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ASML对于光刻机禁令下,为什么还可以坚定在大陆市场上的营收在2023年不受到影响的底气。
此前,美国半导体发布的规定,ASML已经不能出货先进的EUV光刻机,但这对于ASML来说也不是一个大事,毕竟我们国内引进EUV光刻机的数量较小,他们大部分的EUV光刻机订单都来自于那几个国际巨头,如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然而,在荷兰颁布了夏天将要实施的DUV光刻机部分设备禁令后,ASML还是不那么着急。
其原因在ASML高管的发声中透露了出来。
据悉,ASML的高管表示:“脱钩”中国半导体具备可能性,但这代价相当昂贵且困难。而各国想要在半导体上成功,“脱钩”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东西,就该如ASML一样,在多年来都坚持全球关键供应商的维持,所以才会成功。言下之意就是不管是谁,都应该坚持“全球化”的策略,开放大门,保持全球的供应链合作。
ASML高管的发声有一定的实际理论,不过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和我们坚持的半导体策略稍有出入。毕竟,由于外界的限制因素不断变动情况下,我们已经坚定了要提升自主化的目标,如在2025年将国内半导体的自给率达到70%,降低对卡脖子所造成的风险。但在ASML口中,我们似乎也不该这样做。
而在这个背景下,清华教授也摊牌:中国半导体无法“自主化”。
其表示,虽然我们国产的芯片价值已经从2013年的13%上升到了去年的41.4%,提升的进度很大,但作为2025年要达到70%的目标还很远,且不太可能实现。换句话说,在他的理论当中,我们中国半导体无法自主化。毫无疑问,这对于当下国内芯片蒸蒸日上的局面之下,这番话给大家都泼了一盆冷水。与此同时,他的概念和ASML高管的概念也差不多,那就是我们应该保障全球供应链的完善,而不应该“闭门造车”寻求中国半导体的自主化。
这番话虽然难听,但确实是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在全球半导体内的企业,还没有谁说自己的国家能够和其他国家半导体供应链“脱钩”。例如说美光,在遭到了大陆市场上的禁令之后,他们第一时间想的不是顺势而为,就此和大陆市场脱钩。而是通过美高层施压;美光自身收购大陆工厂,进行几十亿的投资来示好。目的就是为了继续保住大陆市场上的份额。由此可见,他们需要保障大陆市场来稳定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同理,到我们国内的企业身上也是如此,庞大的市场体量也不能自己都把供应链全部自主化。而且,还有一组数据非常的有意思,那就是虽说我们国内供应的芯片数据已经高达40%以上,可实际上,其中中国本土的投资者所占据的增长率仅仅为14.7%,而另外的一部分几乎都是海外企业的产能占据了较大的一部分。
很明显,现在这个阶段亦或者是未来要谈及全部的自主化,相当的难。诚如ASML高管所言,全球化的策略才是提高一个国家半导体的发展的好做法。因此,个人觉得清华教授说的也没有错,要想继续保持国内市场需求的大优势,我们就应该继续吸引外资的进入,哪怕这跟真正的“自主化”有差别,但至少他们产能放在大陆市场上的时候,我们可以掌握一些话语权。
犹如三星、SK海力士在大陆市场上投资的产能,也可以在多方的洽谈中继续保持,而不是说断供就当机立断的对我们进行断供了。
闭门造车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想必这一点美国半导体现在已经有点后悔了,不然的话也不会逐步在打开对大陆市场上的限制。对此,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呢?我们应该坚持全面的自主化,还是应该实现全球化的道路?欢迎大家对此进行留言评论、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