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在春秋时代曾盛极一时 ,春秋时代著名的城濮之战 , 晋文公大战楚国时动用的战车就高达七百多辆。
春秋时代的传统大国, 晋国、齐国被称为千乘之国, 一个诸侯国拥有战车的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军事实力,最终决定其能否称霸诸侯列国。
可以说,从周朝到春秋时代,战车作为一种传统的作战方式,对于诸侯各国的意义,并不亚于当今高科技武器对现代国家的意义。
但是,当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后,战车却逐渐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下。
01 战车作战:从人员到环境,要求太高战车作战兴盛于商周时代,到春秋时,对战车的使用达到了巅峰。
春秋时代的战车,一般配置为:由四匹马拉动,成语驷马难追就是出自战车;外加三个战士,各司其职,一名负责驾车,一名负责射箭,另一名则兼防御和进攻,手持长戈和盾牌。
但这车上的三位战士可不简单,他们身份高贵,都是贵族成员,为了保证生命安全,每辆战车都配置有装甲保护。
比如楚国的战车,从相关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车上装有防护能力很强的甲胄;晋国人的战车上,也装有当时的先进武器--远程弩。
此外,与战车配合作战的还有步兵,他们都是临时征募的平民。西周时期,一辆战车配有十名左右的步兵;而到了春秋时期,一辆战车则配有上百人。
除了装备,春秋时代的战车还形成一套完备的攻防思想,对于战车的进攻防御队形、战车如何扎营排列,都有着非常严密的讲究,甚至有时为了蒙蔽对手,还会给战车蒙上老虎皮。
由此发现,战车作战也是一整套配套体系,特别是战车上的战士,春秋时期体现的是奴隶制度下的关系,到战国后,随着封建化的进程深化,奴隶主贵族数量减少,平民地位有所提高,二者之间很难再和谐的配合作战。
从战车本身来说,它对于战地环境是有要求的,那就是最好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如若在丘陵或陡坡上,战车很难发挥出它的优势。
特别在与周边游牧民族较量时,相比人家的骑兵部队,战车的机动性就显得就太弱了,几乎占不到任何优势。
从春秋晚期开始,几乎强大的诸侯国在作战中都大量使用弩箭,以此在作战中遏制对手的进攻。
这一时期的弩,在射程和威力上都有了质的提高,战国早期的韩国已经制造出射程可达八百米的弩箭,即便战车配备战甲,也很难能防住弩箭的杀伤力。
西周时期,其战争区域大多集中上于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区,比较适合战车,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战场逐步扩大,战术也多样化,由原来的平原作战,演变为水战、山地战等各种条件并存下的作战方式。
同时攻坚战的比重也越来越多,列国诸侯也很注重修筑城墙、堡垒工事,擅长野战的战车在攻城战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从上述对战车的优劣对比,也不难发现,战车从人员配备到对作战环境,都是受限的,一旦环境发生改变,战车的劣势便暴露无疑。
而到战国时期,从战术到战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战车很难再适应战争需求。
还有一点就是战国时代的战争规模也发生变化了。
02 战国时代战争规模的扩大化早期的称霸诸侯,能动用上万人的战役就是大规模战役。齐桓公称霸时,在国内动用的兵马也不过六万人左右。
但到春秋末期,像齐国、晋国这样的大国,国内的常备军已达十万人之多,而秦国和楚国的规模则更大,甚至可以募集百万大军。
公元前405年,韩赵魏联合攻齐,给了迷信战车的诸侯国一记重拳。他们从战车的作战方式转变为以步兵、骑兵和战车协同作战的方式,而齐国仍采用的是步兵配合战车的老战术,结果齐国三万人阵亡,战车也损毁了两千辆。
战国时代随着战争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各国的军费开支也是水涨船高,比如,据《孙子兵法》所言,如果要调动十万军队作战,每天军费要千金;《战国策》也说,一场万人大战,不论胜败,所损失的兵甲、马匹就算“十年之田”也偿还不完。
大规模的战争令各国财政负担不断加重,所以在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兴起变法的直接原因,主要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以为战争提供钱粮支持。
