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Severn
编辑|S
2023年10月7日,中东地带再度传来枪炮声。
以色列巴勒斯坦哈马斯这对宿敌,又一次将矛盾诉诸战火。
凭借远胜于哈马斯的军事力量,以色列的炮火席卷了加沙地区,予以哈马斯组织强硬打击的同时,也造成无数巴勒斯坦人民的流离失所无辜伤亡。
以色列的无差别打击,迅速在国际社会酿起舆论风暴,全球各地掀起反对以色列的浪潮。
然而就在世人纷纷呼吁和平停止战火的当下,印度总理莫迪却公开站队以色列,支持对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
莫迪的行为引来阿拉伯世界的激愤,让近年来不断靠近的印阿关系瞬间“结冰”,也让印度为了针对中国“一带一路”提出的“香料走廊”成为空谈。
但更重要的是,此举将印度“虚假大国”的真面目暴露的淋漓尽致。
印度人一直以来谋求的国际大国愿景,终究成了一个国际笑话...
印度大国梦想
“没有大国的命,却有一颗大国的心。”这句话放在印度身上,再贴切不过。
印度素来以“大国”自居,更将成为世界性大国作为宏大愿景。
这一远大理想,萌发于英国殖民者走向落幕印度独立之时。
历史上,印度半岛的孔雀王朝贵霜王朝莫卧儿王朝,均未能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统印度。
然而自17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度半岛后,却在一百多年时间里打造出一个空前强大的殖民地印度,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印度文化就此形成。
当英国人被赶走后,印度接受了西方殖民主义世界观,将西方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想当然的视作了崛起之道。
于是,刚刚摆脱殖民地身份的印度,便扭过头来建立自己的霸权,大国情结就此种在了印度文化中。
尤其在印度政治精英群体中,印度人有着强烈的大国意识与强国抱负。
在还未迎来独立之时,开国总理尼赫鲁就许下宏远,为印度人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大国”蓝图。
只可惜由于国家各项能力的落后,印度在成为世界大国的道路上始终步履蹒跚。
直到20世纪90年代,印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总算成长为发展中国家的“新星”代表。
印度民间的“崛起”呼声,再度响彻全国各地。
这一时期,印度政府将未来发展愿景定位为“至少成为世界六大主要力量之一”,还要力争步入国际社会“管理层”,坐到国际舞台“贵宾席”。
同一时期,印度为实现大国抱负展开了一系列动作。
2014年莫迪上台后,印度政策再度迎来重大调整,外交强势特征明显加强。
被称作“铁钳”的莫迪总理,与世界大国互动显著增强,企图突破传统地缘政治限制,让印度成为不输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大国。
在南亚,印度早已将此地视作自己的“后花园”,决不允许别国插足自身势力范围。
莫迪政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周边第一”外交政策,寻求将南亚邻国与自身捆绑,彻底拿到在南亚的绝对话语权。
东南亚各国,也是印度不断拉拢合作的对象。
印度的大国逻辑是南亚大国亚太大国世界大国,自认为已经牢牢占据南亚主导权的印度,目前主要动向是向亚太各地拓展影响力。
而相对落后弱小的东南亚,自然是印度的首选。
莫迪访问东南亚
另外,莫迪政府与美日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2017年6月,美印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伴随着全球化推进国际贸易发展,越来越多力量表达出了在印度洋的利益诉求,印度无力维持其假定主导地位,只能奉行“远交近攻”战略。
近几年,中东地区也成为印度的一大外交扩张方向。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总体实力的衰弱,美国人不得不调整全球战略部署,分出更多的精力给远东地区,如此一来势必造成对其他地区的介入,中东就是其中之一。
减少对中东的关注,已经成为美国战略部署的明显趋势。
而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将会给其他国家提供介入中东事务的契机,印度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将手伸向了中东地带,希望中东成为自身实现大国愿景的一大助力。
莫迪出访中东
印度中东关系火热
实际上,自莫迪上台的第二年,印度与中东各国的交流便明显加强。
2015年,莫迪开始频繁的出访中东国家,努力提升与各国的双边关系,积极拓展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经济上,印度与中东国家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
中东的油气资源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具备超凡的吸引力。
进入新世纪后,印度国内经济发展增速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2017年10月,莫迪推动沙特阿美公司在印度建立办事处,并拿到该公司为印度打造完全一体化业务体系的承诺。
此外,印度还提出了一条所谓的“香料走廊”,试图在南亚-中东-欧洲之间建立起一条经贸通道。
香料走廊预想路线
安全合作方面,印度在积极寻求与中东诸国安全合作的深化,尤其是在防务合作与反恐领域。
莫迪出访阿联酋期间,两国就“战略安全对话”议题展开磋商,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跨国犯罪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
此外双方在加强网络安全往来预防网络恐怖主义极端思想传播领域,均取得良好合作进展。
除阿联酋之外,印度与沙特之间频繁的反恐联合演习多项反恐合作协议的签订,都在持续推动双方安全合作的深入进展。
