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释放哪些重磅政策信号?六大专家联合解读

国际金融报 2025-04-08 19:08:20

近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主持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特斯拉、GE医疗、美敦力等20余家美资企业代表参会。

凌激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商务部将一如既往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提供保障,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推动解决外资企业问题诉求。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沃土。

本次会议召开,释放哪些重磅政策信号?面对美国新关税政策冲击,中国经济应如何进一步保持定力与韧性?对于这些热点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六位经济学家、金融专家,联合前瞻解读宏观动向。

释放坚定开放积极信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时,已将“稳外资”提升到“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高度,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助力外资企业更好地发展。

受访专家认为,美资企业圆桌会的召开,旨在稳定外商投资企业预期,表明中国利用外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是2025年十大政府工作任务之一。美资企业圆桌会一是重申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立场,稳定外商投资企业预期。二是呼吁美方回归理性,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程强亦表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本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中国希望选择用多边主义来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

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柔性回应。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认为,在中美围绕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通过对话而非对抗的方式释放善意,意在分化美国政商界压力。此举既是对美国新关税政策的间接回应,也试图通过跨国企业的游说力量缓解美国政府的强硬立场。

优化营商的务实行动

会议召开亦表明中国坚定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在积极应对关税战的同时,也坚定维护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企业合法权益。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亦认为,中方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制措施,并不影响在华外资企业,而是坚定维护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企业合法权益。这些反制措施主要是为了遏制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贸易战不仅直接影响在华外资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还打乱了产业链和供应链,损伤了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企业合法权益。

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行动。会议聚焦外资企业关切的问题(如市场准入、数据跨境流动、产业链稳定性等),暗示后续可能出台更具体的政策支持,例如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在汪毅看来,特斯拉、美敦力等企业在华的成功案例,可能被作为标杆推广,吸引更多外资参与中国新兴产业。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预计,未来政策端将在扩大准入、投资促进、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等方面持续发力,引导全球资本聚焦我国制造业核心优势,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不断增强外资企业获得感,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基础设施。

中国经济韧性强大

特朗普关税政策为外贸增长前景带来极大变数,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将显著加深。不过,受访专家普遍表示,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产业体系完备、对外经贸关系多元等诸多有利条件,有长远规划、科学调控、上下协同的有效治理机制。这是中国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种外部冲击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我国作为经济大国,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与全球多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关税战。”娄飞鹏强调,面对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我国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定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高质量供给,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完整。

为保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管涛建议坚持四点政策思路:一是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的情况下,政策上支持更多的风险要小于更少的风险;二是不确定性是最大的确定性,事前在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应对预案比精准预测更重要;三是坚持宏观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四是加强政策顶层设计,从源头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未来或加大政策对冲。本轮对华加征关税落地,且生效较快基本关闭“抢出口”的窗口,廖博预计对我国基本面存在扰动。他分析称,未来我国通过以下方式予以应对:一是汇率双向波动空间加大;二是存在增发特别国债可能,重点用于“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三是4月可能降准应对。

强化内需“压舱石”作用

面对此次新关税政策,中国经济具备一定的韧性。从中长期来看,多位专家提到拉动内需消费对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杨建文从两个方面阐述对策:作为“适应性调整”,除了同等幅度的关税反制以外,预留的工具可能还包括:谨慎控制“出海潮”,对内降准降息,对外加快贸易多元化,以及出口转内销补贴、股市平准基金,乃至考虑人民币贬值。作为“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把内需视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如若转型成功,中国市场及国际竞争力将会迎来质的飞跃。

“面对高关税持续压缩对美贸易空间,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加大力度深度挖掘扩大内需潜力。”程强说,不仅要靠总量政策拉动需求,也要依赖微观政策鼓励创造更多优质供给。通过提振消费、加快培育新动能,以坚定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

汪毅提出四点应对建议:一是强化内需市场的“压舱石”作用:消费升级与下沉市场并重,投资聚焦“补短板”领域。二是加速产业链“自主可控+高端突破”,包括关键领域国产替代,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三是深化制度型开放以对冲保护主义,包括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规则,区域合作突破美国围堵。四是灵活运用政策工具箱稳定预期。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精准协同:针对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出口企业,定向提供信贷支持、出口退税加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的弹性。预期管理强化市场信心。

0 阅读:50

国际金融报

简介:人民日报旗下权威媒体 ;《国际金融报》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