上面我们有说到,在战国时代产生了新武器--大型弩,在这方面秦国在偷了韩国的技术后,它的体系进化最为完善,从种类、射程,再到杀伤力,在当时的诸侯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商鞅变法之后,秦弩在秦国的历次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新武器的产生,新的作战方式和军事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比如在秦国,其独创的弩兵射杀与轻骑兵快速突击相结合的战法,在当时相当厉害。
军队临阵,第一轮先让弩箭发射一波,用密集的弩雨压制住对手;在敌人阵脚大乱时,再发动最后的总攻,此时的轻骑兵就会出动了。他们迅速奔袭到敌人后路、两翼夹击来完成对敌人的合围。
在长平之战中,秦军就是运用轻骑包抄的合围战术,把赵国的四十万精锐送上了绝路。
而凭借胡服骑射改革强大起来的赵国,其战法则是另外一种。他们拥有当时中原最强大的骑兵,通常采用以骑兵迅速出击,率先占领战场的制高点,同时利用步兵牵制对手,骑兵在此时再居高临下发起冲锋,以骑兵的冲击力来冲垮对手。
秦赵两国的不同战法,造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秦国可以做到包围对手,从而成建制的歼灭对手的有生力量,相比之下,赵国只能做到迅速击溃对手,使对手崩溃,但无法消灭对方。
由于新的武器、新的作战方式以及新的军事理念的迭代更新,使得战车的劣势更加明显,不能适应战争的需求,只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也不是完全退出,此后更多的为后勤服务,比如安营扎寨、架设重型弩以及储存物资方面,成了战车经常出现的地方。
综上所述,曾经在春秋战场最强武器--战车,到战国时代却逐渐消失了,看了原因,就会发现,它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退出也是必然的。
不划算呀,战车在那个时代,属于现在的重型坦克,古代是没有轴承的,而且当时的战车还需要漆来保养,四匹马配三到四个人 拐弯还需要四个人等车停下来抬着改变方向。尤其是这种大杀器,还只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从夏朝开始大家基本在平原生活,随着朝代更迭,地盘越来越大,地形越来越复杂。中国多山的地形注定了用途狭隘,尤其是大家看到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变。就注定了这个大杀器被淘汰变成仪仗队。
这就是最早的步坦协同作战吗?
只能直冲,不能后退,如果敌人在前面挖条沟,除了眼睁睁的撞进去,别无他法
战车时代是约架,讲好在哪里打。后来是不约了,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修路!春秋叫打架,战国叫打仗!打仗是攻城略地,打架是出口恶气!战车打架厉害,打仗不行!攻城略地,战车几乎无用。守城用不上,攻城也用不上!而且这玩意还很贵,很麻烦。而从打架变打仗。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路好,路大!
战车适合大平原作战,但如果要反复多次冲锋不如骑兵灵活,特别是后来发明了马鞍马蹬后骑兵适合多种战环境优势明显战车只能淘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在与北方少数民族做战中最先改变的。
800米射程赶上三八大盖了,小编发烧了[笑着哭]
时代变了,以前打架大家都是摆好阵势对冲,战车当然好用,后面战场变了,大家开始玩套路,耍心机了,战车就不好用了,[呲牙笑]当然现代战车可不是一般好用
一辆战车需要四匹马,这四匹马可以分给4名骑兵作战,成本和战场地形也降低了。当然战车也在发展。后世的卫青对决匈奴骑兵还有刘裕对决北魏的骑兵作战都是用战车抵御骑兵冲击,然后大破敌军的经典战例。
成吉思汗坐在200头牛拉的战车里面,战车由马拉改成牛拉,战车由冲锋变成了指挥车。刘邦,诸葛亮,刘秀都是坐在车上的[鼓掌]
之前有君子协定,说好怎么打,硬碰硬,后来耍赖了,无所不用。
背水却月阵,战车主要兵器之一,可以当做固定堡垒用
以前打仗都是堂堂正正摆好架势打的,打赢的还有可能帮打输了的推车,后来有个孙子坏了规矩。
彼时的战车攻击力太弱,如果放一架机枪上去,妥妥的大杀器
这好像是没有说清楚,强弓劲弩对步兵和骑兵就没有威胁吗?骑兵冲击步兵还可以,他能冲击战车?在马蹬没有出现之前,骑兵的战力究竟如何?其实更应该搞清楚的,战车最先是如何产生的?并成为主流作战武器的?望大家不吝赐教解惑
春秋时代打仗,双方约定地方,时间。战车用处大
早期的装甲车配合步兵?
都胡服骑射改革了 战车就没有用了
战国时,只有秦国越战越强。六国不断合纵攻秦。秦不断连横化解
你要是能把坦克一半的火力、三分的防御集成到全地形单兵摩托车上,那坦克也得淘汰[得瑟]
坦克就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
山区没开发,都是抢夺适合耕种的平原,所以战车发达
战车受地形约束太大了。稍微崎岖一点就不好使了吧
步坦协同[墨镜]
宋朝阵战能胜骑兵好像就是这战车起到决定性作用
战车到汉代还有,如何在战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