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催婚,你很烦躁?听听罗翔的这番话,你可能会平静一点

韦康情情 2024-02-12 08:28:09

作者|李弯湾

插图|Owen Gent

那些家境优越、父母开明豁达的人,可能永远也体会不到,普通人家的孩子和父母,这一辈子能过得有多么艰难与糟心。

能把“艰难”与“糟心”这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当属催婚这件事了。

那些没经历过催婚的人,我来向你介绍一下,催婚是一件让人感到多么绝望的事。

先说孩子的绝望。

年轻人被催婚,总是感到很烦躁、很无奈。

被催婚的人,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其中一种,是有对象,但可能感情不好,犹豫要不要结婚,或者感情不错,但因为经济条件不太好,所以不敢贸然结婚,父母在这个时候催婚的话,只会让孩子放大自己的对结婚的担忧与焦虑,所以很烦,但这种情况比较少,我就不展开讲了;

另外一种,是没对象的,现在单身。大部分人都属于这个情况。

你说一个人单身是因为他喜欢一个人的生活吗?很显然不是,他也想恋爱、也想结婚啊,但问题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

父母才不管这些,他们只觉得结婚是个任务,管你三七二十一,你得给我把这个任务完成了。

父母只管催婚,但毫不顾忌孩子的感受。

但是,“感受”这种东西,又十分重要。

“感受”是什么?

感受就是:

父母一催,孩子就会觉得更焦虑、更恐慌、更烦躁,感觉自己的人生更失败——觉得自己工作工作不行、钱也挣不到、对象也没一个、未来不知道该往哪儿去……

催婚跟催债是一模一样的,就像一个欠债的人,本身几十万、几百万的负债都已经让他心力交瘁了,他自己知道自己负债、知道要还、知道要想办法还、也焦虑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还完,但父母还每天在他身边放了一个大喇叭,循环播放,“你看看你,欠了多少钱?还想不想还了?什么时候才能还完?你打算干点啥来还债?”

一个二十八九、三十多岁的单身青年,面对父母的催婚,他那种糟糕的情绪,不只是对被催婚的反感,也不只是对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无奈与悲愤,更多是对眼前这一切不满却又无法改变的无力感。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那确实是啊,如果能有办法,谁还会愤怒呢,谁还会痛苦呢?愤怒也好,痛苦也罢,不都是因为解决不了问题嘛。

如果能一夜暴富、如果能马上就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人,我们还会怕父母催婚吗?我们只怕父母不催吧。

再说父母的绝望。

父母催婚,他们也是被逼无奈。

首先,是他们的认知。他们从小就接受传宗接代那一套观念,觉得生而为人,就一定要有后人,要不然你老了谁管你、你死了谁给你上坟——当然这都是借口,无论怎样,他们就是觉得人一定要结婚生子,甚至不需要理由——这就是观念。

观念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是比铁还硬比钢还强,你要去改变谁的观念,是非常非常难、甚至是徒劳无功的事情。

观念它就像一个被扣死的罐头瓶,你搁哪儿用沾满油的手去拧,你越拧越没用、越拧越痛苦、越拧越生气。

父母觉得传宗接代、生儿育女、养儿防老很重要,你无法体会那种重要,你觉得无所谓,反过来讲,你觉得爱情很重、感觉很重要、有钱很重要,但父母理解不了这些东西对于结婚而言的有啥重要的,他们觉得,不就是找个人过日子嘛,怎么让你结个婚这么费劲,结婚哪里需要什么感觉不感觉、爱情不爱情的东西,只要是个人就行,怎么在你这儿就变成了天大的难事。

你无法真正理解他们,他们也无法真正理解你。

不要忽视这种“无法真正理解”,这种无法理解,几乎等同于说不同语言的两个人在说话,甚至等同于一个植物跟一个动物的对话。

其次,父母觉得帮儿女完成婚姻大事,是他们作为父母的任务。所以,你结不结婚,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也是他们的事,甚至可以说,不是你的事,而是他们的事。

结婚这件事,就像做饭。父母在外劳动,叫你在家做晚饭,等他们下班回来吃。你说你不饿、你不吃,他们会非常生气——你吃不吃我不管,但是我们得吃啊。

所以父母催婚,其实他并不在乎你幸福不幸福、有没有爱情、有没有钱过日子,他只在乎你能不能找个人结婚、并且生孩子。

生不生孩子是你的事,你觉得无所谓,但能不能抱孙子,是他们的事,他们很在乎。

再次,父母都是平头小老百姓,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他们一辈子都在跟别人对比着过日子。别人家的孩子都买车买房了,你没买,他们会觉得你没出息;别的老头老太太都抱孙子了,就只有他自己的孩子还在单身,他会觉得很丢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所以,催婚的本质,就是普通、顽固、自以为正确的父母,跟普通、顽固、自以为正确的孩子之间的战争。

这种战争,不是两个野蛮人的战争,更像是两个佛教徒的打斗——打在你身,痛在我心。

你被催婚,你很痛苦。父母催你,他们也很痛苦。

而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最起码是短期内解决不了的。

每一次被催婚,你都很痛苦,那该怎么办?

