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倪萍绝交20年后大和解:为什么在关系中,我们普遍缺乏边界感?

云边的墨菲 2021-02-11 08:04:07

最近,在某档综艺节目中,宋丹丹作为神秘嘉宾突然到访。

但进门之后看见倪萍,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两人就相拥而泣,互诉衷肠,上演了世纪大和解。

大家这才知道,她们曾有着过命的交情,但因为一句无心的话绝交了20年。

1997年,宋丹丹和英达结束了八年的婚姻后,得知英达早已出轨。这是宋丹丹的第二段婚姻,对此她非常珍惜。

那时,婚后的英达还是个怀才不遇的导演,而宋丹丹已经家喻户晓。

为了支持英达搞创作,宋丹丹硬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女汉子:换灯泡、修水管等样样能行。

不仅如此,家里的人情往来、照顾老人孩子等鸡毛蒜皮的事都是宋丹丹一个人在操持,而英达则理所应当地当着甩手掌柜。

可是,极力的包容和付出不仅没换来好结果,而且还彻底寒了心:

“离婚时我已经36岁,这是一个女人最没有安全感的年龄,我一度陷入绝望,感觉被世界遗弃了。”

几重打击之下,宋丹丹完全失去了对生活的全部希望,甚至一度想要自杀。

这时,倪萍的一通电话,把她重新拉了回来:“先别死了,先到我们家来擦地吧。”

宋丹丹到了倪萍家后,倪萍和姥姥专门为她做了一桌菜,还苦口婆心的安慰她,帮助她走出了最黑暗的时刻。

除了生活,在事业方面倪萍也帮过宋丹丹出过不少主意。

1989年,宋丹丹首次登上春晚舞台,表演的小品《懒汉相亲》,取得巨大成功。

那句经典台词:“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但实际上宋丹丹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当时倪萍给她建议说:这个角色讲方言效果好。

还教她说自己家乡的山东话,因此才成就了魏淑芬这个经典角色。

这番经历和情谊,让宋丹丹非常感动,把倪萍当作了知己。

但倪萍是出了名的大大咧咧,当年她们两人共同参加一个饭局,宋丹丹到地方就兴奋地向身边人说:“我和倪萍是特别好的朋友。”

席间还有很多重要人士出席,但倪萍却开玩笑说:“谁跟你是好朋友啊,我认识你吗?”

这句话让宋丹丹非常难堪,之后,彼此之间便有了芥蒂,忙于事业又不愿低头的两人,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了交集。

倪萍大概也没想到,仅仅因为一句玩笑话,就让这段友谊戛然而止,相互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01.内心拥有清晰的边界感,是稳固关系的基石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曾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生活中,很多无意或有意的伤害和误会,都是从没有分寸、缺乏边界开始的。

人际关系或亲密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把握分寸,分清界限。

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有难度。为什么呢?

因为内心的界限并不像山川、湖泊等有形的物体那般清晰可见,需要观察和揣测。

但内心拥有清晰的边界感,却是稳固任何一种关系的基石。

在诱惑随处可见的娱乐圈,性感帅气的朱亚文除了演技可圈可点,他对感情的专一也同样圈粉无数。

和沈佳妮从恋爱到结婚的8年时间里,从未传出过一次绯闻;

结婚后他还主动在各种场合避嫌,随时告诉别人自己的边界。

有期《快乐大本营》,有个抱人的游戏环节,何炅提议朱亚文给吴昕来一个公主抱。

他立马否决了:不行,还是抱何老师吧。理由不是不好意思,也不是吴昕太重了,而是:我已婚了。

在《声临其境》的现场,主持人让他表演说情话,观众提议让杜海涛当搭档。

主持人问他,要不要换一个女搭档,他也直接拒绝了:不用,你选海涛我也安全。

这样的做法,堪称男人学习的楷模:主动和异性保持距离,充分尊重对方的感受,不仅给伴侣安全感,而且能增加彼此的信任。

同时也给所有人上了一课:边界意识在关系中,是何等重要。

那么,为什么缺乏边界感的情况还是随处可见呢?

