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美对华让步,中方才公开一场,被瞒了大半个月的中美两军谈判

交锋新视野 2024-12-02 18:03:45

中美之间最近达成的一项意想不到的协议,可不是一出普通的外交戏码。中美经过数月的密切磋商,各自从对方手中换回了三名被拘押人员。这场引人注目的“换人”协议揭开了双方看似对立却又复杂的关系面纱,也为即将卸任的拜登政府划上了一个不小的惊叹号。

(拜登)

一个政客,临近下台时一定会努力修饰自己的“政治遗”产,而拜登显然也不例外。此刻,中美“换人”协议为拜登提供了绝佳的“功绩”机会。他不仅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当下寻求了一次破冰之旅,更是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外交手腕。从白宫的公开声明中不难看出,这次成功的交换是中美双方持续数月谈判的结果,显然是拜登在临近下台前做出的最后努力,亦或是对中方的一次让步。

事实上,早在今年八月,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访问中国时,就已经悄然提出了这一议题。当然,中国当时还在考虑。然而真正的突破似乎发生在本月中旬,当时拜登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晤时,再度提出了下这步棋的可能性。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另一方面,中国外交部对此事的快速回应也无疑表明了,中方在这个问题上的考量。正如声明中所言,“无论何时何地,祖国都是中国公民最坚强的后盾。” 这不仅仅是一种外交辞令,而是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一贯坚持的原则。

中方的积极回应,不仅仅是对美国这次行动的善意反馈,更是基于更长远的考虑。国防部当天公开11月初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会议的相关事宜,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在青岛举行的会议上,两国就当前的海空安全形势进行了坦诚交流,并评估了年度的《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执行情况。

(国防部公开中美两军磋商)

分析认为,此次会议在过去大半个月后才被中方公开,很可能是因为美方现在的对华态度较为积极,因此中方才会回以同样的善意。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军事领域的沟通被放到了如此重视的地位呢?这背后是中美两军在一线互动中避免误解和误判的共同需求,尤其是在当前地区局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方坚决反对任何打着航行自由旗号,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的行为,而这种常态化的沟通机制无疑有助于化解紧张、消除误判。

(此前中美两军磋商)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虽然表现出沟通的积极性,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在所有问题上都愿意妥协或退让。美方任何在一边试图求和解,一边又企图施压的行为,都不会得到友好的回应。中方的策略显然是灵活但不失坚定。

从长远来看,这次人员交换及其背后的军事沟通,很可能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一个新的基调。随着全球局势的日益复杂,两国之间需要更多的对话与合作,而非对抗与冲突。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