我想,我们可以听一听罗翔老师的一番话,或许会好受一点。

他说:

“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人要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于是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你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你的阅读是有限的,承认你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我觉得这句话应用范围很广,用在这里也很合适。

是啊,我们确实是要承认自己的有限性,承认自己的条件有限、能力有限,年轻的时候不懂事,觉得自己有天大的本事、有无限的未来,但到了这把年纪,也该认清现实了,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

你的认知很有限,比如你想要爱情、想要两情相悦、想要互相喜欢才能结婚,这种想法就是正确的吗?未必。即便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也不必强求父母认同和理解,因为父母的认知也很有限。

要求父母认同你、理解你,这就是一种痴心妄想、一种自讨苦吃,就像父母希望你认同他们、理解他们,一样都是徒劳。

别说像我们这种渺小的普通年轻人了,就是历朝历代各种伟大人物,他们跟父母的关系,也基本上都是一塌糊涂,他们在父母眼中,很多都是不孝子,你看,那么多能力通天、本事无限的人,都无法让他父母感到舒心,何况我们这些麻瓜呢?

希望父母能体谅我们、能开明一些、能看得开一些,这其实就是偏见的一种,偏见是因为你以为你是对的、父母应该理解你。

你期待父母理解你,这种期待就是很幼稚的想法,就像一个文艺青年,自己写了一部小说,没人看,他就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没有知己;就像一个导演,拍了个电影,票房惨败,他怪观众没有审美。这都是幼稚,都是无知,都是偏见。

我年轻时候写文章,看到那些反对、批评我的评论,我真的会很生气,但现在谁要否定我、批评我,我觉得这不仅正常,而且很好,这才是一篇文章发出去它该有的样子。

我想,很多人会觉得,不期待别人认同自己,是一种常识,无需解释。

但怎么到父母这儿,这个问题就很难想通呢?

问题出在,父母被我们放在了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他们是爱、是权威、是恩泽的化身,如果我不听他们的话、如果我让他们不幸福、让他们难过了,我就会很愧疚、很难过,觉得是自己不对、是自己无能。

这一点是很难被察觉的,毕竟很多人都会觉得,哎呀,我只是不想被他们催婚,我没有觉得我父母高高在上啊、没有觉得他们就代表正确啊、没有觉得自己愧疚啊……

你把父母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他们的喜怒哀乐当然会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就像很多人谈恋爱,神化了恋爱,把他对象看成是什么“上天赐给我的礼物”“天使”“独一无二的人”,你把你对象看成神,看成了一种区别于任何别人的存在,你说他的喜怒哀乐是不是也会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

所以,我们可能要把父母从神坛拉下来,他们是人,父母只是一个角色,你跟父母的关系,也只是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一种。

你是怎么跟一般人打交道的,就怎么跟父母打交道。

你有一个观点、一个想法,一般人不赞同你,不用跟他计较,他有他的看法,他有他的人生,你也有你的人生,聊得来就多聊一会儿,聊不来就自己过自己的生活。

跟父母的关系也如此,你改变不了他们、他们也改变不了你,如果他们想改变你,那是他们自讨苦吃,如果你希望他们理解你、认同你,那也是你自己自讨苦吃。

父母有他们的人生,有他们的命,你也有你的人生,有你的命。

把情绪和精力放在自己改变不了的事情上,只会让你不断内耗。

不用想着怎么去满足父母、不用想着怎么去改变他们、不用想着怎么去应付他们、不用期待他们理解你,你只需要接受就好。

接受父母对你的催婚,这很正常,催就催吧,就当那是他们的一种娱乐方式,听他们唠叨、看他们生气,听着就好,不必反对、不必期望被理解。

他们生气跟你不结婚没有因果关系,他们生气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解决自己认知和情绪问题,要你为他们的情绪问题买单,这是不公平的;同样,你被催婚而感到痛苦,跟父母催婚也没有因果关系,只是因为你没有认清现实、没有认识到父母不理解孩子其实很普遍也很正常。他们也无需为你的情绪问题买单,就像假如将来你有了孩子,你的一切喜怒哀乐,都是你自己的事,你也不能指望你的孩子为你的情绪问题负责——如果你因为他学习不好、早恋、不婚而对他大发雷霆、自己整宿不眠,那就是你有毛病。

不用担心你不结婚,某天父母抱憾而终你会感到遗憾。

人生无论怎样都无法圆满,所以其实也没有任何事值得遗憾。

不用强求非得要跟父母相处融洽、不用强求一家人其乐融融,毕竟,自古以来,那么多人,无论平头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做不到这一点。

归根到底,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也很难改变自己的处境,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尽可能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改变自己的认知、调整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怕鬼鬼就上门来,强求更添愁满怀。

——完——

0 阅读:212

韦康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