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从天文角度,当太阳到达黄经 315° 时迎来立春,而且它更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秦代起,就标志着孟春时节的开启,象征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即将来临。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新生的时刻,中国传统文化中沉淀下来的 “三要吃、三不做” 习俗,承载着深厚的仪式感和丰富的生活智慧。


吃春饼是北方地区在立春时的传统习俗,也被称为 “咬春”。春饼是一种烙制的薄饼,薄到透亮且十分筋道。人们在吃春饼时,会在饼里蘸上甜面酱,再裹上韭菜、豆芽、鸡蛋、熏肉等各种各样的食材。吃的时候讲究从头到尾,寓意 “有头有尾”,象征着吉利如意、消灾去难,同时也饱含着迎接新春、期盼丰收的美好寓意。每一口春饼,都融入了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热切希望。

早在明代,就有立春这天家家户户吃萝卜的说法。萝卜本身富含维生素 C 和纤维素,营养丰富。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吃点儿水汪汪的萝卜,不仅有着去病消灾的寓意,还能够帮助人们去除春困,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为新的一年注入健康的活力,让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

春菜是立春时节应季的新鲜蔬菜,它们带着春天的蓬勃生机,为餐桌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食用春菜,既顺应了时节的变化,又能摄取到丰富的营养,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顺顺利利、健康平安,也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与珍惜。
二、立春 “三不做”(一)不理发民间有 “发乃人身之草木” 的说法,立春时节,大地回暖,草木开始生长发芽,此时损害刚出生的草木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在传统文化中,头发被视为 “人之元气”,立春时阳气初生,剪掉头发似乎就剪掉了好运。虽然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但为了讨个好彩头,很多人会避开立春这一天理发。
(二)不搬迁传统习俗认为,立春是气节交接之时,气场不稳定,气息驳杂。搬家选择在这样的时刻,可能会扰乱家中的风水气场,影响居住者的运势。一年之始,人们都希望生活安稳顺遂,而搬迁往往意味着动荡和变化,所以为了新一年的顺遂,搬家尽量避开立春这一天,挑选一个黄道吉日,顺顺利利地开启新生活。
(三)不吵架动怒立春是阳气上升、万物复苏的开端,代表着新的开始,好的情绪氛围能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如果在这一天吵架、发脾气,不仅会破坏自己的好心情,还可能破坏全年的运势。人们认为,在立春这天和和气气,多说吉祥话,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所以在这一天,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口舌之争,以平和愉悦的心态迎接春天的到来。
立春的 “三要吃、三不做” 习俗,虽然有些没有科学依据,但更多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日立春之际,不妨遵循这些传统习俗,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祈愿生活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