02.自我意识模糊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拥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处理好自己和自己、和他人关系的前提。

自我意识,是指能够准确地区分出不同状态的自我,及自我和他人的区别。

清晰的自我意识,意味着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底线和边界,一旦被冒犯,可以迅速察觉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相反,如果自我意识模糊,就会像国与国、省与省一样,失去边界,非常容易陷入混乱,造成误解。

为了研究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心理学家阿姆斯特丹在1972年进行了一个经典实验。

实验者在88名3-24个月的婴儿鼻子上点一个红点,然后观察他们照镜子时的反应。

如果婴儿摸鼻子或试着抹掉这个红点,就说明他们能分辨出镜子中的人和自己是同一个人;

假如他们对红点毫无反应,则说明他们无法区分出自己和外界的区别,处于混沌无知的状态。

结果发现,16到8个月大的婴儿他们能看到镜子里面的人。

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去拍拍镜子里面的人或者以各种方式与其互动,却并不知道里面的人是自己。

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步建立和形成的。

我们常常看到几个月的婴儿,抱着自己的脚丫啃得很香,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身体和自己的关系;

拿出他们的照片给他们看,他们也会认为那是别人,因为他们还不能分辨出自己,不知道照片上的人和自己的关系。

2岁的时候,他们逐渐才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有了完整的自我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需要20多年。清晰的自我意识,需要不断地对自我进行探索和反思。

而浑浑噩噩自我意识模糊的人,往往就容易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别人的底线,引起误解或矛盾。

03.误解了“亲密无间”

形容两个人关系好,常用“亲密无间”来形容。这里的“无间”是没有隔阂的意思。

但是,很多人却把它理解成了没有距离,误以为关系好才会不分彼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心理学认为,在原生家庭中,父母是我们最亲密的人。

亲子关系的相处模式,是每个人模仿的模板,也是我们学到的未来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

但是,国人普遍缺乏边界感,比如,亲戚聚在一起特别喜欢问类似的问题:一个月赚多少钱?有对象了吗?啥时候结婚啊?

这导致了大部分人,包括我们的父母在内,对亲密关系有很大的误解,甚至根本不懂真正的亲密是什么样子。

比如一些固有观念“爱孩子就应该毫无保留地付出,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等根深蒂固。

如下的对话,相信你一定听过不陌生:

“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你好?”

“为了我好?那你为什么不征求我的意见,不问问我喜不喜欢?”

“妈,我的兔子去哪了?”

“送人了,那东西在家里味道太大了,送给邻居李阿姨了。”

“送人了?没经过我的同意,你怎么能随便把我的东西送人呢?”

“你的东西?家里的哪样东西不是我花钱买的,哪样东西是你的?“

......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我们自然而然就误以为,亲密原本就该如此。

但实际上,任何一种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在内,都应该留出适当的安全心理距离。

即“亲密无间”的真正含义其实是“亲密有间”:保留独立的个人空间,给彼此留距离。

除此之外,关系越是亲密,越是清楚对方的软肋,一不留神就容易哪壶不开提哪壶,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

04.如何在关系中,不被边界问题困扰

实际上,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想要在关系中,做到不被边界问题困扰,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边界在哪,别人的边界在哪。

其次,主动在无形中告诉自己的边界是什么,具体做法可参考朱亚文。

最后,如果对方跨越了你的边界,冒犯到了你,要及时告诉对方这给你带来的困扰或痛苦,让对方知道你的边界和底线。

如果你清楚地告诉了对方这些,他还是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你,那说明他连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直接远离就好了。

当然,在父母或亲戚面前,如果被边界问题困扰,我们无法做到断绝关系,

或明确告诉对方自己不高兴了,但可以试着用打太极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结束对话。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你有过类似的困扰吗?欢迎讨论啊

0 阅读:113

云边的墨菲

简介:一个通过写作,见证自己成长的30+女生,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