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业遗迹与未来科技碰撞,当科幻想象照进现实世界,2025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首钢园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科幻风暴”。这场由中国科协与北京市政府联袂打造的盛会,以“科学梦想 创造未来”为主题,从酷炫科技到沉浸体验,从产业论坛到全民狂欢,每一个环节都在书写科幻的无限可能。
特别是在3月28日的科幻大会集市现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的科幻作品,涵盖科幻文学、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科幻元素随处可见。而跟随央视《新闻直播间》特别报道的镜头,小编注意到了来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机器人天团”。从智能驾驶到人机共舞,从擂台赤膊到比斯兔强势出圈,信息科大的五支“机甲战队”可谓是风头尽显。
以其中的对抗机器人战队为例,它的“硬核”之处在于将前沿科技转化为实战能力。其战队成员通过激光雷达与AI算法的结合,不仅让机器人具备环境感知与动态决策能力,更通过机械臂的协作模拟真实战场场景。而这种高度复杂的系统集成,对学生机械设计、算法开发、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换句话说,经过信息科大各专业教师传授的基础学科知识、实践课程中的技能训练以及学科竞赛中实践经验的积累,该校对抗机器人战队的成员已经掌握了设计和制造先进机器人的光机电算控等核心技术,也成为了智能制造、智能通信等前沿领域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所以,他们设计打造的对抗机器人才能在科幻大会上成为众人瞩目的存在。
与对抗机器人战队同样受欢迎的,还有该校的无人驾驶天团。从报道中大家可以看到,信息科大学生自主设计、制造的小型无人驾驶汽车不仅能够依靠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精准识别路况,甚至逆时针绕桩演示比驾校教练还要稳。这说明,从车架设计到环境感知系统,该校学生能够熟练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领域知识,甚至自主开发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无人驾驶算法。
而这样的车辆设计能力,信息科大MCT无人方程式赛车车队的成员早已具备。尤其式该车队设计的第三代无人驾驶赛车已经能够有自主完成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中的所有比赛项目,并在2024全国无人方程式大赛中取得了国家级二等奖、全场第八名的好成绩,展现了信息科大学子在车辆设计领域过硬的专业本领。
此外,信息科大学子还能设计出关节灵活度堪比人类选手、机械臂街舞引爆网络神曲的体育竞技机器人;通过语音识别和情感交互实现寓教于乐的智慧交互比斯兔;多模态感知系统实施实时决策的人形机器人……
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重点建设高校,有足够的实力让人工智能走出论文、让机器人技术落地生根。且学生的每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都能在这里找到技术支点,每一个科技梦想都有变成显示的路径。而这种兼具严谨和活力的学习氛围正是,正是当下青年学子们最喜欢的求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