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台海不是一场简单的中美对决,中俄可能联手

南斋孤风中 2024-11-01 21:50:40

1949年,一道看不见的分界线将两岸分隔。

从那时起,台海牵一发而动全身。

美国把台湾视为重要战略支点,试图影响地区局势。

首先对台军售,武器种类越来越先进;

接着拉拢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

甚至连远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英国、德国也开始介入。

各方介入,使得原本的区域性问题更复杂。

这种局势演变,并非偶然。

美国面临两线作战?

台海距离中国大陆,最近处仅有130公里。

而美军在日本有约5万驻军,在关岛部署了战略轰炸机。

再加上菲律宾在南部;

印度,在喜马拉雅山脉虎视眈眈,确实构成了对中国的多方位压力。

2021年,美军在太平洋举行的“大规模演习”,就模拟了这种多线作战场景。

调动2万多名士兵,30多艘军舰和200多架军机。

但是,形势在2021年后发生转变。

最明显的例子是俄罗斯:

俄罗斯拥有约6000枚核弹头,其远东军区部署了10多个师的地面部队,还有太平洋舰队。

2022年后,美国智库蓝德公司的战略评估报告。

首次将“两线作战”,列为美军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五角大楼的预算申请,也反映了这一担忧:

2023财年,国防预算高达813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近300亿美元。

部分原因就是,要应对可能的多线作战。

这种变化,令人想起1941年的历史教训。

当时日本偷袭珍珠港时,德国在欧洲的战事正处于高峰,这种两线作战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压力。

现在的情况,可能更复杂:

美国在印太地区有约13万驻军。

但,如果同时要应对欧亚两个方向的挑战,这些力量是否足够就成了问题。

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

2021年底的华盛顿。

一场看似平常的“炉边谈话”,引发了军事战略界的地震。

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格的判断,很有意思:

他不再把台海问题看作一场单纯的“中美对决”,而是预见到中俄可能联手。

古代战争中的“犄角之势”——

当你正准备与一个对手交锋时,另一个强大的对手突然从侧翼出现。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提出的:“1600公里理论”。

这个数字,不是随意选择的:

中国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是1500多公里。

被西方军事专家称为:“航母杀手”。

伯格建议,美军退到1600公里外。

要躲在中国射程之外。

具体来说,美军需要把重心后移,到第二岛链(关岛-塞班-帕劳一线)。

数据显示,美军已经开始这种调整:

2022年,美国在关岛的军事投入增加了30%,在帕劳新建了雷达站,还在塞班部署了远程火力。

2024年5月,这种担忧得到了美国最高情报官员的呼应。

情报总监海恩斯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中俄互助。

看看数据:

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军事技术合作项目超过100个。

这些都,印证了她的判断。

1600公里的背后

伯格的“1600公里安全线”论述,可信吗?

以为躲到某个距离,就万事大吉了。

东风-21D射程,确实是1500公里。

但,这仅仅是中国“武器库”中的一张牌。

东风-17:射程2500公里,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达到10马赫以上。

东风-25:射程3200公里,可携带多种弹头。

巡航导弹:射程可达4000公里以上。

从实战角度看,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拿关岛基地为例:

它距离中国大陆约3000公里,在东风-25的射程之内。

美军在冲绳的基地(距离大陆约800公里)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在多种导弹的打击范围内。

那么,伯格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并不完整的“1600公里论”?

答案很有意思:

2021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预算,为456亿美元。

2022年增加到501亿美元,2023年又提升到538亿美元。

伯格的言论,很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预算争取战略”。

面对中国的远程打击能力和可能的中俄协同。

单纯的地理距离,已不足以提供安全保障。

任何基于单一武器系统判断,都可能出现严重的盲点。

而军事预算的争取,往往是这类战略论述背后的重要动机之一。

俄乌战场的巨大消耗

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主力舰艇,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

潜艇,约12艘,其中核潜艇8艘。

还有20余艘各类补给和支援舰船。

北方舰队,旗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常年维修。

主力水面舰艇约15艘,核潜艇部队约20艘。

空军,苏-35战斗机约40架,图-95战略轰炸机约10架。

米格-31截击机约24架。

这些数字看起来不小,但要知道:

