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个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诽谤。在三国时期,他在军事上能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政治上,治理有方,爱戴百姓,他出身官宦世家,早年是汉室的臣子,在曹丕篡汉建魏之后,尊其为曹魏政权的太祖武皇帝。在曹操的时代,他占据了天下大部分领土,在这种情况下始终没有自立为帝,原因是什么呢?
曹操出身汉室,他在自己的诗歌中多次表达了对汉室的惋惜与怀念,甚至还有以汉制汉的想法,也曾尝试恢复汉室的荣誉,那就是沿用汉室的法律与制度来治理天下。曹操虽是著名的军事家,在战争方面有着超于常人的胆略与智谋,但他却不被世人尊称,原因就是他曾杀害过许多忠贞贤士,为人阴险狡诈,不得民心。且在军事方面,并不是所有人都臣服于他,有时军营里也会发动叛乱,所以曹操在军事方面也没有得到战士们的全面支持。跟他一起有勇有谋的贤士也不是全部都认可愿意臣服于他,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贸然称帝会引起更大的反叛,且自己手中的权力也会遭到削弱。
孙权和刘备是曹操强大的敌人,曹操虽统一了北方,并得到了许多贤士的辅佐,但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对曹操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如果曹操贸然称帝,则会失去很多人心,权力也会遭到削弱,这就相当于给了刘备和孙权引发战争从而夺权的机会,所以,没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让曹操掌握天下。曹操在掌握了汉朝的实权后,没有篡汉的原因,一是因为他本是汉室臣子称帝会承担骂名,二是因为,曹操虽手握大权,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臣服于曹操,还有许多人对曹操不满,一旦称帝则会使国家动荡不安,会失去许多忠贞贤士,三也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时机,所以曹操一生都没有废汉称帝。
曹操有三个儿子,在曹操死后,两兄弟争权,且曹植是个文人才子,拥有聪明才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深受人们喜欢,有许多人支持他继位,曹丕此时已经继承了曹操的权利和地位,所以为除后患,曹植必须想办法除之后快,他废黜曹植为庶人,杀了许多臣子。同时司马懿等人作为他的部下,怂恿他早日称帝,以此正名,镇压有异心的人。
曹操有勇有谋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而曹丕虽然文武双全,但始终不是多么出彩,在军事方面多次攻打敌国却都以失败告终,在政治上也没有什么卓越的贡献。他知道自己比不上父亲曹操,所以自身不自信,导致他想要通过称帝来树立自己的威望,让天下的人都信服他。其次也是形势所迫,曹丕称帝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建立蜀汉登基称帝,孙权也在江东称王建立了吴国,这两个对手都有许多谋士辅佐,英雄豪杰相助,他们都有着强大的实力和民心,都不容小觑,如果曹丕不称帝,不封赏大臣,培养自己的心腹,那么百姓就不再信任汉朝,且当时的汉室已名存实亡,他这样做顺应了民意,树立了威望,也便于统治。
在父亲死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权利与地位,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不管是谁都会经不住诱惑向上爬,对于曹丕来说,此时的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距离站在金字塔顶端仅仅只有一步之遥,这种诱惑力是常人无法抵抗的,更何况曹丕自己也有虚荣心,他也想掌控权力和地位,从而满足自己。曹操死前临终遗愿就是统一华夏,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自然想完成父亲的遗愿,所以为了统一华夏,曹丕称帝也迫在眉睫。
司马懿作为一名有勇有谋的战略政治家,拥有远大抱负,所以不可能尽心尽力为曹家父子做事。曹操有三个儿子,曹植是个文人才子,没有斗争的心思与意愿,虽然曹操很喜欢曹植,但曹植为一介书生不是刘备和孙权的对手难以对付他们。曹冲是曹操最看重的儿子,他聪明绝顶,是一名小神童,在9岁时就可以解答用船装石头称大象的难题,但天公不作美,天命不可违,曹冲虽聪明睿智,但早早就夭折了,所以曹丕无论是从哪一方面看都是冲地的最佳人选,且曹丕身为曹操的长子,在曹操逝世后,理应接手曹操的权利与地位,且司马懿和曹丕年龄相似,两人都有抱负之心,且有共同意愿,所以两人合作可谓是天作之合。
司马懿从国家的角度考虑,他认为汉朝已经将要走到尽头,魏国可以改朝换代,而自己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辅佐新一代君王,但此人必须有帝王之心,有称霸之心,所以此时最佳人选就是曹丕,他自己也想称帝,正随了司马懿心愿。在曹操统治时期,他发现司马懿有谋主篡位的心思,但奈何没有证据,且司马懿官职很低,并不受用。
但因是儿子曹丕的老师碍于两人关系亦师亦友,感情深厚。司马懿作为司马家族的人,想要找一个依靠,但曹操生性多疑,伴君如伴虎他觉得跟随曹操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选择他的儿子曹丕,两人互相利用关系亲近,且一旦曹丕称帝,司马家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所以司马懿极力拥护曹丕称帝。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