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汪精卫见溥仪,侍卫高呼:“一鞠躬”,回去后汪精卫却哭了

历来现实 2025-02-03 11:10:56

毫无疑问,在全面抗战时期,汪精卫乃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大汉奸。

对于当时那个烂透了的民国政府而言,汪精卫又会比蒋介石坏多少呢?

被日本人青睐的大汉奸

1938年7月22日,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而一直未曾坚定抗日的蒋介石在这天收到了高宗武写来的一份报告以及对方的亲笔信。

高宗武自抗战开始以来就一直希望能够以无条件地让步来换取日本人的退兵,而汪、蒋两人都有促成此事的意愿。

但是,高宗武的信和报告来了之后,蒋介石能够从这封信中读到日本人的意思,那就是即便是无条件地让步来换取和平,也只希望“汪先生出马”。

汪精卫相较于蒋介石或许更好控制,这是日本人选择汪精卫的主要原因。

蒋、汪两人一路斗下来,蒋介石因为兵强马壮所以才能一直压汪精卫一头。

可笑的是蒋介石手里面有人、有枪,但依旧不惜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来与日本人进行所谓的“谈判”。

甚至是在“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人已然明火执仗地打了进来,蒋介石也不敢与日本人宣战,生怕事情没有回旋的余地。

当然,在出卖国家利益与日本人合作的事情上,汪精卫总是要先蒋介石一步。

汪精卫年轻的时候好似一个热血的青年,甚至还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刺杀摄政王载沣。

可是随着汪精卫在国民党内的地位日益提升,当初的革命青年也渐渐地沦为一个玩弄权术的政客。

与蒋介石半辈子的明争暗斗

1927年,这时候的汪精卫还顶着一个国民党左派的头衔,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汪精卫妄图火中取栗,将蒋介石打成革命成果的窃取者,于是便与陈独秀发表了《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

可是当汪精卫看到蒋介石根基已立,并且自领中央军委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后,便立刻在7月15日的时候在武汉实行了“分共”,此后在武汉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分庭抗礼,使得国民党事实上形成了两个政府。

汪精卫与蒋介石一直相互否定,都将对方视为非法政府,但事实上两人都是窃国之贼,谁又比谁更好呢?

当然两人也有合作的时候,毕竟将现有局面打破自然也不是两人所愿,都是图利,没必要掀摊子。

九一八之后,汪、蒋两人勉强组了个班子,重组了国民政府,但各自还是在培养自己的势力,想方设法地划分势力范围。

1932年1月28日,就在汪精卫履新之日,上海爆发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当时的汪精卫十分害怕日本人打进来,于是便说道:“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

事实上,害怕日本人打进来的又何止汪精卫,蒋介石同样怕日本人打进来之后坏了自己的好事。

蒋介石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中国“清一色”的话事人之后好以此作为筹码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交换利益。

说到底,无论是汪还是蒋,都是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代言,都是买办阶级。

因此,无论是汪还是蒋,都不希望中国共产党这样真正的革命团体存在,汪蒋之间是买办阶级的内部争权夺利,两人都不具有革命性,也就没有抗击日寇的坚决性。

1932年5月在蒋、汪的同意下,国民政府跟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不仅如此在当年的7月,汪精卫还公然压制了张学良进兵热河抗日的主张。

1935年的时候,汪精卫又批准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将整个华北的利益都让渡给了日本侵略者。

汪精卫的这些主张,蒋介石无一表示反对,可见在是否抗日这个问题上,汪精卫与蒋介石还是达成了一致的。

当然,蒋介石聪明,在这种丧权辱国的事情上总是愿意将汪精卫推到台前的,毕竟蒋介石的脸皮要比汪精卫薄一些。

可是蒋介石玩砸了,他没想到的是,事事都将汪精卫推到台前,到最后汉奸汪精卫却成了日本人眼中的红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蒋介石最早与高宗武进行接触,希望对方能够以外交手段向日本求和,并且向其专门拨付了经费。