国家防务合作方面,印度在中东最主要的防务伙伴是阿曼。
两国军事海陆空军事演习频繁,双方防务合作高度空前。
政治联系方面,莫迪2015年8月出访阿联酋,此行正式拉开了莫迪中东外交的序幕。
访问期间,印阿两国在经济国防文化多个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并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级。
随后,莫迪马不停蹄的访问了沙特伊朗卡塔尔三国,并带回几十份多领域合作协议。
不仅是中东阿拉伯国家,就连与阿拉伯人有世仇的以色列,也在莫迪的访问之列。
2017年7月,莫迪作为印度历史上首位访问以色列的总理,与以方总理内塔尼亚胡实现会晤。
在此之前,印度在巴以冲突中强烈支持巴勒斯坦,新德里更是站在动员巴勒斯坦民族事业的最前线。
莫迪访问以色列
1974年,印度作为除阿拉伯国家之外的首个承认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合法地位的国家。
1988年巴勒斯坦建国后,印度也是最早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之一。
几十年来,印度出于对中东地区的石油需求,始终保持着与阿拉伯人的亲密关系。
然而莫迪出访以色列将印以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的举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抛弃了印巴两国几十年友谊,也为现如今支持以色列打击巴勒斯坦哈马斯埋下了伏笔。
其实自2014年莫迪执政以来,印度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便发生了悄然转向。
印度在国际社会为巴勒斯坦的呼声越来越小,反倒与以色列越走越近。
再到今年10月7日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莫迪彻底撕下了印度的虚伪面目。
只是莫迪或许不会想到,此举或将会葬送其苦心经营多年的印度-中东友好关系,也会埋葬掉印度人心心念念几十年的大国愿景。
印度大国愿景成笑话
10月7日哈以冲突以来,全球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中东,并站在各自利益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立场。
其中,阿拉伯世界站队哈马斯,毕竟阿拉伯人与以色列存在历史仇怨,且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的“外来户”,一直不受阿拉伯世界的待见,说是中东各国的“公敌”也不为过。
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则是表达了对巴勒斯坦平民的关怀,呼吁双方停止战火以和平手段解决矛盾,这也是当前世界人民的主流看法。
针对以色列不顾平民生命对哈马斯盘踞地区加沙采取狂轰滥炸的行为,世界各地激愤之声不绝于耳。
各国纷纷爆发游行示威活动,要求以色列停止战火停止对巴勒斯坦平民的屠戮。
反以游行
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坚定站在了以色列的身后,它们几乎全部来自欧美世界。
因为双方渊源颇深,或者说以色列就是欧美国家在中东的“代言人”。
1948年,犹太人正是在英国等国的支持下,大举迁移至巴勒斯坦境内,并建立国家以色列。
此后双方展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互相攻伐,以色列之所以能屡屡占据上风,也多亏了欧美国家的鼎力支持。
现如今中东战火再燃,欧美国家力挺以色列之举也在意料之中。
可除了欧美国家之外,还有一个国家表达了对以色列的支持,它就是印度。
往前推十年,印度与巴勒斯坦的关系还“亲如兄弟”,因此当莫迪发出对以色列的支持言论后,立刻引发国际社会的一片哗然。
10月7日哈以冲突开始几个小时后,莫迪便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对以色列遭受的恐怖袭击深感!”
4天后,莫迪在与以色列政府的交谈中,再度重申了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在这个困难时刻,印度将会与以色列站在一起,我们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与过去应对中东危机不同的是,莫迪这次没有呼吁停止战争,也没有强调克制军事行动,更没有提及对以色列的谴责。
莫迪的发言,自然引来阿拉伯世界的激愤,但同时也赢得西方世界的示好。
从这一角度来评判,莫迪成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毕竟莫迪政府向来奉行亲近讨好西方的政策,哪怕付出的代价是与阿拉伯世界的友谊。
但此时的莫迪还没有意识到,他的发言同时也葬送了印度人所谓的大国愿景。
仅从莫迪的发言就可以看出,其言辞之间满是对西方世界的讨好意味。
当中东世界与以色列发生冲突时,自诩大国的印度没有彰显出任何担当与责任,反而出于自身利益的维护,置无数巴勒斯坦平民的生命安危于不顾。
一场巴以冲突,彻底撕下了印度人虚伪的面具,将其趋强扶弱毫无担当与骨气的丑陋形象,彰显的淋漓尽致。
如此作为,哪有半点大国的格局和胸怀?
况且,莫迪得罪阿拉伯世界之后,印度在亚洲的扩张战略势必受到严重影响,中东地区势必成为印度冲出亚洲的掣肘。
而连亚洲也冲不出,印度又凭何成为世界大国?
印度人图谋半个多世纪的大国愿景,终究成了国际笑话。
结语
巴以冲突持续至今,不知已造成多少人的无辜丧命。
而莫迪为了一己之私不顾普通民众安危的发言,体现不出半点大国担当,反倒揭开了印度人趋炎附势的真面目。
从莫迪发言力挺以色列的那一刻起,印度便彻底失去了成为世界大国的机会,世界也不需要这样一个没有丝毫责任感的大国。
参考资料
曾向红,陈明霞.追求“领导性大国”:莫迪执政以来印度的中东政策[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9(05):32-45+118-119.
哈马斯袭击后,印度总理莫迪声援以色列.智讯智能科技网.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