员之间、村民与发热或者疑似病人之间”相互阻断的五级网格防控作战图,既压缩人员流动空间和范围,又确保货畅其流,为切实阻断疫情区域空间传播夯实了基础。
一是村子与外界阻断。桑树庙村地形比较复杂,共有8个对外出入口,村界外围设置了5个防控卡口,其中“五组烧袍岭”卡口与丹江口丁家营镇交界,既是关系到村级安全,也是外界进入特区的关口,因此村两委提级对此地加强了防控值守,安排专人轮流值守,24小时防控。
二是村与村之间阻断。该村与街道办事处左察村交界,且是左察村民出行的必经地,因此按照365封控法,安排专人值守,除医务人员、病患者及环境消杀工作人员外,非特殊情况,禁止人员从本村通过。左察村工作人员回村上班均接受桑树庙村防控卡口体温监测、人车消毒合格后才能通行。
三是组与组之间阻断。组与组之间有村民自发停靠的车辆对人车进行阻断,村民发现有人在各组乱串,第一时间进行劝导,不听劝导者会在微信里暴光、举报,村干部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批评教育,并在村民群里通报,让不守规矩者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四是村民与返乡人员阻断。对返乡人员进行劝导,使其自觉居家隔离14天,期间不得出外、不得聚餐,自觉与村民阻断。
五是与发热或者疑似病人阻断。若出现发热、或者疑似病人对其进行重点隔离。2月初该村前期排查时发现两人发热,村上立即对其家庭进行重点观察,进行房前屋后消毒、锅碗瓢盆消毒,提示家庭分餐、分床就寝。但是这是一场虚惊,两患者均经集中留观,被排除感染。
二、组建五位一体防控工作队。
为切实加强村级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桑树庙村除第一时间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刘伟任组长,治保主任田志林任副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外,还深入动员、积极发动、号召集结村两委干部、村内党员、村医、志愿者、扶贫工作队员等人员组建“五位一体”疫情防控战队,分别负责路口值守、消毒杀菌、宣传监督、体温测量、后勤保障等村级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同心协力严防死守。
村干部:刘伟、田志林、刘元霞,分别负责路口值守、物资派送、宣传监督工作;村信息员:王萍,负责收集汇总各类信息;
村内党员:田茂成、陈 军、余浩军、刘 进、高卫勇负责路口值守,村民生活物资接收、配送等工作。
村医:程正礼,负责到医院及药店代买村民所需药品,确保医疗物资及时供应,小病不出村。
志愿者:蒋厚德、李成真、李学江、付长德、胡胜荣、胡思有、刘元发、余金保、刘义山、姚万军、陈 香、余建潇、杨顺应、陈传应、赵贵兰、李金涛、李成海、胡方均负责路口值守、消毒、体温测量、宣传教育等。
扶贫驻村工作队:孙鹏、徐金达、陈清勇,服从村委会安排,临时抽调到各小组开展工作。
三、做实五包到人防控到位。
“五位一体”防控战队分散到“五级网格阵地”,做到“包宣传发动、包人员排查、包环境消杀、包阻断防控、包服务稳定”,分兵把卡口、各负其责,精准防控。
一是包宣传发动。在村口及醒目位置悬挂横幅10条,人口密集地及庭院张贴宣传单150余份,发放防疫知识手册140余本,做到一户一册;充分利用村组干部微信群、疫情防控村民群、武汉人员返乡动态管理群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提高群众防控意识,提升居家隔离的自觉;用乡音土语,每天至少5次利用音响、喇叭及敲锣喊话的方式深入各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包人员排查。按照“九清表”的内容,对本村户籍人口及流入人口进行全面摸排,重点摸排武汉返乡人员、经武汉转乘人员、外省返乡人员,与武汉接触人员,分类登记,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三是包环境消杀。消毒杀菌组按照特区“9311消杀方案”,每天准时对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包括通村公路、公共厕所、户外厕所、户外垃圾桶、农户庭院,农户门把手等位置。同时加强村级公共区域、农户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管理,做到垃圾日扫日清日运转。
四是包阻隔防控。严格按照桑树庙村“365封控法”开展工作。“3”就是只放行三类人。一是受三户以上村民委托外出采购生活物资的人;二是生病的人;三是医疗、消杀工作人员。“6”就是村口防控6件宝。一宝是路障,用以阻挡人和车;二宝是值班桌椅;三宝是体温计,用于测量访客体温;四宝是登记本,用于记录访客台帐;五宝是消毒喷壶,对访客进行全身喷雾消毒;六宝是备用口罩,对没有戴口罩的访客,及时补戴。“5”就是五步工作法。第一步,询问。对访客进行详细询问;第二步,量体温,对访客量体温;第三步,登记。对访客的姓名、身份证、来访事由、去向、体温进行详细登记。第四步,消毒。对访客进行全身喷雾消毒。第五步,放行或劝返。对符合所有条件者,放行。有一项不合格,就劝其返回。
五是包服务稳定。通过电话、微信群大力开展“有困难找支部”活动,实施“物资代买”“事情代办”"医生代约""病人代送"“垃圾代转“等五代服务,有效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彻底减少村民出家门流动动。同时,每天村干部都在“桑树庙村疫情防控群”里收集村民的需求,然后联系超市统一配送到村口,再由“五位一体”战队负责送达到村民家门口。同时及时转发和推送“防控三句半”“小视频”“小段子”“励志文章”等,纾解忧虑紧张情绪;发动村民积极参与“特区疫情防控知识竞赛”,既为村民找到了事做,又提高了百姓素质,普及了健康常识。
四、完善五项机制凝聚抗疫合力。
通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使村“两委”见证了人性之善,民心之齐,同时也发觉在村民自治、基层治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为此村“两委”边战疫,边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村级信息公开机制、突出贡献奖惩激励机制、突发事件物资保障机制、健康卫生家庭创建办法等五项机制,确保抗击疫情有章可循,为抗击疫情凝聚了强大合力。
一是完善了“突发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桑树庙村突发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完善,增加了应对暴发疫情的措施,以及“五位一体”战斗队的固定模式,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村干部、村内党员、村医、志愿者、扶贫工作队就是本村的突击队。
二是完善了村级信息公开机制。有效的信息公开是保障村民知情权的前提,村民只有知之,才能做之。将村民微信群、村村响、村务公开栏作为村级信息公开途径,固定下来,切实扩大村民的知情权,便于村民积极参与到村级的相关行动、部署中来。
三是完善突出贡献奖惩激励机制。对表现好的进行奖励、对表现差的进行曝光、批评教育和惩戒,主要目的是激励和引导群众向善向上,听党话、跟党走,做积极有意义的事儿。
四是完善突发事件物资保障机制。对所有募集、捐赠、调拨的抗疫物资建好台账,进行详细的入、出库登记,做到账目清楚、账实一致,人物安全。
五是建立健康卫生家庭创建办法。以无疫村创建为契机,按100分制评定健康卫生家庭,发动各个家庭自觉遵守规矩居家隔离,讲究卫生,做到内务整洁、窗明几净、垃圾分类、污水集处、环境优雅无异味。(作者:郭军、余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