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2023》乘风而来,你浪姐依旧是你浪姐。
播出之前就动辄“常驻热搜”的爆表热度。
一播出,就火速屠榜的架势。
各路姐姐们集结一体,美的、飒的、好笑的、奇怪的,很有看点。
来,我们细说。
初舞台舞美呈现,最常见画面是“水+月”。
浪潮涌起、伊人在水中央。
首先,扣题。
虽然《乘风破浪》改叫《乘风》,但出圈的名字依旧是浪姐。
地上一顷碧波、浪起浪平;
背后一轮明月、月圆月缺。
其次,有几分删繁就简的“做减法反而加分”意思;
再次,纵贯来看、不同姐姐的舞台也颇有审美统一性。
具体到不同的歌曲和艺人,比如朱珠、刘惜君唱抒情歌时大多都是幽蓝色调,一轮明月照人间离愁别恨既视感。
到了汪小敏的舞台,换成了非常亮的金黄色。
有变化层次,同时又有整体感。
当然,也有诸多舞台,因为搭配歌曲曲风、艺人服饰或其他因素,不在这个“水和月”系列之内;
但整体而言,视觉观感都不错。
从浪姐到披哥、再从披哥到浪姐,三年中同一团队操刀的同一模式已然走到第六季(浪姐4披哥2),离“七年之痒”只一步之遥。
且不论有无瓶颈,能一直维持现象级热度和出圈讨论度,能维持“爆款之后依旧是爆款的局面”,团队能力非常在线。
能请来“血雨腥风”的阵容;
真人秀部分,善于挖掘和呈现有意思的笑点、有讨论度的争议点。
看点很多。
一
最先进场的三位,Ella和谢娜、蔡少芬,真是“三个人等同于一千个大喇叭”既视感,叭叭叭好吵啊。
但,不是贬义。
有梗,好笑,且人均有特点。
谢娜登场和Ella一番言语battle就很有意思。
两位不知拿了什么互呛剧本,Ella问“你开过几场演唱会”,谢娜很聪明装糊涂“看”过几场演唱会啊。
把“开”转成“看”。
Ella此前的组合,毫无疑问是华语女子组合鼻祖、天花板。
谢娜回“那你在天花板呆着,下来干嘛”。
一来一往怪好笑怪有梗的。
蔡少芬娘娘入场以后,更好笑了。
谢娜和Ella试图给她挖坑:在我俩旁边选一个位子坐,你选哪个?
这种“终极为难选择题”只对乖巧后辈有效,蔡少芬完全不接招,吆喝Ella“你起来,我要坐你这个位置”。
哈?这是什么奇怪路数?
更奇怪的是Ella站二人身后不肯走,被蔡少芬调侃“你看她像不像保镖”?
你们仨组个喜剧团吧真的,叭叭一整集我都乐意看。
首先,氛围和尺度刚刚好。
她们的对话,如果更硬一点,就会有过于刻意的火药味,甚至是让人不适的冒犯感;
如果再软一点,又容易显得假或没效果。
上一季谢娜是类似主持人的乘风发布人身份,cue流程、把控进度条、hold整场画风等内容,一向不被认为是她的强项。
她素来是“又疯又好笑”画风。
这一次她卸下主持身份,说“在这边奋斗了二十多年,归来仍旧是选手”,反而能够在言语中更充分发挥她的优势。
她的初舞台唱菠萝蜜,那一身毛嘟嘟衣服加齐整整发型,莫名总让我想起不知哪个动画片里的卡通老鹰形象,从歌到衣服都完全不是我的菜。
但至少她充分展示了她的舞台能力。
Ella特别好,鼻祖级唱跳团的人,业务能力在线、专业特别对口。
也很擅长语言表达,很有综艺感,能出效果。
她开口唱《恋人未满》,我真是DNA动了!还动出一身鸡皮疙瘩!
介绍环节中她们的歌一句一句出,每一句都是大型回忆杀返场。
对蔡少芬最鲜明的观感是普通话好了很多,相当流利。
奇怪的发音基本治好了。
但她还是还有梗好好笑啊。
扯着破锣嗓子,穿着美若天仙的打扮,却总有“我就是这个菜市场最热心的大姐大”的喜感。
居然还敢教人家普通话了!
