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李将军回忆录》整理而成)
引言
这座监狱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的定位和不同于国内其他监狱的管理,建筑以及模式等。因为他源自于苏联的设计和管理等,这里分普通监区和高级监区,待遇等都不一样。
一、监狱待遇
普通监区,每天中午和晚上是一菜一汤,菜是那种最廉价的青菜,没有多少油水,更没有肉。
而在高级的监区的牢房里,则大不相同,相当于部长级别的待遇。不仅有二菜一汤,而且菜里有肉,午餐和晚餐都是如此,晚上可以吃到馒头或面条等面食,中午则是以米饭为主。
此外,高级监区里,每半个月还会改善一下伙食,吃一些油炸食品,或者油饼之类的,一周也能吃到一次肉馅的大饺子,这在70年代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可惜维持了不长时间,后来都变了,最差的时候,差到二菜一汤就是对付一下。
比如,一点青菜,一个鸡蛋,就是二个菜了,汤是白开水丢几片青菜,仅此而已。有时候,汤是清水丢几片黄瓜,凑一个所谓的二菜一汤。
当然,对于病人还是很照顾的,比如,隔天会送来一些牛奶和水果,水果主要是苹果为主,其他的也有,但是很少吃到。
对于喜好抽烟喝酒的囚犯,对不起,你想多了,这里绝对不提供,也不允许抽烟喝酒。牢房里的灯不让关,必须24小时开着,虽然浪费电,但是防止意外发生,这点电费还是不差的。
二、监狱风格
这座秦城监狱,前身不叫这个名字,也不在这里,而是叫在功德林。作为20世纪初的建筑,已经因为年久失修成了不能用的危房。
于是,1955年组织决定,重新建一个监狱。
就这样,经过大半年的选址和设计,终于在西山脚小的秦城村,找到了地方,领导们也很满意,于是任务委派给了公安部副部长杨秀清。
他领过任命,和帮助我们的苏联专家一起,从图纸阶段,到施工,再到每一个配套选材用料等,都参与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及精力。终于,经过4年多的建设和装修,这座监狱终于圆满完工。
整个秦城监狱分普通监区和高级监区。
普通监区在西面。而高级监区在东面,有4座三层的小楼,每座小楼有100多间单独牢房。四座楼彼此相连,又独立而成,有高墙和电网分割不同的区域。每个楼与楼之间,有小门供管理人员进出。
另外,有全副武装的军人24小时站岗,在每一个楼的不同位置把守着,因为妄想越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每一座小楼,都有管理员和楼长,一个楼长,通常带7位管理员。2个管理员负责一层的囚犯,每天给他们送水,送饭,送报纸等,还有巡视,管理那些不听话的,大吵大闹的囚犯。
毕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进监狱,难免有各种情绪,极端的会不停地踹铁门,用头不停地撞墙等等。至于唱歌啥的,开始还管,后来也不管了。
三、学习内容
他记得刚刚到这里,随身携带的所有东西,包括书籍等,都被收了上去。每天固定看一些报纸和一本杂志。其他的都不给看,第二年,才开始给看毛主席文选。
再后来,大概的80年代末了,才开始给书看,这里的书不是自己去图书馆挑选,没有那么自由,不像大学那样,随便去看。
这里是监狱管理员用车子装着书,拿过来让你选,不能选多了,最多三本,看完后,不可能互相传阅,要等半个月后,再换一次,看不完的,可以继续接着看。
这样也不错啊,最起码,可以通过阅读来来打发无聊和空虚的岁月,有了书籍的所缘,不至于抓狂和发疯。但是给书看,不给提供纸张和笔,没办法记录和写写体会啥的,除了写工作报告和检查时,才给纸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