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与子,是所有艺术创作都无法绕过的主题,也是艺术家们绝对的灵感来源。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份情感,值得人类用不同的语言、艺术媒介和风格来展现,而针对母与子的作品描绘,也往往传达出人类情感的深厚与隽永。
不同艺术家眼中的母与子也不尽相同,这里整理了一些关于母子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涉及不同国家地区,不但展现了艺术家的技艺与风格,同时反映出这一人类情感的多样性与普遍性。
1. 中田郁美(日)对孩童情绪的细致表达
日本80后艺术家中田郁美(Nakada Ikumi),还在坚持用细腻而怀旧的笔触绘画一些顽皮有趣、天真有邪的小孩。
她作品画面中对幼儿情绪的惊喜表达,均来源于日常生活里对孩子行为无微不至的观察。生动地展现了孩童们的不耐、悲伤、快乐与生气,这种精准有趣的描绘,使她的作品打破了大众对孩童僵硬刻板的印象,使得孩子们的形象愈发立体生动、古灵精怪。
这种对孩童“反常规”的描绘,也传达出了ikumi对孩童的认知:孩子也拥有不逊于大人的复杂和丰富,我们对孩童的简单判断并不足以反映出他们本身的万一。
2.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对母亲的无声告白
在毕加索的艺术生涯之初,父亲对毕加索非常严厉而冷淡,而母亲佩洛斯则始终给予毕加索极大的支持。
在14岁时,毕加索用学院派的创作手段,为母亲创作了肖像,构图、线条、用色及描绘都体现出毕加索当时已成熟的绘画技术,而画中的母亲也神色静谧,充满圣洁与母性。
而在艺术生涯后期,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已经奠定完善,此刻他重新执笔,并未使用立体主义,而是将母亲描绘成为沉静优雅的贵妇人。作为举世闻名的画家,毕加索用绘画对母亲做出了无声的告白。
3. 丰子恺(中)极富童趣的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是第一个将现代漫画概念引入中国的漫画家。其作品多以儿童为题材,从日常生活中取景,幽默风趣,童真睿智,生动展现了当时儿童们的风貌。
丰子恺以简洁洗练的线条,将当时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入画,绘画中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神态和饶有趣味的行事风格常常令赏画人忍俊不禁。
4.凯斯·哈林(美) 把艺术还给大众
哈林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涂鸦艺术家,他认为自己是个大孩子,始终以孩子般的童真创作,他生前亦曾出版儿童书、成立儿童艺术工作坊,为孩子提供教育支持。《发光的婴儿》是他创作生涯中最常出现的形象,象征着孩子的天真纯洁与未来的无限可能。
哈林生前还为公共机构设计LOGO和海报,并制作壁画,雕塑,造福弱势社区。他的画作主题明确易懂,大多有关爱,和平,战争等世界性问题,把艺术还给大众是哈林的目标,所以透过公共场所作画,带给人们这些思想。
以上的艺术家和艺术品均为经典之作,在个人与社会的层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情感表达到文化的传承,均有着恒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