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刚刚过完,马上又要迎来双十二,看似是一波电商交易的狂潮,尤其是在平台的推波助澜下,时间还没到,各种活动、满减已经安排妥当,不少消费者已经算好如何才能让“消费价值最大化”。
然而对一些商家来说,这样的交易狂潮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出货量越大,面临的退货量也会增加,更有的商家退货量达到90%,赚不着钱不说,还得白白搭进去邮费,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怪不得商家抱怨消费者“羊毛薅的太猛”。
那么,到底是因为商家的产品不行,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面对过高的退货量,商家又该如何应对?
恶性循环与共赢之路
电商购物狂欢节,虽让人满怀期待,但背后也潜藏着一些让人不安的风险,尤其是女装行业的高退货率,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商家、平台和消费者头顶。
当前的现状,仿佛一个难以挣脱的恶性循环:商家不诚信经营导致消费者退货率高,平台被迫调整规则或商家自行承担成本增加,最终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期望值也随之提高,进一步加剧了退货问题。
如此循环往复,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要想打破这个局面,打造一个大家都能得利的生态圈,得商家、平台和消费者齐心协力。
商家需加强诚信经营,从产品质量和服务入手,赢得消费者信任;平台需完善规则,加强监管,平衡商家和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则需理性消费,避免冲动购物,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最终目标是建立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实现商家盈利、消费者满意、平台发展的多方共赢,让网络购物不再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购物狂欢节。
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销售额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捷报频传,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女装行业的退货率却也默默地创下了新高,给这繁荣的景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都说女人的钱和孩子的钱好赚,可随着电商的发展,女装从早期的大赚特赚,变成如今消费者“薅羊毛”的重灾区,有的商家退货率竟然高达70%-90%,这意味着几乎每卖出十件衣服,就有七件甚至九件会被退回。
短短几年时间,从10%左右的退货率飙升至如今的70%+,如此惊人的退货率,给整个女装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震荡。
曾经的女装巨头,如“拉夏贝尔”,也未能幸免于难,最终黯然退市,并关闭了超过9000家门店。
那么,这种退货狂潮,真的全是消费者的责任吗?
诚信经营是关键
在分析女装高退货率的原因时,商家自身的责任不可推卸,诚信本应是商家立业之本,但有些商家为了眼前的小利,违背诚信原则,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商品和买家期望的不符,是很多人选择退货的主因,毕竟在网上购物,消费者主要靠看图和读描述来了解商品详情。
一些商家为了吸引眼球,对商品图片进行过度美化,并用华丽的辞藻夸大产品优势,与实际收到的商品大相径庭。
这种商品展示和实际收到的货品差异太大,让人感觉被坑了,所以很多人选择退货,正如一些网友分享的图片那样,商家展示的服装光鲜亮丽,极具高级感,而消费者收到的实物却粗糙不堪,令人啼笑皆非。
还有就是尺码选择让很多顾客头疼,因为女式服装的尺码很麻烦,每个牌子、款式的尺码都不太一样。
而一些商家在商品描述中并未清楚标示服装的尺码,或提供的尺码表不够准确,导致消费者购买的衣物经常不合身。
试想一下,消费者满心欢喜地收到新衣,却发现要么太大,要么太小,根本无法穿着,心中的失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退货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最重要的疑点,那就是服装的质量问题,因为是在网上销售,消费者无法通过触感分辨商品好坏,为了省点钱,有些商家宁肯用便宜布料和粗制滥造的手法,也不在乎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有问题,有的性格内向点的消费者,和客服反映后,可能赔个几块钱就忍了,可大部分人是不会惯着商家的,直接就选择退货退款。
虽然商家行为是导致高退货率的重要因素,但消费者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理性消费需加强
在网络销售的狂欢氛围中,消费者容易受到各种促销活动和营销手段的诱惑,从而产生冲动消费行为。
各种购物优惠,如满减、打折、赠品等,都让消费者购物热情高涨,许多消费者在没有认真考虑自身实际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购买大量女装。
等到冷静下来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衣服,或者购买的款式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最终只能选择退货。
这种冲动购物的行为,不仅给商家和平台带来了额外的负担,也浪费了消费者自己的时间和金钱。
还有一些人人喜欢试穿,因为逛实体店买东西,大家都能亲自试穿,看看衣服的版型和尺码合不合适。
在网上买东西,我们只能看商家的图片和介绍,感觉挺不靠谱的,毕竟很难完全确定东西到底咋样。
有了现在的7天无理由退换,很多顾客选择先买衣服试穿,如果尺码不对就打算退换,这种试穿购物确实方便,但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退货的负担。
当然,还有一些少数消费者利用平台规则漏洞进行恶意退货,这种现象虽属少数,可它还是影响了商家的利益,让市场上的乱象更严重了。
而除了买卖双方,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参与者,那就是平台。
规则与监管的平衡
平台的规则和监管机制,对整个电商生态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平台在退货政策方面往往较为宽松,这些政策本意是想保护消费者权益,但实际用起来可能有人会不当使用。
有些顾客把“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当成了试用商品的机会,他们会在穿着商品后,以各种理由申请退货,“尺码不合适”、“颜色不喜欢”等等,这样做让商家多花钱,还浪费了不少东西。
12月7日,山东一商家发视频称,河北某职业学院学生购买了一批演出服,随后服装被陆续退回,本以为是商品有什么问题,结果打开一看,服装上面已经有脏污,明显是穿过的。
按照学生购买的价钱,一件大概就是七十多块钱,如果说真的是因为不合适退掉也就算了,可既然已经穿过了,那就表示节目表演完了,不再需要了,结果就退了拿钱,明摆着是“白嫖”。
而这样的事情近年来没少发生,今年6月黑龙江某学校学生网购400多件裙子,穿过后集体申请退货退款;今年4月,宁夏某学校学生也用同样的生发“白嫖”了80多套演出服;早在去年6月,山西某学校学生也是在一家店同意买演出服,又集体选择退货。
虽然平台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但是这些衣服由于被穿过,已经影响了二次销售,因此商家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此外,“仅退款”功能也存在被滥用的情况,一些消费者故意在商品上制造一些小瑕疵,然后申请“仅退款”,从而获得不当利益,这种做法对商家不好,还把市场搞乱了。
而除了消费者之外,确实有一些商家同样需要治理,它们经常盗用其他品牌或店铺的图片,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监管处罚对那些不当行为不够严格,这就让不少商家敢铤而走险,结果退货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在处理退货纠纷这件事上,平台怎么处理直接关系到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是否能平衡。
理想状态下,平台得像个公正的裁判,不带偏见地看双方证据,然后给出一个公道的判断,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平台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维护消费者权益,商家往往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在面对退货申请时,平台通常会优先考虑消费者的诉求,即使商家的理由充分,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损失,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但也可能导致部分商家遭受不公平待遇。
长期这样下去,这种处理不平衡的方法可能会让商家感到灰心,有的甚至可能选择离开这个平台。
因此,平台需要不断完善纠纷处理机制,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商家的合法权益,才能构建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
结语
女装高退货率问题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商家、平台和消费者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三方共同努力,打破恶性循环,构建共赢生态。
相信在商家、平台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女装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繁荣的电商生态也将逐步形成。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2024-07-19《女装退货率高达80%,别都怪“仅退款”》
中国商报2024-11-15《发出2000件衣服退回1500件!女装店被退货逼疯,无奈这样应对》
极目新闻2024-12-09《演出服使用后集体退货,闹剧为何一再上演?》
光明网2024-11-15《昔日巨头正式退市!曾是80、90后的青春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