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蔡文姬三婚22岁董祀,董祀不想入洞房,蔡:你最好想好再走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1-11 09:35:32

文|老达子

本文共2589字,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前言

洞房花烛夜本是人生四大喜事的之一,可是并非所有的新婚之夜都是幸福甜蜜的,比如建安十一年(207年)的一个新婚之夜就是这样的。故事男女主角分别是董祀和蔡文姬,是曹操自己做主将35岁的蔡文姬许配给了22岁的董祀。

都说女大三抱金砖,可是这整整大了13岁啊,再加上此时的蔡文姬已是2个孩子的妈了,尽管她是个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可22岁的董祀才刚刚成年啊,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有无限的可能呢,怎么会愿意娶蔡文姬呢?

所以在洞房花烛夜,董祀连新娘的盖头都没心情揭,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深谙世事的蔡文姬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道:“你走之前最好再想想”,因为她知道如果他走了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所以她是提醒他也是在保护他,当然也可能是她不想自己后半生的生活再有任何的波澜了,她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蔡文姬,这个早已看惯了人世悲欢离合的女人,仿佛像是乱世之中盛放的一朵蓝色蔷薇。为什么说是蓝色的?因为蓝色是忧郁的,就像她颠沛流离的命运。今天老达子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悲情又幸运的女人吧~

本是名门闺秀,奈何命运多舛

蔡文姬,本名叫蔡琰,父亲蔡邕就是东汉末年名声鼎沸的大书法家。出生在这样的文学世家,蔡文姬从小就博学多才,不仅擅长文学和书法,还精通音律,据说她很小的时候就能听音辨琴弦,非常厉害。蔡邕也是精挑细选,最终才选定了这个女儿也是宠爱有加,精心培养。

为了给女儿找一个合适的如意郎君,蔡邕也是精挑细选,最终才选定了才子卫仲道。他们婚后的夫妻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可是这样的好景就维持了不到一年,卫仲道就染病去世了,他们也没能留下一儿半女。

残酷的现实就这样打乱了蔡文姬的美好生活,变成寡妇以后,她便发誓永不再嫁。后来兴平年间,她的父亲蔡邕因为被王允恼恨而被投大狱。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蔡文姬在失去父亲的庇护之后的生活过的非常艰难,可就在这时南匈奴又趁乱打了进来,直接掳走了气质出众的蔡文姬。

被掳到匈奴以后,被迫成了左贤王的妾。而这个左贤王刚开始只是想要她的身体,后来却将她当作自己玩乐的工具一样。尽管蔡文姬曾苦苦哀求过放她一马,但左贤王怎么可能会轻易放了她呢?就这样,她在匈奴被禁锢了整整12年的时光,期间还生了2个孩子。

直到后来的曹操将她赎了回来,她才得以回到故国家乡,后面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不得不说,蔡文姬确实是个苦命的女子,但同时她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相比于与她同时代的其他无名女子,她的境遇算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毕竟蔡文姬还是个名门闺秀,她的父亲蔡邕与曹操的关系很好,这也是她能够最终能回到中原的主要原因,而那些其他女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老达子曾看到过关于蔡文姬的一些负面议论,他们说蔡文姬遭受了这么多苦难,尤其被匈奴掳走以后遭遇那样非人的待遇丢了名节以后为什么不去死,还生下了2个孩子?所以在这里也想发表一点自己的感想~

女人的名节固然重要,但要分时代背景的,蔡文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有比名节更可贵的东西

我们先来读下蔡文姬的这首诗吧~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惨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蔡文姬《悲愤歌》节选

我们在读蔡文姬的这首诗时,能想象得到这个女人到底经历了什么不幸,才能将汉末动乱的社会面貌和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描写得如此情真意切呢?战乱中的男人因为没法保护自己的家国妻女而非常悲愤,女人就更惨了,被当成牲畜般被虐待。

“求死”是因为死比活更容易,在这种时候,如果你说女人丢了名节就要去死,就实在是太愚昧了。

蔡文姬作为大汉的著名才女,被匈奴左贤王给掳走以后,遭遇了了牲畜般的侮辱和践踏。她流落异乡,孤苦无依,多亏了随身携带的胡笳才熬过了那些不堪回首的日日夜夜。在那些难熬的日子里,一死了之是她摆脱现状能想到的最简单也是最快的途径,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因为她有一颗思归的心。

正是凭借着这种复归家国的执念一直支撑着她,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她的诗篇流传后世,可以说是字字血句句泪地述说着自己的遭遇也是代表很多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这些难道不比一个女子的“名节”更可贵吗?

匈奴人仅仅是强暴了蔡文姬的肉体,但没想到数千年后的后人却要亵渎她的精神。

“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蔡文姬还有一个“伟大”之处在于,她曾在曹操的请求下,将自己记得的四百多篇文章全部都默写下来了,成功让蔡家在汉末早已流失的四千多本书籍中的部分内容得以保留,对于我们后人来说,这是何其珍贵的资料啊!

前半生颠沛流离,后半生得以安生

蔡文姬在嫁给董祀以后,尽管有人认为董祀对她没有什么感情,但是在后来董祀在犯了死罪以后,蔡文姬还是挺身而出,为丈夫求情,曹操这才赦免了董祀。从那以后,董祀对蔡文姬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夫妻二人这才相敬如宾。虽然他们是先婚后爱,但历经磨难的文姬也算终于找到了自己幸福的归宿。

后来在208年官渡之战后,天下开始三分,虽然各地战乱不断,她和丈夫仍然能够找到一个宁静的隐居之地,后来还生了双儿女,最终携手走完了一生。这样的生活就算是对她之前悲惨经历的一个弥补吧。

她这一生,可以说是沉浸式体验了当时汉末乱世的风云变幻,命运的捉弄让她经历了可能别人几辈子才能经历完的不幸。她拥有像野草般的生命力和平凡女子所没有的坚强,这份坚韧让她在动荡的乱世中活成了一个奇迹。尽管战乱的岁月将她作为才女的尊严和自豪感摧毁得体无完肤,她始终没有真正屈服过!

老达子说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有部戏剧杰作叫做《蔡文姬》,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自从董都尉劝告了我,我的心胸开朗了。我曾经向他发誓:我要控制我自己,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自从离开长安以后,我就不曾在夜里弹琴唱歌了。我觉也能睡,饭也能吃了。我完全变成了一个新人。”

尽管这部剧的评论褒贬不一,但这确是郭老内心真实的情感寄托,他自己都曾坦言:蔡文姬就是我的真实写照!其实蔡文姬的人生经历也是映射着那个时代甚至说当下这个时代中很多小人物的真实写照,就让我们用这句台词共勉吧!

1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