初舞台表演完,蔡少芬满场幸福转圈尖叫。
这若是别人,我大概会觉得太做作。
但是,是蔡少芬,就自然又好笑啊。
每个白眼每句吆喝每个吐槽,都好笑。
她似乎有一种特别旺盛的、真实的生命力,同时又有不被束缚的夸张但合适的综艺感;
虽然她的舞台剥除回忆滤镜之外非常一般,但她就是让人觉得特别适合这档节目。
可同时又有点惋惜,这是否是对她初始身份的尴尬遗忘。
她是那么好的演员,隔壁贾静雯这几年遇到了《我们与恶的距离》那种级别的优质剧作,但蔡少芬这几年总在综艺里打转。
当然这不仅是个人取舍,更和大环境和年龄阶段有关,《与恶》这般封神作品可遇不可求。
《浪姐》几季下来,对各路姐姐热度加持都很明显,期待来浪姐的演员姐姐都有更好的影视剧资源吧。
二
我喜欢第一期里的瞿颖。
她站在那,就是对白幼瘦狭隘审美的突破和抗拒。
不白不幼。
当然你可以说她依旧符合“瘦”这条,但当我们说“白幼瘦狭隘”审美式,指涉的并非单一维度的肤色体形,而是一种刻板又窄化的状态。
瞿颖走路带风上台,伴随着张艺谋导演“安红我想你”的电影原声,这很“乘风破浪”。
她动辄提年纪大了老了,但她并不老。
一方面是物理外观层面,身材保持很好。
另一方面则是更重要的心态和情绪层面,让她显得很年轻。
瞿颖模仿那英给她的寄语,音色、状态、语气都特别像。
不愧是在百变大咖秀拥有姓名的人。
很有喜感。
走上舞台那一段并非T台,但对她来说就是。
真“走路带风”。
这首《重力加速度》并不是我喜欢的路数,小时候也是因为歌实在太红、被迫在多个场合频繁听到。
谁能想到呢,若干年后看瞿颖在台上唱《重力加速度》,反而很喜欢、很被感染。
选人环节她每一次站起来,我都会被再惊艳“哇她在人群中好抢眼好好看”。
甚至有一种“不希望她被选走,希望多看她站几次”的错觉。
(对不起)
她很能代表姐姐们乘风破浪的内核。
不要被偏见裹挟,不要被年纪限制。
要快乐,要发光。
还在主页刷到一张据说是瞿颖粉丝做的“实绩图”。
莫名被一种“我们姐就算退休了都依旧是传奇”的松弛好笑感戳中。
这次意外的还有卢靖姗。
龚琳娜、黄丽玲特别能唱,并不意外。
演员卢靖姗唱Stand by me,效果蛮意外的。
她当然不可能比肩黄丽玲这种级别的专业歌手,但她的音色、她享受舞台的状态,都有感染力。
此前在浪姐第一期初舞台表现出色的演员姐姐们,一种是张天爱、张俪、王紫璇这一挂,以标准女团模式出现;
一种是张雨绮,她自己一个人自成一派,同手同脚“唱也不行跳也不行但舞台还挺行”派;
一种是黄小蕾这一挂,方言说唱又帅又可爱又接地气又有风格,讨巧。
卢靖姗大概接近第三种,画风和黄小蕾截然不同,但效果某种维度异曲同工。
从舞蹈歌唱专业技能层面看,演员几乎无法撼动在场专业歌者舞者,但她们都做到了舞台观感舒适。
偌大一个舞台,对于非顶尖舞者/歌者而言,很容易空、薄、撑不起来。
卢靖姗的聪明,还在于巧妙利用了歌曲中“带动大家一起鼓掌互动”的既视感。
龚琳娜这次只短短亮了一小段厉害部分,很不够听,特别期待她下个舞台。
(全场膜拜龚琳娜唱功但都见怪不怪,唯独这位小哥一脸“没见过世面”的连环震惊表情包)
黄丽玲口口声声说要唱跳但没唱跳,在她的舒适区唱了首非常动人的歌。
刘惜君反倒有几丝惊喜,近乎清唱。
这段中出现了她人声之外的声音,但那与其说是配乐,不如说是音效。
她款款开口,某种回声一般的质感,和这首歌的凄怆寻找、苍凉伫立质感,很贴合。
此后水波粼粼一般的音效,又加入了几丝惆怅几丝情感羁绊的涟漪感。
