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事件持续发酵,救人者发声:看似打抱不平,其实是吃人血馒头

林三吴 2023-06-07 10:33:06

在五月的最后一天,一个情节跃然于网络上,人们围观着一个临危不乱的故事:一个来自湖南的女子在攀登世界最高峰珠峰的过程中遭遇危机,幸好在她垂死挣扎时,一只乐于助人的登山队伍出现,他们放弃了攀登的目标,决定付出大约1万美元的代价来救援她。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事后这名女子仅愿承担4000美元的费用。

女子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大多数的网民对其表示了强烈的谴责,他们普遍认为,这名女子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这种行为的先例是否会对未来的类似事件产生负面影响?至少,他们会因此犹豫。

许多人开始将此事件与“救助问题”联系起来。如果救助一个摔倒的老人都能引发诉讼,那么,在救助的过程中,有没有必要提前询问需要被救援者的具体情况呢?人的心思,确实是难以揣摩。

但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那位出手救人的人发表了言论,他对此事的态度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救人者说,这件事已经结束了,他不打算纠缠女子的费用问题,理解她可能面临的困境,希望所有人都能封口,以免对当事人产生二次伤害。

救人者公开了他们的内部对话,指责媒体为了点击率毫无底线地断章取义,对女子进行污名化,实际上是在给女子增添无尽的困扰。

也就是说,救人者已经没有意愿去继续追究这件事了,他并没有计划要从女子那里追回所有的费用,然而媒体却抓住这件事不放,导致他和女子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救人者的这番话,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有些人欣赏他的善良和厚道,他的行为无私,不计报酬,希望他能继续做自认为正确的事情。

另一些人则觉得,像他这样的好人不应该被利用,他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追讨救援费用。当然,也有一些人不能理解他的态度:人们是站出来为你讨说法,你反而在这里指责他们攻击无辜。

公众对新闻事件的反响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感情用事就进行网络暴力,也不能用“反对网络暴力”的借口压制别人的观点。接受不同的声音,才是真正的文明。

对于这个新闻事件,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问题来看:一是女子是否愿意承担全部的救援费用,二是她是否应该承担全部的救援费用。

从救援者的态度来看,他并不在乎这笔钱。他和女子达成了共识,这就表明费用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既然支付费用的一方都没有抱怨,旁观者就没有必要纠结于此。但是,我们依然有必要讨论这个道德问题。

被救援者应该全额支付救援费用,这是基本的价值观。她是否有能力支付这笔费用,和她是否愿意支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首先,如果这名女子经济困难,无法承担全部的1万美元,只能凑齐4000美元,那么她和救援者之间的协议可以说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然而,如果她确实有能力支付1万美元的救援费用,却只愿支付4000美元,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救援者是否追讨,这名女子的行为都值得批评。因为她本质上是在为后来者设置障碍。她的价值观会影响未来的救援者,可能会让他们在面对同样的情况时犹豫不决。

0 阅读:1

林三吴

简介: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喜欢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