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战争:为何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会让粮食如流水般消耗?

历史新视野 2024-09-14 09:15:38

大家都知道粮食对人类特别重要。现代社会因为有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我们才不会饿肚子。

在古代,生产力低,粮食问题一直是皇帝最关心的大事,因为这关系到社会稳不稳定、能不能发展。 就拿古代打仗来说,各方都很在意自家军队的粮食够不够。要是能把敌军的粮草截断、销毁了,这场仗基本就赢了。就像曹操当年把袁绍大军的粮草辎重给烧了,然后就以少胜多了。

东汉的时候还专门有个“平准仓”的机构,就是为了控制民间粮食价格,不让粮价出问题引发社会动乱。 古代不是每个朝代都很繁荣,但每个朝代的皇帝和大臣都很重视粮食问题,也在这上面花了不少心思。可奇怪的是,这么被重视的问题,为啥一打仗粮食还是不够呢?

其实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这样的,古代中国很厉害,战争规模比其他地方大得多。其他地方打仗可能就几万人,中国常常是几十万大军出去打仗。就像秦始皇抗击匈奴的时候,大将蒙恬带着三十五万士兵出去了,把匈奴打跑了。打完仗,蒙恬的部队没有回朝,而是在边境守着。

在那个生产力低的年代,突然多了 35 万要吃饭的人,这可不是小事,哪个地方一下子都养不起这么多人。而且蒙恬部队所在的地方还是边境的一个郡,根本养不起这么大的军队。 当地养不起,就只能靠朝廷把中原的粮食运过去。但那时候交通特别不方便,要走很远的路送这么多粮食,这难度不比打胜仗小。 这难度不是找不到人,秦始皇不缺干活的人,主要是运粮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粮食。

这个损耗可大了。要保证 35 万军人有饭吃,一次得运好多粮食,运粮的队伍也得很大。历史上有记载,有一次运粮,运到地方的时候,一百斤粮食就只剩下一斤了。从这就能看出来,打仗虽然消耗粮食,但真正消耗粮食的是运粮的人。

第二个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古代商人地位低,但因为做生意能赚大钱,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当商人。国家要打仗的时候,那些粮商就嗅到钱的味道了。打仗之前,他们就开始出高价向老百姓买粮食。 老百姓哪想那么多,就想着能赚钱,把粮食都卖给粮商了,甚至把自己的口粮都卖了,他们觉得以后没有高价卖粮的机会了。

可是朝廷打仗的时候,要收粮食,粮价就涨上去了,粮食都在粮商手里,老百姓想买粮食的时候,发现自己买不起了。而且皇帝虽然想让老百姓有饭吃,但打仗要花好多钱,就不得不增加赋税,老百姓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这两个原因就造成古代一打仗就消耗大量粮食,老百姓就容易没饭吃。说到底,还是因为生产力低。

0 阅读:64