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特使威特科夫的名字频繁出现在莫斯科外交简报中时,基辅的怒火已烧向华盛顿。这位特朗普40年密友以中东问题特使之名,行俄乌调停之实,其“亲俄疏乌”的立场不仅遭乌克兰议员痛批“叛国”,更揭开美俄关系戏剧性转折的冰山一角。
现年68岁的威特科夫与特朗普的商业帝国交织半生,从纽约地产项目到大西洋城赌场,两人建立深厚私谊。2023年其被任命为中东特使时,外界以为这只是酬庸性职位,未料他迅速将触角伸向东欧。俄媒统计显示,过去18个月威特科夫11次秘密访俄,与普京会晤时长累计超30小时,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称其为“近十年最受礼遇的美国官员”。
这种特殊待遇引发乌克兰强烈反弹。乌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梅列日科公开指控:“威特科夫每次访俄后,停火条件就更偏向莫斯科。”今年4月俄军夺取阿夫杰耶夫卡时,威特科夫竟公开表示“该地历史归属存在争议”,此番言论导致乌外交部紧急召见美驻基代办。尽管美国务院强调其言论“属个人观点”,但《华盛顿邮报》获得的邮件显示,威特科夫团队曾要求删改涉乌军损毁报告的敏感数据。
莫斯科战略研究所分析指出,威特科夫的外交行动与特朗普的选举利益深度绑定。特朗普竞选团队内部文件显示,其将“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作为核心竞选承诺,而实现路径高度依赖俄方配合。俄政治学者帕夫连科透露:“克宫明确要求美国在F-16战机交付和ATACMS导弹供应上设限,作为谈判前提。”这种交易性互动在5月达到高峰——美方突然延迟批准对乌610亿美元援助,同日威特科夫出现在索契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共进晚餐。
乌克兰的孤立处境因欧洲支援乏力雪上加霜。德国总理朔尔茨6月坦承“欧盟军援产能仅能满足乌需求30%”,而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谓“不排除派兵”的强硬表态,遭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直接否定。更令基辅寒心的是,美俄在黑海运粮协议、战俘交换等议题上的双边协商,多次将乌克兰排除在外。
这场外交变局正重塑地缘政治格局。当威特科夫穿梭于莫斯科和棕榈滩(特朗普私人庄园)之间时,传统的东西方阵营界限变得模糊。乌国家安全局最新报告警示:“若美国大选后全面调整对俄政策,乌克兰恐沦为大国交易的筹码。”历史似乎正在重演——只是这次,被推向悬崖边的换成了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