压轴登场的是舞蹈家谢欣。
她在场身份属性唯一,且和上一季的唐诗逸等舞蹈专业姐姐画风也不同,她的作品很有情绪冲击力。
嗯,不是快餐式舞台,而是作品。
我们需要娱乐小甜点、也需要作品;期待能在《乘风4》的舞台上,看见更多作品。
三,故事线、互动线。
目前节目仅播出一集,艺人的成长线/争议点等内容,尚未大画幅开启。
不过,姐姐之间的互动故事线已然相当丰富。
秋瓷炫和李彩桦《回家的诱惑》品如艾利相见等内容,不知是因为前期预热太多、消耗热情,还是综艺节目类似梗过多、本质上换汤不换药,或者是本人对《回家的诱惑》本身无感,看两位姐姐拥抱无甚观感。
但节目组思路和话题热点生发机制,很好理解。
李莎旻子很会总结“她们可以从对方的眼睛里看见自己过去的样子”。
李莎旻子作为主持人舞跳得不错,但她用力时脸上的表情(或许是因为在懊恼出了小意外),总莫名让我有种在跳“哎呀这桶水好重啊、电梯坏了扛不动啊”的错觉。
事实上,如果她不主动说、我看不出她表演中途掉落了什么;
但被影响的情绪,传递更直接。
李彩桦姐姐选了郑秀文《执着》,音色很贴,整个舞台也不错。
只是,某些时候她这个手势,又让我串场觉得她好像在给球场上的赵丽娜姐姐加油~
(哈哈哈可能我是个有毒的人)
这一集贾静雯和刘雅瑟坐一起,让人很期待她们有机会合作影视剧。
贾静雯衣服少觉得冷,刘雅瑟很体贴、主动提出脱外套给她。
贾静雯领情但体恤“你里面衣服也很薄”。
两个唱歌五音不全的人,人脸识别功能,似乎也短暂略微有一些些笑障碍。
拿着小册子一脸困惑雅礼芽,侧头想悄悄询问旁边的姐姐,赫然发现那坐着更搞不清状况的越南姐姐。
谁懂啊?这俩怎么就只短暂同框一期呢,下一期怎么就不同组了呢!
刘雅瑟第一个登场,背影特别潇洒。
上一秒我还是“姐姐好帅”;
下一秒她开口唱歌,我马上变成“要不咱算了表演个别的”;
贾静雯前期大量铺垫“听我唱歌是受难”,强调特别五音不全。
也虚心全场求教。
她上台前我都已认真做好“受难”准备、如临大敌。
但她唱《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的歌,不会让人聚焦于她唱功如何,反而特别能将人带进对剧作的回忆里。
这一集中的吴倩,很明显,如她所言确实很少出现在综艺里。
Ella选她,她其实害怕跳舞、抗拒所有舞蹈含量多的组。
但她又迅速掉进“Ella姐居然肯选我,居然把初舞台公演这么重要的事押在我身上”的感动中。
互选过程当场,吴倩甚至没说话,只是大大一个点头。
导致Ella满脸疑惑确认“这是愿意的意思吗”。
前采后采等采访画面中,吴倩说话语速略慢,似乎有调试回应和斟酌的过程。
对综艺而言她很新。
所以她的种种表现都很真挚。
对我这样的老油条观众来说,“某某在综艺节目中哭”早已成为无波澜的例牌菜,但看见吴倩点头幅度大如鞠躬且神情动容,反而有些触动。
浪姐主打的,素来是一种乘风破浪的勇敢,是自信放光芒,从这个角度说吴倩“走错棚被各路专业人士降维打击”显然暂时不是“姐姐我就是光”的类型。
但她很符合节目“走出舒适圈/挑战”的另一层主旨。
人生山高路远、道路崎岖、波涛汹涌,不知何时就会天降挑战或突遇瓶颈。
一直顺风顺水在舒适区里,是一种罕见的幸运。
这一期里吴倩显然在舒适区外,紧张忐忑甚至是怀疑,对我而言都有情绪共振点。
无法停止风浪,那就去乘风破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