舰艇平均服役年限,超过25年,维护成本每年数十亿美元。

已经派出主力军团打仗,家里只剩下一些“守门部队”。

俄罗斯在战场上的投入,非常惊人:

陆军,约70%的常规陆军部队已投入战场。

空军,约60%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投入使用。

每月重炮弹药消耗60-70万发。

据统计已损失2000多辆坦克,4000多辆装甲车。

军费支出,从和平时期的600亿美元猛增到1250亿美元。

外汇储备,还被冻结约3000亿美元。

现代战争,一枚先进导弹造价可达数百万美元,一架五代机的造价超过1亿美元。

一艘现代战舰的日常运营成本,就达数十万美元。

如果说古代战争,像是用木棍打架。

现代战争,则像是用黄金打造的宝剑对决。

每挥一剑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即便是超级大国,在现代战争中也必须量力而行。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参与台海军演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

这些部队要维持日常警戒,保护漫长的海岸线,已经分身乏术。

一条重要的“备用血管”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每年10亿吨以上铁矿石进口。

大豆进口近1亿吨/年。

天然气进口:约1700亿立方米/年。

马六甲海峡,每天通过约1500万桶原油。南海航道,年货物贸易额超过3.4万亿美元。

太平洋航线,承载中国40%以上的外贸运输。

而西伯利亚石油管道,一年输送能力3000万吨。

中俄天然气管道,年供气能力380亿立方米。

跨境铁路运力,每年可达1亿吨以上。

如果海上运输线,是中国的“主动脉”。

那么陆路运输,就是一条重要的“备用血管”。

俄罗斯的战略价值。

不在于它能提供多少军事支持,而在于它能为中国提供一个可靠的“陆上后院”。

俄罗斯,是重要粮食出口国。

2023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量达4500万吨,约占全球小麦贸易23%。

其葵花籽油年产量超过60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这种优势,源于俄罗斯得天独厚的黑土地带,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的肥沃土地面积超过1.2亿公顷。

历史上,中国曾在1960年代初期,遭遇严重粮食短缺。

这段经历,让中国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

如今,中俄间的粮食贸易通过绥芬河、满洲里等口岸进行,年贸易额超过50亿美元。

尤其是在化肥领域。

俄罗斯的钾肥、氮肥供应对中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中俄能源合作,可追溯到1990年代初。

2019年,“西伯利亚力量-1”天然气管道投产,年输气能力380亿立方米。

2022年,两国又签署了“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设计年供气量达100亿立方米。

矿产,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47.8万亿立方米),石油储量1080亿桶,铁矿石储量250亿吨。

通过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

这些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

当前中俄选择的是务实合作。

2023年,两国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在关键领域如航天(合作开发月球站)、科技(5G网络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但都限于非军事领域。

美方所谓“双线作战”的说法,缺乏现实基础。

从历史经验看,俄罗斯在处理地区争端时一向保持谨慎。

比如,在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俄罗斯就采取了中立立场。

目前,俄罗斯更关注与中国在“一带一路”下的经贸合作,如横贯欧亚的运输走廊建设等。

这种经济互补、资源互通的合作模式。

既避免了军事同盟的风险,又确保了双方利益。

6 阅读:5461
评论列表
  • 2024-11-03 13:22

    说的听不懂,狗屁!

  • 2024-11-02 11:15

    现在的美国还有能力两线作战吗?中俄之间一个他都打不赢。

  • 2024-11-03 17:55

    美国不解体中国难安宁,大家应该学会在美国内点火和火上浇油,这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 ​

  • 2024-11-03 18:28

    加紧导弹生产,各类中程导弹数量生产先翻10倍,送美军地狱景观。

  • 2024-11-03 20:56

    会将霉菌打残!

  • 2024-11-03 23:25

    你他妈看不起谁?在台海,就你美国佬那点军事力量真不够看!

  • 2024-11-04 19:49

    连啥手,对付你美国绰绰有余!

  • 2024-11-04 12:42

    美国强盗凶相毕露磨刀霍霍咄咄逼人!清空美债造万枚核弹时刻准备着蒸发美国强盗及其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