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钞员不用手枪,也不用步枪,为何选择了被军队淘汰的霰弹枪?

无羽涅 2024-12-13 13:20:36

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押运员紧握霰弹枪守护着运钞车。

这种枪不像步枪高科技,也没有手枪那么方便携带。令人疑惑的是,这种在战争中早已被淘汰的武器,为何在押运行业大放异彩?

如果手枪和步枪都无法胜任押运任务,那霰弹枪究竟凭什么被选为押运员的标配武器?

霰弹枪的故事要从头说起,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武器,最初用于狩猎,特别是猎鸟。它的设计并不复杂:大口径枪管配上特殊的霰弹,发射时能散射出一片弹丸。这种特性赋予它极强的近距离杀伤力。

一战期间,美军用霰弹枪在堑壕战中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以温彻斯特M1897为代表的霰弹枪,被士兵们形象地称为“战壕扫帚”,可见它在近战中的杀伤效果有多惊人。

随着现代自动火器的发展,霰弹枪的地位逐渐下降。二战后,它不再是军队的主力武器,却在特殊任务中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

霰弹枪的用途从杀敌转向破门、破障以及其他辅助功能。在破门任务中,霰弹枪能以极快的速度摧毁锁具或障碍物,让士兵无需费力撬门或寻找替代工具。像雷明顿870这样的霰弹枪专门为破门设计,尺寸缩短,操作灵活。这也让霰弹枪成为一种灵活的“工具枪”。

但押运员手中的霰弹枪和军队使用的破门枪又有很大不同,押运员需要的不是复杂的武器,而是可靠、威慑力强、且易于维护的枪械。

以中国常见的97式霰弹枪为例,它沿用了雷明顿870的设计理念,但做了本地化改进。这种枪采用唧筒式结构,枪管粗大,能够发射12号霰弹。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霰弹枪的弹药不像步枪一样用口径命名?这要追溯到霰弹枪诞生时的传统,12号是指一磅铅可以分成12个相等大小的铅球。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霰弹枪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威慑力,更在于它的灵活性。押运员需要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执行任务,面对潜在威胁,霰弹枪提供了最佳的平衡点。

手枪虽然便携,但缺乏威慑力,不开枪时往往藏在枪套中,犯罪分子很难第一时间察觉其存在。

步枪则存在“侵彻力过剩”的问题,子弹穿透力太强,一旦击穿目标,很可能伤及周围的无辜群众。相比之下,霰弹枪的射程短、分布广,即便在人员密集的区域开枪,也能较好地控制伤害范围。

押运任务的关键在于防范,而不是杀伤。

押运员手中的霰弹枪一般会装载三种弹药:第一发是空包弹,用来警告;第二发是橡胶弹,用于非致命制止;第三发才是真正的杀伤弹。

这种安排既能威慑不法分子,也减少了误伤无辜的风险。尤其是在突发状况下,霰弹枪无需精确瞄准即可有效打击目标。

这种特性非常适合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押运员。

霰弹枪还有一个显著优点——成本低、维护简单。

相比高科技的自动火器,霰弹枪结构朴实,无需大量保养就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即便在极端条件下出现瞎火问题,拉动一下手柄即可完成复位。

弹药方面,霰弹枪子弹的制造不需要昂贵的铜壳,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这对于任务频繁的押运行业来说,是重要的考量。

当然,不是所有国家都像中国一样,押运员标配霰弹枪。

在治安状况更复杂的地区,例如南非,押运员不仅配备手枪,还常常随身携带步枪。这是因为当地劫匪装备普遍先进,人均自动步枪的情况下,霰弹枪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火力。

在治安更稳定的北美,霰弹枪更多用于家庭防卫,而非押运任务。不同国家的枪械选择,充分反映了各自的社会环境和治安需求。

霰弹枪的故事远未结束。尽管它不再是战场上的主角,但它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的独特价值。

无论是在城市押运任务中,还是在家庭防卫和警务工作里,它都展示出一种跨越时代的适应能力。

霰弹枪,也许正是那个最适合它的领域里最出色的工具

0 阅读:0

无羽涅

简介: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