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乘用车销量2001.万辆,同比增长10.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5万辆,同比增长33.5%,远超整体汽车销量增幅,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出口50.4万辆,同比增长34%,出口增幅已大于内销,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中国汽车制造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越来越多国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与青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目的地已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延伸,这一发展态势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相关机构的极大关注。
今年年初,美国制造业联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就曾在一份报告中发出警告:“向美国市场引入中国汽车,最终可能会对美国汽车行业造成灭顶之灾。”更加确切的说,他们所指的“中国汽车”就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电动汽车。
同样早些时候,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与分析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非常好,如果没有贸易壁垒,它们几乎将摧毁世界上大多数其他汽车公司。”
可以肯定的讲,无论是美国制造业联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的中国汽车产业威胁论还是马斯克的褒奖,其深层意思都是两国,甚至其他国家与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方面的差距,更进一步说就是在严控质量的前提下,以低成本来制造电动车。
对于这个问题,Automobility Ltd.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比尔·鲁索(Bill Russo)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说:“西方市场将电动汽车视为一种技术升级,一味的让电动汽车变得高档化,也就限制了市场的规模,而中国从一开始就是致力于电动汽车的普及,这最终将引领中国企业在走向全球时取得成功。”
此前美联社报道的关于比亚迪拆解的内容也再次说明了这一问题。
美国一家名为 Caresoft Global的汽车数据公司以自费购买的方式,拆解了一台比亚迪海鸥(Seagull),伴随着拆解的展开,他们发现了比亚迪在制造成本控制以及工艺水平上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优化零部件结构,以雨刷为例,比亚迪通过单雨刷器的设计应用,取代了传统样式,由此,也就意味着海鸥仅仅需要一个雨刮臂、一个雨刮电机和一个雨刮片,直接降低成本。除此以外,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的生产流程,通过自研自造的方式生产零部件,小到内饰面板大到刀片电池,可以有效控制成本,而这也成为了国外品牌难以企及的关键所在。
参与拆解的工作人员感叹:这台在华售价约1.2万美元的车,整体制造水平与美国制造不相上下,但美国的售价却是它的三倍,更何况它还有一个售价更低的短续航版本,价格仅为1万美元左右。
基于以上的种种,美国使用了惯常的手段——
5月14日,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等产品加收关税,从原来的25%提升至100%,希望以此来遏制中国电动汽车向美国市场的快速输入。那么,这一政策的颁布会对比亚迪在内的中国车企形成威胁吗?
简单来说:不会。为什么?
因为加征关税是美国针对他国进行限制的一种惯用手段,所以,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国内大型车企早有准备,早在今年年初,在相关传闻的背景之下,比亚迪已经陆续增加了对南美地区的汽车出口量,来积极应对,所以,加征关税政策宣布前,比亚迪已经在南美地区积累了一定的存量。
其次,相对于美国市场的销量而言,比亚迪最大的海外市场第一是欧洲、第二是亚洲,所以,美国只是简单的把比亚迪当成了冲击本国汽车工业的假想敌。相比较欧洲、亚洲市场的大份额而言,美国市场只是比亚迪全球商业版图中的近乎可以忽略的一小部分。
除此以外,在汽车出口的基础上,比亚迪进一步加快了全球建厂的步伐,为汽车出海按下了快进键,今年2月,比亚迪北美分公司总裁李柯曾公开表示,比亚迪将在今年底前确定墨西哥工厂的选址,预计年产15万辆汽车。与此同时,目前比亚迪海鸥、King DM-i、BYD SHARK等已在海外市场重磅登陆,仅今年4月,比亚迪汽车出口41011 辆,同比增长 176.6%。
所以,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个事,会对比亚迪形成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