可笑的是,当时日本人兵锋正盛,完全没有与蒋介石谈判的意思。于是蒋介石也只能是硬着头皮调动兵马抗日。

看看全面抗战最初一段时间民国政府的战绩就知道了,前线的战士们浴血奋战,而国民政府却是想着如何借西方国家之手来调停战争,同时用一切手段来保住自己在国内的利益。

淞沪会战,800将士誓死抵抗,而国民政府却想着用这800将士的表现作为中国政府向西方国家求援的筹码。

在蒋介石的心中,一切都可以做交易,战争也不过就是交易的一种形式罢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日本人更看重汪精卫。相比较于蒋介石那暗昧的态度,汪精卫显然在当汉奸这条路上更坚定。

汪精卫不像蒋介石手握重兵,因此汪精卫在当汉奸这条路上还是得“笨鸟先飞”。

历史的选择

1938年8月,日军在华的侵略受挫,于是在高宗武的安排下,周佛海的代表梅思平与日本首相近卫的代表松本重治在香港谈判。

当时国民政府给出的条件是:“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

虽然这时候蒋介石并没有承认,但是作为国民政府的代表,这样的谈判条件蒋介石哪里会不知道。

但让蒋介石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自己算错了,在见到高宗武的报告与信件之后,蒋介石才发现在日本那里,显然没有多少军权的汪精卫要比自己的路要“宽一些”。

也正是因为日本人选择了汪精卫,这才使得蒋介石绝了投降日本的道路,只能被迫在坚持抗日。

历史的阴差阳错将蒋介石推向了所谓的“中华战区总司令”的位置上,也让汪精卫永远地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谁也没想到,日本人会发动对珍珠港的偷袭,最终将美国赶下了战场。

美国入场之后,蒋介石似乎看明白了这场战争未来的走向,也就是在美国宣战之后,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向日本人宣战。

即便蒋介石说得如何冠冕堂皇,但其人究竟是个什么货色,事实上谁都清楚。

蒋介石宣了战,汪精卫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大汉奸。

当初的“幸运”却成为了当下的悲剧,蒋介石再也不会争着在日本人那里与汪精卫争宠了。

局势已明,蒋介石连同自己一直犹豫不决要不要戴在头上的那顶汉奸帽子一并给了汪精卫。

大汉奸为何哭泣??

1943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的处境越来越糟糕,无论是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还是南亚战场兵力都捉襟见肘。

而这个时候,汪精卫和溥仪在东北的两个伪政权便都成为了日本人在本土已然无力承担战争时,给自己输血的血仓。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这两个伪政府,于是在伪满洲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日本人主持了一场“联谊”,让汪精卫携外长褚民谊等伪政府高官特意赶到“新京”(今长春),恭贺“满洲国”成立十周年。

相比较于伪满这个“亲儿子”,后来才顶上汉奸帽子的汪精卫显然就是“干儿子”了。

在来到新京之后,溥仪自然是要装腔作势一般的,毕竟在日本人那里当了这么多年的“儿子”,在汪精卫面前自然是要当一当“老子”的。

于是伪满洲国的“大使”廉隅在安排回见事宜的时候,侍卫就要求汪精卫在见溥仪的时候要行朝礼。

可是汪精卫毕竟当年还是参与了覆灭清政府的革命运动的,自己又是伪政府的头头,因此始终不愿意将这次会面弄成朝拜,于是在会见礼节的安排上,两个伪政府的官员们一直争论不休。

后来日本人见双方各执己见,于是出面斡旋,决定汪精卫在见溥仪的时候用西式的“握手礼”。

可没想到的是,伪满的官员在这里留了一个心眼,最终狠狠地戏耍了汪精卫一番。

当汪精卫进入到伪满的皇宫之后才发现一切与事先说好的还不一样。

汪精卫一进宫就看到溥仪高高在上地站在朝堂之上,还不待汪精卫多想,一旁的侍卫就高喊“一鞠躬”。

此时汪精卫心里发怵,没多想就把自己的腰杆给弯了下去。

见汪精卫行礼,溥仪这才缓缓地上前与汪精卫握手。

汪精卫这下丢人丢面到家了,但是在这样的场合又能怎么着呢?

在结束了这场如坐针毡的闹剧之后,汪精卫回到自己的住所,一进房间就泣不成声。

玩了这么多年的权术,没想到的是到头来还是将自己玩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历经种种,却只能成为大汉奸,中华民族的罪人。

真是可悲!可悲!可悲!

1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