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衡:空白的黑丨私享艺术

私享艺术 2024-07-08 15:55:14

吴华衡作品的画面造型,大体吸取了中国传统山水花鸟简笔处理的方式,但更简洁和观念化,这种似是而非的山水或其他形状的处理方法,避免滑向抽象主义的造型路数,而获得了与山形等其他造型相关的联想与力量感觉。加上边缘线强调的硬边方法,以及一层层不厌其烦地厚涂处理,让画面空白部分和黑色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空白少的画面,空白更逼仄,空白多的更空旷和“苍白与寂寥”,黑色部分因此更强烈更沉重,画面整体那种“透不过来气”的感觉就更突出了。

—— 栗宪庭

《静山之十一》138x69cm-纸本水墨-2021

空白的黑

文 / 张桂森

浓墨黑洗涤过的夜空,一只黑色大鸟飞过,风知道但无人知晓,也许除了那个凌晨12点背着“太空包”在北宋喇嘛庄溜猫的人。

在吴华衡近年来的创作中,水墨一步步的走向“黑化”,必须非常定睛的仔细端量原作,才能看到画中仿佛是有延绵的山脉,或月升河流水。

沾满墨的笔刷一遍遍的留痕,却最终在一纸墨黑中留下一片“空白”。

《白石与黑石》125x250cm-纸本水墨-2021

《黑石与白河》125x250cm-纸本水墨-2021

《墨-境之十六》69x138cm-纸本水墨-2021

《黑石与河白》-250x125cm-纸本水墨-2021

《顽石之九》138x69cm-纸本水墨-2021

《白月光》125x250cm-纸本水墨-2021

《山石有白》125x250cm-纸本水墨-2021

《静山之三》138x69cm-纸本水墨-2021

《一棵白树和一块黑石》125x250cm-纸本水墨-2021

抽象艺术其实是现代主义最直观的特征,它对当代社会的重大改造不可比拟。无论自诩为厌恶抽象艺术的人,实际上大都住在抽象艺术里,并且穿着抽象艺术的外衣。

只是彼此间大家的“方言”不太一样,欧洲的抽象艺术就加入了歇斯底里的分析哲学基因,在艺术上开花结果,但最终也难免花开有时尽。还有那个纽约画派的法国呼应者苏拉热,则把艺术带向最终的极简主义化。极简在纯化视觉的极端中取消了视觉而成为概念主义的形式……

我们并不想在这里猜测抽象艺术在中国传播时究竟是夸大了纹章学角度上的装饰性,而被混淆成享乐主义的感官愉悦,或者被误读为太湖石的抽象美后被抒情诗意化,变成吴冠中或赵无极式的中西合璧。

《墨-境之十九》138x69cm-纸本水墨-2021

《一轮明月之六》138x69cm-纸本水墨-2021

重要的是那种抽象水墨的实验者动不动就要表现宇宙精神或道家的混沌虚空的时代可能早就过去了。在青年艺术家这里,其实工作可以来得更加具体。

在苏拉热那里:喜欢黑色的权威——它的严酷、它的明显、它的激进主义。当光线照在黑色上,黑色的精神世界会由此打开,把光线汇入黑色绘画中,光线从黑色中发射出来,黑色演变成一种发光的颜色。艺术家使用刮刀的划痕打乱了水平条纹的规则纹路,展露出叠加的分层,每一个具体的部分都与光线有着不同的关系。当观众移动位置,作品会随着光线的变化发生着变化。

《白屋》125x250cm-纸本水墨-2021

《一轮明月之五》69x138cm-纸本水墨-2021

《一块白石和一块黑石》125x250cm-纸本水墨-2021

《一轮明月之一》138x69cm-纸本水墨-2021

《鹤鸣》250x125cm-纸本水墨-2021

喇嘛庄所在的通州地界多平坦,平日里躲于安居处的华衡,除了踢球,尚少走出村庄。有一次我带他去了一趟水长城,华衡顿感耳目聪明,万物耳语充斥浑身,那种亲切感像是穿透远古而来,仿佛他早该“回归”山林。

即便如此,我也愿意更多催促他:下山去。

或者,上山去。

《一轮明月之二十一》138x69cm-纸本水墨-2021

吴华衡,1985 年生于广东雷州,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宋庄。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