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一位地道农民送告状信,主席看后泪流满面,叶剑英:真该杀

追溯历史五千年 2023-07-29 18:56:44

1973年,距离新中国成立已经过去好几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但主席依旧在工作,为国家未来着想。

在某一天,毛主席突然收到一封信,来自于千里之外的福建,主席还在想,这么远写信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毛主席怀着疑问打开了信件,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写的,内容是:“尊敬的毛主席,您好!我叫李庆霖,是福建莆田人,自从您向全国发出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就将我的儿子送到了莆田县荻芦公社参加劳动,没想到却将他送到了火坑里……”

看到这里,毛主席皱起了眉头,或许主席已经察觉到了异常,再往下看:“我儿李良模去了荻芦公社以后,只领到了11个月补贴,我身为人父,只希望他能吃饱穿暖,如今他的生活很辛苦,希望组织可以帮助一二……”

再看毛主席,已经是泪流满面,其实毛主席又何尝不知道这种感受,毛主席也身为人父,完全理解一位父亲的心声。

稳定情绪后,毛主席便开始处理这件事情,他知道这封信能放到自己的桌子上,说明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个例,是时候需要处理了。

之后,这封信转呈给了周总理、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诸多人不由得面露难色,叶帅更是义愤填膺地说道:立即彻查,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那么问题来了,这封信究竟反映出了什么问题,为何人人看了都这么愤怒。

这还需要从一个事件说起,当时全国掀起上山下乡的热潮,无数知识青年为了国家发展,便积极参与,最后成批涌入农村。

他们不为别的,只盼望着能为国家做一点贡献,而李庆霖的儿子李良模也是这样的有志青年,他刚毕业就去了荻芦公社劳动。

当年的政策是义乌劳动,就是说,他们没有工资,李良模领完十一个月补贴后,后面就完全靠家里资助。

李庆霖本身就是一位教师,条件比普通家庭强一点点,但再怎么强也支撑不住儿子一直要钱,因为家里也需要钱。

刚开始李庆霖为了儿子,也为了家里,只能自掏腰包去买“黑粮”,但时间一长,还是花光了积蓄。

其实这还不至于让李庆霖生气到写告状信,最过分的是,知识青年到了农村之后,不仅要接受农业锻炼,还受到了非人的歧视。

没有工资就算了,还吃不饱饭,加上天天劳作,使得很多人营养不良,最可恨的是,有些女知青被欺凌侵害,却无处伸冤。

这些青年来这里的本意是为了建设国家,却不曾想过的非人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许多人已经在崩溃的边缘。

面对孩子如此困境,李庆霖多次到儿子所在的公社反映情况,却迟迟未得到解决,他想做些什么,却无能为力,那种心情可想而知。

其实他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抱怨,当时许多青年都是这样的情况,他们未来祖国的希望,不能就这样对国家失去希望。

李庆霖实在没办法,便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亲自反映一下这种情况,其实他并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因为他知道,毛主席未必能看到这封信。

但幸运的是,1973年病床上的毛主席收到了这封信,毛主席深思熟虑后,便写了回信:寄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党统筹解决。

很快,这封回信被传遍了莆田县城,广大下乡知青和他们父母们奔走相告,人人欢呼“毛主席万岁”!

后来,毛主席将周总理和叶剑英一起叫过来商讨此事,叶帅看完信后气得饿说道:“粮食呢?补贴呢?这些人真是该杀!应该杀一儆百!”

原来中央对这项政策是有补贴的,足以保障这些青年的生活,一定是有人吞了这笔钱,国家的钱也敢吞。

不久后,叶剑英带人查办了涉事干部,解决了基层知青的生活问题,得知贪官都被依法查办,毛主席才放下心来。

13 阅读:2303
评论列表
  • 2023-08-01 15:13

    就福建狄芦乡不让知青吃饭,我们山西的知青每人每天1斤2两粮,比贫下中农还吃得饱,没让知青饿肚子,

  • 2023-08-01 14:32

    我就是秋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