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数日的酷热煎熬中,“中伏”终于到了。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要吃煮鸡蛋”的俗语不期然地从脑海里蹦出,挥之不去。这是刻入基因的记忆,早已成为思维的条件反射。
中华民族大约是世界上最爱给季节标点的民族了。
一年四季,不仅有充满诗意的24个节气,标记着寒来暑往、春种秋收的过程,亦有“三九”“三伏”这样的寒暑预告。围绕着这些时令,我们有滋有味的吃喝,认认真真地养生,兴致勃勃地生活。
一代又一代,我们从来不嫌繁琐。
几年前,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股“断舍离”的潮流,随即迅速蔓延。信奉这种理念的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我们,断舍离才是精致高级的生活,才是最顶级的自律,最通透的生活态度。
一时间无数人为之趋奉追随,纷纷进行着“断舍离”,仿佛不如此就不够爱自己,就过不好余生。
我不是坚定的人,也曾被这种理念吸引。可是,当我开始践行的时候,却实在千难万难。因为,很多器物都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与记忆,物质不再仅是物质,也是承载了心灵的喜怒哀乐。
过了“初伏”,又走进“中伏”,我忽然意识到,断舍离,从来就不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气质。
我们是农耕民族,从我们的祖先开始,一代又一代,守着土地,生活得辛苦艰难。
不是吗?碗里的一粥一饭,每天的一吃一喝,无不需要仰赖自然的风调雨顺,需要依靠自己含辛茹苦的辛勤耕耘,才能有收获,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而这样的收获,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来得如此不易如此侥幸,我们怎么能不对生活无比珍重珍惜?
断舍离?自然变化莫测,生活意外迭出,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就能打掉所有的果实,一场干旱便能让土地颗粒无收。
过日子就要细水长流,留一点余粮在家才能踏实从容,不惊不畏。
刚过了几年好日子,就开始宣扬断舍离,过吃一碗倒一碗的豪奢生活——那是游牧民族的态度,他们东游西走,物质收获来自于猎获和掠夺,自是随便就可以“断舍离”。
我们是农耕民族啊,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民族啊。我们没有不劳而获的基因,没有扩张掠夺的气质。千百年来,我们只守护着自己的土地,春种秋收,辛苦耕耘,靠着丰年存下的余粮,来应对灾年的歉收。我们不怨天,不妄想,唯有在“吃苦耐劳”坚持守望。
我们不够富贵张扬,却足够坚韧顽强。挺过了千年的历史跌宕,眼看一个又一个民族消失沦亡。哪怕好几次,也已经到了危机关头,却总能一次又一次涅槃重生……
“断舍离”不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气质,而众多人的学习借鉴,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物质上的“断舍离”,精神上,她们舍得下吗?
是不是,又想轻松自在又想挣钱多?又想躺着又想赢?
有没有,又想清高骄傲又想情商高人脉广?又想自私自我,又想有道有德?
心灵的欲求太多,一样都不愿放弃,只在物质上“断舍离”,岂不是伪精致自律,伪通透高级?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要吃煮鸡蛋”,我们能割舍民族的传承和基因,将这些悠久繁复的民俗节气都“断舍离”吗?
所以啊,有钱的时候好好存钱,丰收的年时留点余粮,“手停口停”不是我们过的日子,也不值得我们同情。
我决定下楼去买面条,还是老老实实地过农耕民族的小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