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美食街二马路亟待实现“厕所自由”

汕尾市民网 2025-04-02 16:03:37

网红美食街二马路“厕所革命”迫在眉睫

政协委员就提升旅游体验建言

市区二马路凭借其美食文化和历史底蕴,吸引外地游客前往打卡,节假日单日客流量超5万人次。然而,其公共厕所数量少、指引缺失、管理滞后等问题日益显露。日前,就二马路“如厕难”问题,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夜晚时分的二马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打卡。市民游客吐槽:公共卫生间少  卫生条件差深圳游客陈先生说起了在二马路游玩时的问题:“二马路的美食让人大饱口福,但配套设施似乎有些跟不上游客需求。公共卫生间数量少、距离远,卫生条件差,且道路上未有明确的指示牌标示卫生间位置,我们是一路走、一路问、一路找,最后兜兜转转才找到了二马路后半段附近的一间公共卫生间。”

二马路全程仅有海陆丰中心县委(旧址)附近的公共卫生间才设有标示牌,且该公共卫生间在巷子里面,很难引起游客注意。除了公共卫生间少、距离远和卫生管理不到位外,没有配套母婴室也是部分游客“吐槽”的地方。“我们的孩子还小,公共卫生间没有配套母婴室,给小孩换尿布、喂奶都不方便,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科学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游客陈女士对记者说。“别说外地人了,像我这样一个在附近居住多年的本地人,都不知道公共卫生间的具体位置。要是大人还好,起码能够‘忍一忍’,可小孩就麻烦了,实在憋不住,有个别游客或者市民只能让小朋友‘就地解决’,虽然很不文明,但确实是无奈之举啊!”二马路附近的一位居民说。“节假日的时候,询问公共卫生间位置的游客很多。进了店,第一件事就是问我们这里有没有卫生间。像有些商户是没有设置卫生间的,游客一听,立马就转身走人了。”一商户说。而在公共卫生间附近的商户说:“在高峰期,我经常看到很多人在公共卫生间外排队,男厕所还好,女厕所几乎是大排长龙了。”对于商户店铺内有厕所的免费提供给游客使用问题,一位商户这样说:“偶尔一两个人还好,多了就不行了,一来二去的,久了也不是办法,毕竟出入的人多了,或多或少影响大家做生意的。”此外,也有市民表示,因为找不到卫生间,只能在附近商家购买物品并提出借用洗手间的需求。“毕竟人家是做生意的,我们借用人家洗手间挺不好意思的,只能在店里购买点商品,再去借用洗手间。”市民杨女士调侃道:“这样上厕所,需要一定成本。”记者实地探访:仅有1处公厕24小时开放二马路全长约1.7公里。在实地探访中,记者尝试使用手机导航搜索二马路全段的公共卫生间,结果显示,仅位于海陆丰中心县委(旧址)附近的公共卫生间(二马路90号)有被导航标识。

手机APP显示二马路全程仅有一个被标识的公共卫生间。

记者在二马路几经寻找和询问才得知,二马路的汕尾大道南至文明路段,仅有个别商户及城区党群服务中心有对外提供卫生间;文明路至海滨大道中路段,分别在荣泰市场内二楼、东渔市场内以及海陆丰中心县委(旧址)附近各有1处公共卫生间,这3处位置距离间隔约100米。附近的市民还说,以前曾在假期设置过临时的公共卫生间,因为是临时的,卫生条件也较差,目前已撤销。

值得注意的是,城区党群服务中心、荣泰市场、东渔市场的卫生间仅在工作或对外营业时间才开放,开放时间段在白天,晚上基本处在关闭状态。然而,二马路人流量高峰期则是在晚上8时后至凌晨2时。换言之,在二马路,唯一一个24小时对外的公厕是位于海陆丰中心县委(旧址)附近的公共卫生间。记者还在现场进行实测,在夜间时,如果游客、市民处于汕尾大道南至文明路段,在明确知道海陆丰中心县委(旧址)附近的公共卫生间位置的前提下,正常步行到公共卫生间大约需耗时13分钟左右。但在不清楚位置、没有明显标识的情况下,市民游客寻找卫生间的时间则大大增加。

二马路唯一一个24小时对外的公共卫生间(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旧址附近)。

政协委员建言:

“智慧+共享”破解困局

市政协委员高波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建议在主街中段新增3至4座装配式智能公厕,利用边角地建设“隐形公厕”,并同步增设母婴室和AED设备。针对商户厕所资源,可对开放厕所的商家给予每月300元水电补贴和信用积分奖励,同时建立“共享厕所电子地图”,接入高德、腾讯等导航平台。在智慧化管理方面,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厕位使用和空气质量,在街头大屏显示排队情况,并开通“汕尾文旅”公众号实时查询功能。在创新运维机制上,建议引入专业公司运营,探索广告位置换等“以商养厕”模式,高峰时段实行“15分钟保洁法”,并在节假日增配应急移动厕所。一座城市的温度,往往藏于细节之中。当兴致勃勃前来游玩的游客因“如厕难”而皱眉时,城市形象便悄然蒙尘。破解二马路“如厕难”,不仅关乎民生体验,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唯有以“绣花功夫”推进“厕所革命”,方能在方寸之间彰显文明,让网红街区的“流量”真正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留量”。

记者观察:

小厕所折射大民生

二马路的“如厕难”暴露城市治理三重短板:规划前瞻性不足,未预判网红街区客流量爆发式增长;部门协同低效,城管、文旅、街道未形成管理合力;响应速度滞后,市民多年反馈未获根本解决。临近清明、“五一”假期旅游高峰,临时公厕投放、商户厕所开放等应急措施亟待启动。长远来看,需将公厕纳入城市“微基建”规划,建立“平急两用”服务体系。从厦门中山路到西安回民街,国内知名美食街均以精细化服务赢得口碑。汕尾二马路正处“网红”变“长红”的关键期,唯有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方能让“人间烟火气”持续升腾。

记者:张文滨

来源:汕尾日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